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种常准限隨著環保和健康意識的见浆酱制不斷增強,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越來越嚴格,果及国内發達國家對於進口產品的其果全标食品添加劑、農藥殘留等食品安全限量的品的品安要求也日趨嚴苛。為了打破我國漿果及其果醬製品出口的外食貿易壁壘,提高我國產品質量水平,量分亟需對國內外相關食品安全標準進行對比分析。种常准限本文通過將2種常見漿果及其果醬製品的见浆酱制國內外食品安全標準限量進行對比,發現我國食品安全標準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標準、果及国内歐盟標準在對2種漿果的其果全标農藥殘留限量以及果醬製品的添加劑限量上存在的差異,以期為我國提升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提供參考,品的品安為我國出口企業的外食產品提供技術支撐和法律依據。
引言
我國是量分水果種植大國,近年來水果種植麵積不斷擴大,种常准限產量連年上升。這些水果一方麵以新鮮果品的形式供應市場,另一方麵通過各種果品深加工的形式來滿足市場的不同需求。藍莓和草莓是2種國內外常見的漿果,其果醬製品也同樣具有較大的市場規模。藍莓富含大量對人體健康有益的成分,具有低糖、低脂肪,抗氧化能力強的特點,被國際糧農組織列為人類5大健康食品之一。草莓營養豐富,含有17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多種保健功效,被譽為“水果皇後”。藍莓和草莓均為柔軟多汁的小漿果,含水量較高,組織嬌嫩,將其製成果醬後,既能保留漿果原有的酸甜口感,還能延長其保存時間,另外加工過程還可以使果醬的營養物質更加豐富。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消費者對果醬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從2019年我國果醬市場發展現狀來看,果醬產量不斷提高,除了供應國內,還大量出口國外,出口數量甚至大於進口數量。漿果及其果醬製品的食品安全風險主要在於農藥殘留和食品添加劑兩方麵,我國GB 2763—2019《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量》規定了漿果中農藥殘留的食品安全標準限量,GB 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定了果醬中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限量。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AC)製定的標準是全球消費者、食品生產和加工者、各國食品管理機構和國際食品貿易重要的基本參照標準,而歐盟則是國際上對農殘限量要求最為嚴苛的貿易組織之一。
本文將我國國標與CAC、歐盟製定的標準進行對比,分析了2種常見漿果——藍莓、草莓中農藥殘留標準和食品添加劑使用限量的差別,以期提升我國漿果產業的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使民眾獲得品質更優的產品,同時打破發達國家的貿易壁壘,促進出口貿易,為我國出口企業的產品提供技術支撐和法律依據。
1 2種常見漿果中農藥殘留限量標準與國際標準的對比分析
1.1 我國藍莓農藥殘留標準與CAC、歐盟的對比
我國製定藍莓殘留限量的農藥有81種[10],CAC製定藍莓殘留限量的農藥有20種,歐盟製定藍莓殘留限量的農藥有441種。
國標與CAC標準相比,僅我國製定限量的農藥有66種,僅CAC製定限量的農藥有5種,雙方均製定限量的農藥有15種(見表1)。其中我國製定的最高殘留量比CAC嚴格的農藥有1種,為氰戊菊酯和S-氰戊菊酯,國標限量值為0.2 mg/kg,CAC限量值為1 mg/kg,國標比CAC嚴格5倍;其餘14種農藥的限量值均一致。
國標與歐盟標準相比,僅我國製定限量的農藥有19種,僅歐盟製定限量的農藥有379種,雙方均製定限量的農藥有62種(見表1)。其中我國製定的最高殘留量比歐盟嚴格的農藥有10種;比歐盟寬鬆的有37種,如藍莓中克菌丹的最高殘留量國標為20 mg/kg,歐盟標準為0.02 mg/kg,歐盟比我國嚴格1000倍,藍莓中甲氰菊酯的最高殘留量國標為5 mg/kg,歐盟標準為0.01 mg/kg,歐盟比我國嚴格500倍;限量一致的有15種。因此在數量上,國標有限量規定的農藥遠少於歐盟;在限量值上,國標隻有不到一半的農藥比歐盟嚴格或相近,其餘的都比歐盟寬鬆。
通過以上對比,可以分析得出我國藍莓農藥殘留標準製定與CAC標準相比更嚴格或一致,可以順利出口到執行CAC標準的國家與地區。但與歐盟製定的標準相比,無論是數量上還是嚴格程度上都無法達到歐盟的要求,存在貿易壁壘,企業需按照歐盟相應的標準要求進行生產,才能打入歐洲市場。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氨基酸,食品添加劑,農藥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