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土壤飛速發展,對土壤環境的环境破壞越來越嚴重,加強土壤環境治理至關重要。监测土壤環境監測工作是质量土壤環境治理工作中的重點,影響著土壤環境治理效果。控制基於此,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土壤環境監測質量的分析誤差來源、組織要求,土壤並提出土壤環境監測質量的环境控製措施。
土壤是监测整個生態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质量影響人類生存的重要基本條件之一。近年來,控制隨著我國經濟的问题飛速發展,加劇了土壤環境汙染問題。分析針對環境汙染問題,土壤我國於2016年發布了《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隨之開始開展土壤環境治理工作。但是,土壤環境治理需要以科學的監測數據為依據,但當前相關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得不到保證[1]。因此,為了保證數據的精準性和完整性,從而更科學地研究土壤質量問題,相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土壤環境監測質量控製問題。
1 土壤環境監測對土壤汙染防治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各行各業緊跟經濟發展步伐而快速發展,但是很多行業的不規範、粗放式發展模式使得我國土壤環境不斷惡化,並且惡化態勢愈演愈烈。調查表明,工業、農業等粗放式發展行業對土壤環境帶來的汙染最嚴重。
對此,我國需積極開展土壤環境治理工作。但實際上,我國土壤環境治理工作開展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土壤環境的獨特性是導致治理工作開展難度大的主要原因,而土壤環境調查不細致、基礎工作相對薄弱,調查資料不全麵、不係統等人為因素,則是直接導致土壤防治工作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為了提高土壤環境治理水平,國家高度重視,先後發布、實施很多關於土壤汙染防治相關行動計劃,逐漸加大土壤環境質量管理力度,嚴格要求監測土壤環境質量。
2 土壤環境監測的誤差來源
土壤環境監測工作較為複雜,每個環節都可能產生監測誤差,人們需具體分析易造成土壤環境監測質量誤差的原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一是不同位置土壤的實際組成存在差異,但因采樣不合理、不全麵和土樣處理不當導致采樣數據不準確,直接影響土壤環境監測結果。采樣屬於初期基礎工作,因此這種誤差屬於基礎誤差。目前缺乏能完全避免該誤差的方法,但是可以通過均勻研磨采樣土壤再進行監測的方法來減少誤差。
二是樣品流轉和保存會經過多道監測程序,途徑送樣單位、分析實驗室、接樣單位等單位,在這個過程中任何一項不規範的操作都會影響監測結果,從而產生誤差。
三是在製樣階段需要進行樣品風幹、樣品篩分、樣品儲存、樣品研磨等程序,可能會導致交叉汙染,造成監測誤差,這種誤差需要依靠人工控製和處理。四是樣品在二次處理和實驗室測定中可能因為稱量操作、測量等出現誤差,這被稱為實驗分析誤差,此類誤差屬於隨機出現的誤差,如果實驗管理規範,造成的監測結果誤差一般很小。
3 土壤環境監測組織要求
3.1 組織的相關機構
要想高效開展土壤環境監測工作,必須擁有測土配方標準化驗室,有健全的全程序質量控製體係,全方位落實監測質量保證和控製要求。
3.2 人員要求
檢測人員的專業性直接影響土壤環境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因此從事土壤環境監測工作的人員必須通過相關的技術培訓及考核,考核合格後持相關證件上崗。如果上崗員工考核通過,但證件尚未下發,其所有工作必須在有證人員的監督與指導下進行,負責監督的有證人員要為其負責的無證人員的行為承擔責任。
3.3 設備儀器要求
為了保障土壤環境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必須應用專業的、合格的設備儀器進行土壤檢測。開展監測工作之前,必須遵循相關法律法規,由相關專業部門進行專業檢測,檢測結果為合格的設備才能應用到土壤檢測中。通常,土壤環境監測所需的設備儀器包括土壤樣品風幹設備、土樣粉碎機、土樣量樣器、樣品盤、樣品車、加液稀釋器、土樣攪拌器、樣品盤衝洗器、土壤養分速測儀、泵吸式分光光度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土壤墒情速測儀、攪拌式酸度計、純水製備裝置及附屬物器等。這些設備可成套使用,也可單獨用於一般土壤測試實驗室的常規分析,以提高分析速度。
