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農村職業經理人主要職能在於為鄉村集體經濟發展策劃運營,結合鄉村本地資源情況打造特色項目,式点發展特色農業,燃乡吸引外界流量,村经實現鄉村富裕興旺。引擎他們是刘德旅模農村經濟發展的引領者、創新創業的江咖济新推動者、農民溝通的啡文谘詢者。他們整體協調與領導鄉村,式点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燃乡鄉村振興需要農村職業經理人們的村经存在和發揮作用。《廣東農村職業經理人風采》欄目真實記錄了這些農村職業經理人的引擎奮鬥故事,是刘德旅模洞察廣東鄉村產業發展的一個窗口。
在汕尾這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土地上,有一位青年創業者以其獨特的眼光和堅定的決心,用一杯咖啡激活了鄉村經濟,他就是汕尾紅海灣經濟開發區的農村職業經理人劉德江。
2021年返鄉創業,3年時間,他打造的“古堡咖啡”“浮日隱地”等咖啡館帶動當地文旅火爆出圈,他本人也實現了身份轉變,從返鄉創業青年的佼佼者進階為建設遮浪街道施公寮村的“鄉村CEO”,成為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共同富裕、推動紅海灣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推進“百千萬工程”的青年人才“領頭雁”。
放棄都市,回歸家鄉
開啟創業之旅
劉德江大學畢業後在廣州從事服裝行業多年。然而,2020年疫情的爆發讓他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規劃。麵對大城市的喧囂與競爭,他選擇了回歸家鄉,尋找新的商業機會。“我一直對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看到汕尾在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等方麵的努力,我覺得這裏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劉德江回憶道。
在保留原有建築風貌的基礎上,他對廢棄的養殖場、建築物等進行了修繕改造,打造了第一家咖啡店——“浮地隱日”。這家融合現代咖啡文化與懷舊工業風的咖啡館迅速走紅,成為了遊客們爭相打卡的網紅點。
隨著第一家店的成功,劉德江並沒有停下腳步。他相繼開設了“古堡咖啡”“浮日是野”等多家門店,並將“咖啡+文旅”模式不斷推向深入。古堡咖啡原本是一座廢棄的潮汐發電站,經過專業設計師團隊的改造,搖身一變成為了極具特色的網紅咖啡館。最高峰時,一天能賣出4000多杯飲品,單日接待顧客超過8000人次。
深耕鄉村,創新發展
助力共同富裕
作為紅海灣區農村職業經理人,劉德江深知自己的責任與使命。他深入挖掘重塑在地自然、文化、曆史資源,以“咖啡+文旅”模式為引擎,推動鄉村經濟發展。
劉德江並未滿足於傳統的創業路徑,而是憑借著對市場的敏銳洞察力,以及對家鄉資源的深入了解,打造了“浮日灣”文旅微綜合體,開業當天引客超8000人,售咖啡超3200杯,收入超12萬元,為當地村集體增收超3000元。他還組織村民擺攤銷售農特產品,增加了農民經營性收入;與村委共建停車場,增加村集體收入100多萬元。每杯咖啡3%的利潤分配給村集體,帶動了村集體收入的增長。
汕尾擁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如何將這些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是他一直思考的問題。於是,他著手改造舊養殖場、廢棄建築物等,先後打造了“浮地隱日”“古堡咖啡”等一係列備受年輕人青睞的網紅咖啡店,不僅為遊客提供了一個品味咖啡、享受美景的好去處,更為當地鄉村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劉德江還積極向外拓展業務,謀劃在佛山、福建等地開設特色主題咖啡店+文旅項目,幫助更多地方激活當地資源,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他設計的汕尾元素文創產品也深受遊客喜愛,賣往全國各地,進一步提升了汕尾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傳道授業,引領青年
共築鄉村振興夢
劉德江的成功不僅在於他個人的創業成就,更在於他願意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的責任感。他深知青年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力量,因此積極動員聯係富有家鄉情懷的紅海灣籍青年返鄉創業。
今年1至5月,遮浪海邊街新增市場主體19家、創造崗位100多個,營業額達到800萬元,比去年同期翻一番。遮浪海邊“網紅咖啡一條街”的興起還撬動了周邊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附近的紅坎、水龜寮等4個村集體收入比增30%,實現了“一位‘CEO’帶動鄉村經濟,一杯咖啡激活發展引擎”,以喚醒“美麗資源”的方式,壯大了鄉村“美麗經濟”。
除此之外,在今年3月的廣東“百千萬工程”青年興鄉培育計劃千人創客省級示範班中,劉德江與全省各地的創業青年交流經驗、分享故事、探討問題時,還將汕尾濱海都市大美風光、返鄉青年創新方式方法發展鄉村“美麗經濟”的經驗帶到全省,盡顯汕尾青年人才風采。
“一石激起千層浪,青年人才敢弄潮”。劉德江作為紅海灣經濟開發區的 “鄉村CEO”,通過“咖啡+文旅”經營模式成功帶動當地鄉村經濟發展。他的成功不僅在於他敏銳的商業眼光和獨特的創意,更在於他深厚的“汕尾情”“家鄉情”和願意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的責任感。
撰文:陶磊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