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因地制宜推动有机循环农业发展的若干思路与对策(五)

来源:时间:2025-04-22 03:17:24

3立足綠色振興思路,因地有机推動有機循環農業發展

20世紀初以來,制宜越來越多的推动人注意到自然生態係統遭到嚴重破壞,農田土地生產能力持續下降的循环普遍現象,尤其是农业關注並評估了化學農業發展帶來的一係列環境問題,引發世界各國的发展高度重視。發達國家率先並陸續開始新的干思探索,先後研究並提出了再生農業、因地有机生物農業、制宜持久農業、推动綜合農業等模式,循环力求設法以多種農業方式替代常規的农业化學農業,但收效甚少,发展難成規模;直至生態農業、干思有機農業等應運而生,因地有机促進並加快了農業轉型升級步伐。無論是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等模式的規模化開發與產業化應用,其生產的食品都稱為生態食品、有機食品等。20世紀70年代以來,為探索農業持續發展的新途徑,各種形式的替代農業概念和措施不斷呈現。

實際上,目前生產規模較大的依然是生態循環農業,尤其是按照生態學和經濟學耦合原理,運用現代科技和先進管理手段,並整合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現代高效生態農業體係日趨成熟。新時期農業綠色振興,就是既要注重發揮生態循環係統整體功能,又能獲得較高的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現代化高效循環農業作為被普遍接受的生產方式,其最大優點在於按整體、協調、循環、再生的原則來優化調整農業結構,有利於提高綜合生產水平;從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視域來全麵規劃區域農、林、牧、副、漁各業統籌協調,有利於提高區域持續發展能力,全麵促進產業生態化與生態產業化融合發展,使生產-生活-生態相得益彰。在有條件的地方或者區域因地製宜發展有機循環農業,應該說其生產要求更高,場地要求更為嚴格,不僅僅是以有機肥料、有機飼料分別滿足作物、畜禽營養需求的種植業與養殖業的單純目標,而是構建生產高優且安全的有機循環農業生產體係,從某種意義上理解,有機循環農業是生態循環農業的典型模式,或者是生態循環農業更為高級的發展階段。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國內有機農產品市場需求即將進入快速成長期,有專家預計中國今後有機食品消費市場將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長,將很快成為有機產品生產和消費大國。人們要充分認識到,市場規範化是未來我國有機農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預計越來越多消費者將認可和接受有機農產品,中國有機市場規模有望位列世界第三位,我國有機農業未來發展潛力和空間巨大。

3.1發展有機循環農業要強化五個宏觀決策要求

一是依法引領。要深入分析和總結發達國家有機農業轉型升級的經驗,從頂層設計規範有機農業發展的基本法律法規,助力構建富有中國特色的有機農業有序轉型與升級體係。二是正確導向。統籌協調國家涉農補貼政策,要著眼於有利於農業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視域,優化建立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型有機農業的優惠政策與補貼標準體係。三是提高補助。改革並完善有機農產品認證管理體係,鼓勵發展山區特色有機農業,對鄉村有機農業農場等實施補償與獎勵製度。四是優化布局。啟動新時期全國有機農業發展與產業化基地建設規劃及其行動計劃,從區域層次對有機農業進行整體布局,並對場地環境進行統籌與配套建設。五是保護生態。結合中國國情與優高農業發展實際,因勢利導製定區域有機農業發展規劃,構建土壤、水體、大氣等綜合監測網絡,並完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體係建設。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於《海峽科學》2020年5月,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

相關鏈接:自然農業水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