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湛江流沙灣,“海威2號”養殖平台上,开拓工人們在記錄養殖狀況。深远從去年8月以來,质预制菜“海威2號”已出產深海金鯧魚約80萬斤,海威海洋海优產值超過1000萬元。集团
“從近岸走向深遠海,打通是养殖业链必然的趨勢,也是全产公司逐步發展壯大的過程。”“海威2號”運營主體、开拓廣東海威農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威集團)董事長劉定表示,深远目前公司已形成“苗種供給—生態養殖—精深加工”產業閉環,“我們將不斷探索精深加工領域,打通海洋養殖全產業鏈‘最後一公裏’,為消費者提供最優質的水產食品。”
3個人可養超百萬斤優質魚
開啟深遠海養殖新業態
2023年8月,“海威2號”正式投苗生產,作為當時廣東規模最大的海上智能養殖平台,“海威2號”總投資3000萬元,1個周期可養100萬—150萬斤魚,年產值有望達到7000萬元。
“海威2號”是一種桁架式抗風浪綠色智能養殖裝備,采用半潛式結構設計,搭載自動投餌、在線監測等智能設備,形成智能化養殖管理。劉定表示,2022年“海威1號”投產之後,深海養殖更加安全平穩;在此基礎上,“海威2號”為更多優質魚類養殖提供了平台,而且,“海威2號”自動化程度更高,受環境影響小,可以實現“養大魚,養名貴魚”。
深遠海養殖平台“海威2號”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盛鬆偉介紹,“海威2號”設計可下沉12.5米,最大程度降低台風影響。平台采用四角錨泊定位,創新性設置雙層漁網,具有良好的抗風浪能力,可抵禦15級超強台風。
“今年4月投苗這批魚,養的是鮸魚、軍曹魚等高值魚類。”海威集團負責養殖管理的馮經理介紹,“海威2號”配備了水質監測、水體攝像頭、通訊網絡、光伏發電、新型氣壓發電等設備,共安排3名工作人員進行養殖管理、設備維護,還可兼顧“海威1號”以及附近深海網箱的管理工作。
海威集團董事長助理陸圳祥表示,海威集團已形成陸基、近海魚排、重力式深海網箱、深遠海桁架式養殖平台接力生產模式,開啟深遠海養殖新業態。隨著各環節逐步完善,將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品質,提升全產業鏈盈利水平。
深遠海養殖的金鯧魚
兩大優勢發展水產預製菜
日產加工產品達60噸
海威集團從水產種業起步,經過數十年發展,在水產種業(對蝦、海水魚),深遠海養殖,養殖投入品等方麵形成突出優勢。在此基礎上,海威集團成立廣東海威食品有限公司(簡稱海威食品),開拓冷凍海產品、水產預製菜業務。
劉定表示,海威集團發展預製菜有兩方麵優勢,一是養殖條件優越、養殖產品好。經過幾年開發,公司形成了成熟的深遠海養殖技術體係,產出的魚類不僅種類多、規格大,而且品質接近天然野生,營養風味、健康安全等方麵優勢突出。其二是供應鏈完善、產品供應及時。近幾年,公司不斷加強產地倉儲保鮮和集配設施設備建設,完善水產品全程冷鏈體係,提高產品配送能力。
海威集團研發的“年魚”產品
據悉,海威食品建有自動化生產線設備4條、日產加工產品可達60噸、精深加工產品可達20噸,研發產品主要包括:條凍金鯧魚和深加工鹽漬金鯧魚、鮸魚、南美白對蝦鮮蝦仁、熟蝦、黃金貝、瑤柱等。
另據了解,一直以來,海威集團和廣東省漁業“輕騎兵”展開密切合作,在良種培育、病害防控、高效養殖等方麵合力推廣新技術。2023年5月,湛江首個軍創企業院士工作站在海威集團揭牌。海威集團將與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學教授林浩然團隊合作,開展海水魚種質資源創新評價、海水魚重要經濟性狀遺傳基礎解析、分子育種技術體係構建及優良種質創製、優良品種養殖推廣與示範四個方麵攻關,建立特色名優海水魚良種培育及規模化養殖的全產業鏈“育繁推”研創平台。
去年6月,在湛江舉辦的2023廣東現代化海洋牧場種業及裝備展示活動上,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漁業技術推廣部副部長陳智兵表示,深耕碧海,“輕騎兵”隊伍一直在路上,堅持深入深遠海和塘頭一線調查研究、及時輸送技術指導、開展塘頭課培訓。
“和企業展開合作,更有利於推廣先進技術,特別是普及新型養殖設備、高效養殖技術方案。”湛江市水產技術推廣中心站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海水養殖正逐步縮減近海傳統生產方式,重點升級改造和推廣各種新式裝備,水產技術推廣工作將及時更新內容,讓一線生產更安全、更高效。
【記者】孫歲寒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