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獲悉,国首干电规模該公司於10月17日組織完成骨幹電網輸電通道衛星巡視和隱患普查工作,次实覆蓋270餘條50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现骨巡视巡視距離超1.5萬公裏。网输卫星這是电通道我國首次實現骨幹電網輸電通道大規模衛星巡視。
記者了解到,国首干电规模我國骨幹電網通常由500千伏及以上電網組成。次实作為用電大省,现骨巡视江蘇骨幹電網輸電通道總長度已經超過1.5萬公裏。网输卫星
一直以來,电通道骨幹電網輸電通道隱患普查工作主要依靠人工巡視,国首干电规模1.5萬公裏線路至少需要100人同時巡視15天才能完成。次实隨著電力巡檢無人機的现骨巡视技術進步,電力巡檢人員通常依靠無人機開展輸電通道的网输卫星精準巡查,但受地理環境等因素限製也難以開展大範圍巡視。电通道為此,國網江蘇電力探索利用衛星遙感、人工智能識別等技術,對超過1.5萬公裏的骨幹電網輸電通道進行大規模衛星巡視。
“我們獲取衛星遙感數據後,依靠自主研發的衛星巡視隱患識別係統,自動解譯並生成輸電通道衛星圖像,係統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識別圖像上的各類隱患,鎖定隱患位置後,自動生成精準核查工單,從而實現大規模衛星巡視。”國網江蘇電科院輸變電技術中心主任楊景剛介紹。
如今,大規模衛星巡視僅需10名技術人員約10天就能完成隱患普查任務,工作效率約為人工巡視的15倍。“通過首次大規模衛星巡視,我們已經梳理出400餘條骨幹電網輸電通道的高風險隱患。電力巡檢人員通過係統下發的精準核查工單,聯動無人機、遠程監控等裝備進行隱患精準核查和處置,相當於給我們的骨幹電網定期做了一次‘全麵體檢’。”國網江蘇電力設備部副主任吳強說。
另悉,衛星巡視在災害天氣後的電網搶修恢複上作用巨大,30分鍾便可精準定位影響範圍並提出處置建議,較人工排查方式效率提高10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