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黄振华:乡村振兴是农村大龄男青年婚配困局的治本之策

来源:时间:2025-04-22 02:17:13

黃振華:鄉村振興是黄振华乡婚配農村大齡男青年婚配困局的治本之策 | 專家解讀一號文件③_南方+_南方plus

▲點擊查看“聚焦2025中央一號文件”係列報道

近日,中央一號文件公布,龄男連續五年聚焦農村移風易俗這一關鍵議題。青年其中,困局更是黄振华乡婚配首次提出要“發揮婦聯、共青團等組織作用,村振村大策加強對農村適婚群體的兴农公益性婚戀服務和關心關愛”。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將目光投向農村婚戀現象,龄男這背後折射出的青年恰是當下愈發凸顯的農村大齡男青年婚配難題。”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教授黃振華指出,困局基於全國26省119村1785個農戶的黄振华乡婚配調查,超過四成的村振村大策村莊存在較為嚴重的大齡男青年婚配難題。究竟是兴农哪些因素導致這一現象愈發突出?又該采取何種有效策略予以破解?南方農村報特邀黃振華教授進行深度解讀。

農村大齡男青年婚配難

“一少一高三低”成症結

黃振華教授課題組發布的《農村大齡男青年婚配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在119個樣本村莊中,有51個村的村幹部反映當地存在較為嚴重的大齡男青年婚配難題,占比42.9%;在1785個農戶中,有825個受訪農戶認為當地農村大齡男青年婚配難題較為嚴重,占比46.2%,且東、中、西部分別占比38.6%、54.8%和43.2%。

這一係列數據清晰地表明,四成以上的村莊和農戶認為本地存在嚴重程度不同的大齡男青年婚配難題,而且中部省份相較於東、西部地區而言,問題更加突出,農村大齡男青年婚配難題總體上呈現出東、西、中地區難度遞增的趨勢。

談及農村大齡男青年婚配難題的成因,黃振華教授將其歸納為“一少一高三低”。“一少”,即農村適齡結婚女性少。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1》,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總人口性別比為105.07,全國鄉村人口性別比為107.91,顯示我國男女人口性別比失衡現象在鄉村地區更為突出。

“農村男女性別比失衡屬於結構性矛盾。”黃振華教授進一步解釋道,隨著現代化進程加速,農村青年女性外出務工日益普遍,不少人選擇在外地或者城裏成家,使得農村本地適齡結婚女性數量愈發減少。

“一高”,則是農村結婚彩禮成本高。農村男女性別失衡猶如一顆石子投入湖麵,引發了後續一係列連鎖反應,高彩禮現象便是其中之一。“由於男多女少,男方成家需要盡可能提高彩禮,通過各種方式增加可能性,因此彩禮也隨之提高。”不過黃振華也表示,調研發現因高彩禮結不起婚的情況占少數,常出現在有多個兒子的家庭。

“三低”涵蓋了個人及家庭收入低、學曆及職業素質低、對傳統婚姻觀念認同低三個方麵。“在農村男女性別失衡的大背景下,婚配難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類人群:家庭收入微薄之人、技能匱乏之人、本身抵觸結婚之人。”黃振華強調,當下農村青年男女的婚戀觀念正在悄然變化,一些農村青年日益注重個人的自由發展,對諸如多子多福、傳宗接代、到了適婚年齡就該結婚等傳統婚姻觀念的認同感趨於下降。

轉變資源流向

為農村婚戀“破冰”

“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單元,起著穩定器的關鍵作用。成家之後,個體往往會為家庭拚搏,為親人付出。反之,遊離於家庭之外的個體,則更容易滋生不穩定因素。”黃振華指出,當前農村大齡男青年婚配難題愈發凸顯,對農村家庭建設以及基層社會穩定構成了一定程度的衝擊。

廣東作為中國人口第一大省,基層幹部近年來妙招頻出,紛紛推出“紅娘獎”等舉措,力求緩解農村大齡男青年婚配難題。例如,河源市龍川縣鐵場鎮鐵東村、茂名市電白區旦場鎮青福村、湛江市吳川市長岐鎮嶺頭村等地相繼出台激勵政策,隻要為村裏30歲及以上未婚男性青年成功介紹配偶並促成婚姻登記的紅娘,村委會便給予600-1000元的介紹費作為獎勵。

“這些相應的刺激政策與激勵辦法,對於緩解農村大齡男青年婚配問題確實能起到一定助力,但要從根本上解決結構性問題,未來還需轉變資源流向。”黃振華建議,一方麵要通過鄉村全麵振興戰略,引導資源從城市向農村回流,讓農村青年能夠在家鄉就業創業。

另一方麵,要充分激發鄉村內生動力,諸如發揮紅白理事會的引導作用,借助村規民約破解移風易俗等諸多難題,為解決農村大齡男青年婚配問題營造良好環境。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謝曉莉


編輯 段鳳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