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陈诗怡:从案头到田头,架起帮扶的桥梁

来源:时间:2025-04-21 09:08:00

陳詩怡:從案頭到田頭,陈诗架起幫扶的到田橋梁 | 駐鎮她風采④_南方+_南方plus

“此時的晨光已染亮稻田,而我的起帮桥梁駐鎮故事,正從這沾滿露水的陈诗第一頁開始書寫。”2023年4月12日,到田駐韶關市翁源縣新江鎮幫扶工作隊隊員陳詩怡記錄下了她第一次下村的头架感受。

這本印著醫療機構標誌的起帮桥梁黑色記錄本,伴隨陳詩怡走過了近700個駐鎮幫鎮扶村的陈诗日夜,記錄著那些略帶晦澀的到田音譯客家話、重獲新生的头架脫貧戶近況、需要關心的困難學子和各村的產業商機,也記錄著不斷成長的自己。

從整理文件到田間地頭,從行政表格到振興藍圖,作為韶州人民醫院行政骨幹的陳詩怡走出了辦公室,走向了更廣闊的田野,在新江鎮,她用心架起了醫療幫扶的橋梁,書寫著鄉村振興的腳注,點亮了自己的青春。

“醫生”:架起20個村居的醫療幫扶橋梁 

“我不是醫生,但村民們總愛叫我醫生。”陳詩怡略帶羞赧地說道。在韶州人民醫院,陳詩怡是得力的行政骨幹,而在新江鎮20個村(社區)不少村民眼中,她雖不是在手術室操刀的醫生,卻是他們消除病痛道路上遇到的第一個“醫生”。

分組走訪770戶困難群眾,協調醫院專家團隊8次下鄉義診,包車接送困難患者以及術後探訪,陳詩怡對接了一位又一位病患,陪伴他們接受治療的過程。“村裏老人麵對病痛總是選擇熬著。我希望可以幫助他們把生活的質量提高。”陳詩怡這樣說著,也這樣做著。

陳詩怡正在接送術後患者回新江鎮。

作為工作隊中唯一有醫院工作背景的隊員,陳詩怡特別關注村民的健康狀態,尤其關注患白內障的老年人。白內障是常見的眼科疾病,但大多農村老人因對這種病認識不足而耽誤治療,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2023年10月,在涼橋村走訪時,與脫貧戶胡大叔的第一次見麵令陳詩怡印象深刻。“他坐在沙發上,雙目渾濁,頭斜歪著,駝著背,看起來暮氣沉沉。”50多歲的胡大叔與80歲的母親相依為命,一家僅靠姐姐的資助過活。因患上白內障,他逐漸失去自理能力,還曾因視力問題摔成粉碎性骨折,住院三個月。在了解情況後,陳詩怡馬上向幫扶單位韶州人民醫院匯報,為他申請了實施白內障複明手術公益慈善金零自負的名額。11月,胡大叔接受了白內障複明手術。

治療很成功,胡大叔的雙眼終於重見光明,他的生活也重煥光彩。再見胡大叔,他高興地向“陳醫生”分享自己外出做零工的經曆,表達自己獨立照顧母親的喜悅。這一刻,駐鎮幫扶工作的意義如此具象地體現在胡大叔的身上,深深地激勵著陳詩怡。

陳詩怡入戶探訪白內障術後的胡大叔。

 多麵手:是守護者也是記錄者 

胡大叔的故事,陳詩怡用視頻記錄了下來。她其實是從零開始自學視頻剪輯的,如今已經製作了《新江話你知》等50條新媒體作品,為鎮村拍攝製作公益視頻10餘條,單條最高播放量突破5萬,工作視頻播放量突破10萬。曾經坐在辦公室的會議記錄員,如今在山村田園記錄著一個個生動的故事。“這是我人生中難得的基層經曆,所以我希望能多多記錄下來這些真實又觸動人心的時刻。”她笑著說道。

陳詩怡製作的視頻《點亮光明之光》,記錄胡大叔的故事。右上角為陳詩怡為駐新江鎮幫扶工作隊設計的LOGO。

陳詩怡守護著村民的光明,也守護著新江鎮困難學子們的心靈。

擁有心理谘詢師資格證書的她,會主動關注困難學子們的心理問題,通過麵對麵交流幫助孩子們緩解壓力,疏解鬱結。“孩子們其實都很懂事。我在入戶時會盡量多和他們溝通,慢慢打開他們的心扉。”陳詩怡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目前,她已初步為困難學子建立起檔案,正在協調相關部門為部分學子爭取一係列補助。

陳詩怡入戶了解困難學子情況。

除了建立困難學子檔案,從事檔案管理工作出身的她,還把行政工作的精細化管理融入到了日常中。她將原來的管理理念與鄉村振興日常工作相結合,建立“一日一記、一事一檔”的工作檔案。因此,她經常在辦公室忙到淩晨,伏案疾書,詳細地記錄入戶的情況和幫扶的需求。看著密密麻麻的記錄,她笑著自嘲:“現在看日記數據比看工作報表更有親切感。”

 自己:青春因奮鬥而綻放 

2023年4月12日,暮春四月。陳詩怡在記錄本寫下自己第一次進村調研的感受:

“經過一片稻田,曾書記與正在地裏忙乎的農民聊種田那些事……看他們聊得正歡,忽覺慚愧,同時又覺得學習從什麽時候開始都不晚,不必泄氣。”

2023年4月12日,陳詩怡第一次下村了解水稻收成情況。

“學習”是陳詩怡駐鎮生活的關鍵詞。學習客家話、學習“三農”政策、學習農業知識、學習新媒體技術……在工作的間隙,陳詩怡吸收著任何可能對駐鎮工作有幫助的知識。

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她意識到,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但擅長行政工作的自己該如何為鄉村產業發展出力呢?在涼橋村,千畝的紅花油茶基地正在招商。如何讓人看到這個粵北山區村莊的資源稟賦和招商需求呢?這下,陳詩怡自學的視頻製作技術有了用武之地。她特意拍攝了介紹紅花油茶基地的視頻,把這片基地更直觀地展示給東莞等地的意向投資人,爭取為涼橋村產業發展添一份力。

“每次省農科院的專家來,我都跟在他們後麵,問東問西,土質、水稻、種苗等等,我都問,能學到很多。”2024年以來,陳詩怡和工作隊一直在為促成省農科院“優質水稻實驗田”項目落地而忙碌奔波。與專家們溝通的過程,既是工作的一部分,也是陳詩怡個人成長的一部分。她告訴記者:“我從小在縣城長大,從第一次下鄉時對農事一竅不通到現在可以跟進優質水稻實驗田項目,真的學到了很多。”

今年年初,該項目順利落地新江鎮連心村和太坪村。在春雨的潤澤下,她滿懷期待地等待水稻秧苗泛出一片片新綠。

駐韶關市翁源縣新江鎮幫扶工作隊成員:

張衛 隊長,來自韶關市中級法院

陽思雨 隊員,駐民光村第一書記,來自韶關市委老幹局

肖清林 隊員,駐西錦村第一書記,來自韶關市民政局

劉清華 隊員,來自韶關市科協

陳詩怡 隊員,來自韶州人民醫院

陳嘉恒 隊員,來自大寶山礦業有限公司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李瑞雪

統籌:李國華 鄧寶盈

圖片:受訪者供圖

海報設計:歐劍釗


編輯 謝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