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2025中央一号文件首提“森林粮库”,DeepSeek看好广东这些森林食品

来源:时间:2025-04-21 21:03:24

2025中央一號文件首提“森林糧庫”,森林粮库DeepSeek看好廣東這些森林食品_南方+_南方plus

日前,2025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号文好广文件指出,东森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林食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係,森林粮库發展森林食品,中央豐富“森林糧庫”。号文好广

這是东森“森林糧庫”一詞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

森林是林食集水庫、糧庫、錢庫、碳庫於一身的大寶庫。我國幅員遼闊,擁有34.64億畝森林資源,全國森林食物年產量超2億噸,已成為繼糧食、蔬菜之後的第三大農產品,為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係提供了有力支撐。

近年來,我國林草部門深入踐行大食物觀,持續推進森林“四庫”建設,大力發展森林食品、林下經濟,不斷提升森林食物供給能力。新麵孔“森林糧庫”,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提出。

佛山市高明區大布村堅果種植基地。

廣東森林資源豐富,現有森林麵積1.43億畝,森林覆蓋率達53.03%,森林蓄積量、自然保護地數量等關鍵生態指標居全國前列。全省林地麵積廣闊,尤其粵北山區、梅州、韶關等地森林資源密集,為發展林下經濟和木本糧油提供了天然條件。

目前,全省油茶、水果、幹果等各類經濟林產品產量近1200萬噸,林下經濟利用麵積超過3400萬畝,形成了“粵林茶油”“粵林竹品”“粵林康養”“粵林山珍”等一批叫得響、賣得好的“粵林+”公用品牌,“森林糧庫”家底殷實。 

發展森林食品,豐富“森林糧庫”,廣東有哪些資源稟賦?有哪些有潛力的產品?如何豐富森林糧庫?我們和deepseek聊了聊。(下文內容由ai生成)

廣東發展“森林糧庫”的潛力產品

(一)林下經濟產品

食用菌類:如香菇、木耳、靈芝等,粵北山區氣候濕潤,適宜規模化種植,且市場需求穩定。

中藥材:如巴戟天、五指毛桃、鐵皮石斛等,兼具藥用和食用價值,可結合生態種植提升附加值。

林禽林畜:林下散養雞、蜜蜂養殖等,依托森林生態優勢打造綠色品牌。

(二)經濟林產品

油茶與堅果:廣東油茶種植麵積居全國前列,可推廣高產油茶品種;粵北山區適合發展澳洲堅果、板栗等高價值經濟作物。

竹筍與竹蓀:竹資源豐富,可開發鮮筍、筍幹及竹蓀等深加工產品。

(三)森林藥材與特色食品

南藥資源:廣東是嶺南藥材主產區,可開發藥食同源產品,如涼茶原料、保健食品等。

森林水果:如藍莓、獼猴桃等耐陰水果,結合林間套種提高土地利用率。

廣東興寧耕山造林種油茶。

廣東豐富“森林糧庫”的建議

1. 強化科技支撐,提升生產效能

種業創新:推進“粵強種芯”工程,研發抗逆性強、產量高的經濟林品種(如油茶、澳洲堅果)

智能裝備應用:推廣無人機監測、智能灌溉係統等,提升森林食品生產的精準化管理水平;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產品溯源,增強市場信任。

產學研結合:依托華南農業大學、廣東省農科院等機構,建立森林食品研發中心,推動技術成果轉化。

2. 完善產業鏈,推動三產融合

加工與品牌建設:發展林產品精深加工(如油茶油、竹筍罐頭、食用菌提取物),打造“粵林優品”區域公共品牌,結合“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培育縣域特色產業。

農旅融合:開發森林生態旅遊線路(如綠美古樹遊、林下采摘體驗),結合“森林文化周”等品牌活動,提升森林食品文化附加值。

冷鏈物流體係:完善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冷鏈倉儲設施,降低運輸損耗,拓展珠三角及全國市場。

3. 政策與機製創新

土地製度優化:推動林權流轉改革,鼓勵合作社、龍頭企業通過入股、租賃等方式整合分散林地,實現規模化經營。

金融支持:創新林業信貸產品,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森林食品產業;落實農業保險政策,降低自然災害風險。

生態補償機製:對生態保護成效顯著的林區給予資金補償,平衡開發與保護的關係。

4. 生態優先,可持續發展

科學規劃采伐與種植:采用輪作、間作模式,避免過度開發;推廣林下仿野生種植技術,減少化肥農藥使用。

碳匯經濟探索:結合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六大行動”,將森林糧庫發展與碳匯交易結合,提升生態效益。

5. 加強基層組織和人才培養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支持家庭農場、合作社參與森林食品生產,完善“企業+基地+農戶”聯農帶農機製。

技能培訓:針對林農開展種植技術、電商營銷等培訓,提升勞動力素質。

案例借鑒與區域布局

粵北地區:重點發展油茶、食用菌、南藥等特色產業,依托韶關、清遠等地的森林資源打造“林下經濟示範區”。

沿海地區:湛江、陽江等地可建設“海洋牧場”,發展深海養殖與海藻加工,豐富“藍色糧庫”。

珠三角周邊:結合城市近郊森林資源,發展休閑農業與森林康養產業,推動“森林糧庫”與都市消費市場對接。

廣東通過整合森林資源、海洋優勢與科技創新,可構建涵蓋經濟林、林下經濟、特色水果、海洋食品及康養產品的多元化“森林糧庫”體係。未來需進一步強化科技支撐、品牌建設和產業鏈延伸,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競爭力,為全國踐行“大食物觀”提供示範。


整理:南方農村報記者 任峻男

來源:南方農村報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任亞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