4 土壤環境監測質量控製措施
4.1 樣品采樣、運輸、製備的質量控製
要想確保土壤環境監測結果精確無誤,要規範采樣工作,減少采樣對監測結果造成的誤差。
一是因不同位置的土壤存在差異,全部取樣耗時耗力,所以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樣品,點位的布設要隨機。
二是要根據不同的環境背景、土壤類別及監測需求等采取適當的樣品采集方法,在采集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範開展工作,並及時做好基本信息的記錄、標注工作,反複核對準確後進行分類運輸,送到實驗室時做好交接工作,清點核對無誤後簽字,記錄存檔留存,便於以後查閱。
三是土壤樣品在不幹淨、通風條件差的環境中可能會發生化學變化,所以樣品風幹室要滿足通風要求和衛生要求、避免陽光照射以及確保環境中沒有揮發性化學物質,裝樣品的容器、工具要嚴格按照規範要求配置齊全並貼好標簽,避免樣品混淆。四是土壤樣品具有不穩定性,因此,對特殊土樣的保存要嚴格遵守保存要求,保存環境要維持低溫狀態。保存不同樣品時,要選擇適合不同土壤樣品存儲的容器,並記錄好相關特點、保存期限及條件,保存、領用、清理時均要進行記錄。
4.2 實驗室質量控製
(1)樣品進入實驗室檢測時,需要檢測人員對樣品進行分析。由於在處理檢測過程中可能出現幹擾情況,直接影響質量控製的準確性與精密性,因此分批樣品、分批項目中會存在平行樣品。為確保土壤環境監測結果更準確,平行樣品要根據樣品數量決定,而且平行樣品與樣品、雙樣品之間存在的誤差要控製在允許範圍內。如果超過允許範圍,需要重新測定樣品,並且增加平行樣品,直至結果在允許誤差值以內。
(2)實驗室的檢測能力是影響檢測結果的重要因素,為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可開展不同實驗室間的對比實驗。如果不同實驗室的檢驗結果偏差較大,要及時查找原因,並及時改正,之後再次進行對比試驗,直至數據誤差在規定範圍內。如此不僅能確保實驗結果的準確性,還能提升實驗室的技術水平和質量控製能力。
(3)實驗室工作人員除了要具備專業的技能和知識外,還要具有職業精神和道德素養,要深刻認識到自身所承擔的責任,需時刻提醒檢測人員,讓他們充分了解自己工作性質和結果監測質量控製的重要性,秉持認真、負責、規範的態度開展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誤差。
(4)儀器設備的性能也是導致質量監測結果產生誤差的重要因素,所以,檢測工作開始前要對儀器設備進行檢修調試,避免在使用過程中因為出現故障導致工期延長、工作效率降低,確保檢測過程順利、檢測結果準確。定期保養儀器設備也是很有必要的,不僅可延長儀器設備的使用壽命,而且能避免出現故障。
(5)檢測報告是結果的最終呈現,也是土壤環境監測的最後環節。最後一個環節也不能疏忽,檢測報告的錯誤將導致全部工作付之東流。對此,可采取質量管理責任製,明確分工、明確責任,層層對檢測報告進行嚴格的審核。如果發現問題,找到對應負責人,及時分析問題並采取措施,確保最終的監測結果準確無誤。
5 結語
受多種因素影響,我國土壤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所以必須重視土壤環境治理工作。土壤環境監測質量控製是土壤環境治理工作中的重點,土壤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要嚴格按照我國各級各監測部門的要求,確保監測數據的精準性和可靠性。上文對可能造成監測誤差的因素及解決方案進行了簡要分析,希望能對各地土壤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起到參考作用。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鄉村科技》,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土壤,檢測,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