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山高,珠江水長。坛助提质11月11日,力乡恰逢中山大學百年華誕之際,新來自各行各業的专家中專家學者、傑出校友齊聚中山大學南校園善思堂國際會議廳,大咖參加“2024中山大學鄉村振興校友產業聯盟論壇”,齐聚共商鄉村發展大計、场论村振共謀鄉村美好未來。坛助提质
本次論壇以“共創鄉村振興偉業 唱響百年中大榮光”為主題,力乡重點聚焦“現代農業科技”與“鄉村休閑文化”,新旨在匯聚校友力量,搭建鄉村振興產業交流、政校企融合、資源共享共創平台,為助力“百千萬工程”注入新動能、新活力。
11月11日,“2024中山大學鄉村振興校友產業聯盟論壇”在中山大學南校園善思堂國際會議廳舉行。
專家學者、傑出校友匯聚一堂,共商鄉村發展大計、共謀鄉村美好未來。
聚合多方力量,把“高校智慧”注入“百千萬工程”一線
農業向來是鄉村生活的重中之重,如何發揮好高校的人才科技教育等優勢,推動農業更好發展早已成為必答題。
為進一步加強校政企聯動,中山大學鄉村振興校友產業聯盟正式成立。一方麵,中山大學豐富的學科資源和強大的科研實力為聯盟提供了堅實的智力支撐;另一方麵,聯盟凝聚了校友產業、資本、技術等力量,搭建起連接學校與鄉村、校友與鄉村的橋梁,為全麵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中山大學原黨委書記、中山大學鄉村振興聯合研究院院長陳春聲教授在致辭中表示,鄉村振興校友產業聯盟將立足灣區、輻射全國,不僅為“百千萬工程”的紮實推進提供有力保障,還將通過總結和推廣“廣東經驗”“廣東典型”“廣東路徑”,在全國範圍內發揮示範作用。
陳春聲教授致辭。
“我們致力於讓資源和資金到達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接受南方農村報記者采訪時,中山大學法學院民商法研究所所長、廣東省鄉村振興基金會監事長周林彬教授表示。在聚焦產業鏈、構建人才鏈的同時,中山大學還積極推動村(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慈善資源融合互動,完善慈善力量參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和社會救助兜底保障長效機製。周林彬教授表示,廣東省鄉村發展基金會將攜手更多有愛心、有情懷的專家學者、校友企業等,以公益慈善為鄉村振興凝聚更多力量,回饋社會,服務國家。
周林彬教授致辭。
而在學界之外,還有一大批校友企業家深度參與鄉村振興,匯聚起發展合力。廣東愛健康農牧集團董事長、清遠市清遠雞行業協會會長李瑞清博士表示,期望在中山大學鄉村振興校友產業聯盟的推動下,持續強化現代農業技術服務支撐,以產業發展及企業實際經營發展需求為重要出發點實現“解負和賦能”,服務於中國鄉村全麵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重大戰略需求,紮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李瑞清博士致辭。
激活內生動力,壯大鄉村振興“主力軍”
今年7月,雲南紅河哈尼世界文化遺產核心保護區的“網紅”村落阿者科村迎來“阿者科計劃”實施以來的第十次鄉村旅遊發展分紅大會,村民們滿臉幸福地排起長隊,依次簽字、按手印,領取屬於自己的生態紅利。截至目前,阿者科村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7.7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59.52萬元,戶均累計分紅超過3萬元。
而這個“網紅”村落的打造,離不開中山大學保繼剛教授團隊的努力。在論壇上,以《全球化、鄉村旅遊和鄉村振興》為題,保繼剛教授進行演講。他表示,“阿者科計劃”強調對傳統民居的保護和對梯田的種植維護,實行“內源式村集體企業主導”旅遊開發模式,讓村民在收獲旅遊分紅的同時能夠自發保護傳統村落。
隨著廣東“百千萬工程”的深入推進,鄉村文化旅遊作為發展縣域經濟的抓手之一,正迎來新的機遇期。“阿者科計劃”能否在廣東複製?保繼剛教授透露,下一步,團隊將在雲浮新興縣繼續探索“阿者科計劃2.0版本”,持續挖掘鄉村資源、發揮山海優勢。
中山大學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主任、2023 年聯合國旅遊組織第16屆尤利西斯獎獲獎者保繼剛教授作主題演講。
“農業和農村正在被重新定義,鄉村產業成為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鄉村運營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中山大學鄉村振興校友產業聯盟的召集人,廣州鄉村振興控股集團總裁、中國農村合作經濟管理學會鄉村建設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廣州鄉村人才學院院長毛傑博士,圍繞《新質生產力點燃鄉村振興新極點》作主題演講。他表示鄉村振興給新質產業發展和人才培育帶來了重構性機會,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新市場、新模式必將為政校企融合提供無比廣闊的大舞台。
毛傑博士作主題演講。
論壇還舉行了《農業科技新賽道一一新質生產力重塑大農業》《鄉村產業融合發展一一鄉村休閑新賽道》兩場圓桌論壇,就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推動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等方麵的現狀、潛力和挑戰展開圓桌討論,交流科技、製度、政策、投資等領域的改革創新對農業農村發展的關鍵作用,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深度思考。
現場舉行《農業科技新賽道一一新質生產力重塑大農業》主題圓桌對話。
在《鄉村產業融合發展一一鄉村休閑新賽道》主題圓桌對話上,嘉賓們共同探討了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的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
據了解,此次論壇由中山大學指導,中山大學校友會、廣州市中山大學校友會主辦,中山大學鄉村振興校友產業聯盟、中山大學鄉村振興聯合研究院、廣州鄉村振興控股集團、廣州鄉村人才學院承辦,廣東省鄉村休閑產業協會、南方農村報、廣東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共同支持。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林伊晴
圖片: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