日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在新疆喀什地區開幕。粤菜在此次大賽上,新疆行美相喀“粵菜新疆行”美食展示區同期設立。粤菜师傅一批來自廣東的大显动亮“粵菜師傅”將地道經典粵菜與新疆特色烹飪方式充分融合,並化身“粵新融合”飲食文化的身手食展示活“推介官”,充分展示“粵菜師傅”進疆成果。粤菜
“粵菜新疆行”美食展示區吸引不少嘉賓駐足觀看欣賞。
據悉,粤菜师傅“粵菜新疆行”美食展示區由廣東省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指導,大显动亮由喀什地區人社局、身手食展示活喀什技師學院主辦。粤菜近年來,新疆行美相喀廣東援疆充分發揮“粵菜師傅”工程成功經驗,依托喀什技師學院建立全疆首個粵菜學院,推動技能援疆、文化潤疆走深走實。
廣東大廚精心炮製“粵新融合”菜品
粵新石榴雞、金玉滿堂、水晶蝦餃皇、雙皮奶......在“粵菜新疆行”的展位上,各色擺盤精致的粵菜、粵點吸引觀眾駐足欣賞。
部分參展的菜品。
部分參展的菜品。
部分參展的菜品。
“這次活動,我們不僅推廣粵菜文化,更是在‘粵新融合’方麵下了很大的功夫。”廣東援疆教師、喀什技師學院烹飪工藝係副主任林光輝介紹,以菜品“采菊東籬下”為例,這是他的拿手好菜,將鮮竹筍雕刻成菊花狀,再與高湯一同小火慢燉。針對此次展出,他將竹筍替換為新疆特色果蔬恰瑪古,立足當地特色,開發出貼近當地群眾飲食習慣的菜品。
廣東粵菜學院院長譚五豐介紹,在廣東援疆支持下,廣東粵菜學院引進廣東粵菜大師進疆,和喀什技師學院烹飪工藝係的教師、學生共同開發,共有16道以“龍年”為主題的“粵新融合”宴會菜品,推動兩地飲食文化交融。
粵菜為媒推動文化潤疆
喀什技師學院的教師也參與“粵新融合”菜品的烹製。該校烹飪工藝係教師祁正梁製作了菜品梅菜扣牛頭肉。“以經典粵菜梅菜扣肉的烹飪方法,開發出符合當地飲食習慣的菜品,讓粵菜能更好地融入當地。”祁正梁介紹。
廣東援疆教師、喀什技師學院烹飪工藝係副主任林光輝帶教當地教師和學生。
祁正梁是林光輝在喀什技師學院“傳幫帶”的“徒弟”,學習粵菜烹飪一年多,收獲頗豐。去年,他在廣東援疆支持下,到廣東參加“粵菜師傅”培訓班。他說,自從廣東援疆在喀什技師學院成立了粵菜學院後,為烹飪工藝係的教師帶來了新理念、新技術,也讓自己的烹調手段不斷更新和提升。
祁正梁的感受和收獲,正是廣東援疆推進“粵菜師傅”進疆工程的生動體現。第十批廣東援疆幹部人才進疆以來,喀什技師學院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采用“送出去”和“請進來”等方式,在喀什地區開展了多期“粵菜師傅”專項技能社會化培訓,培訓總人數超過300人次,並將粵菜製作技能融入學院烹飪專業全日製教學體係。
此外,為了檢驗和展示培訓效果,去年還在喀什地區舉辦了第一屆“粵菜師傅”職業技能大賽,大賽中多款“粵新融合”作品獲獎。“粵菜師傅”進疆工程的開展,促進了喀什地區烹飪技能水平不斷提升,促進粵新兩地飲食文化交流交融,從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技能援疆拓寬就業路徑
16歲的麥吾蘭江·亞森是烹飪工藝係的一名學生,此次參與了部分菜品的製作。喜歡烹飪的他,是粵菜學院落地該校後的受益者。“廣東援疆老師教我們烹調粵菜很用心”。
麥吾蘭江·亞森回憶,林光輝教學生做幹炒牛河這道經典粵菜,用了將近42天、兩個學期,手把手地教學確保本專業的學生都能掌握控製火候、顛勺翻炒等技能。學了粵菜一年多,如今他掌握了蝦餃、幹炒牛河等經典粵菜的做法。“粵菜擺盤精美、烹調精細,相信在新疆將會有更多人喜歡。我會向‘粵菜師傅’們認真學習,畢業後在喀什創業,開粵菜館。”這是他的憧憬和期待。
為了更好地實施“粵菜師傅”進疆工程,今年廣東援疆依托喀什技師學院烹飪工藝係建設新疆第一所粵菜學院,學院內設“粵菜師傅”進疆高技能人才培訓中心、“粵新融合”菜品研發中心和中華飲食文化展示中心,並在喀什地區多家知名餐飲企業建立校外實踐基地,從而將喀什技師學院打造成“粵菜師傅”進疆的支點,把喀什地區打造成“粵菜師傅”進疆的示範點和高地,加快推動技能援疆,拓展受援地學生的就業渠道。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 袁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