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当中秋节遇上淘潭节:三年一度非遗盛典,封开“潭首”有约

来源:时间:2025-04-22 02:05:15

當中秋節遇上淘潭節:三年一度非遺盛典,潭首封開“潭首”有約_南方+_南方plus

今年中秋小長假第一天,肇慶封開將上演一場非遺盛宴!遇上遗盛约

2024年9月15日(農曆八月十三日),淘潭封開縣蓮都鎮華蘭村將迎來三年一度的节年封開秋社(淘潭節)

往年封開秋社(淘潭節)盛況。

作為封開縣“百千萬工程”產業招商大會暨“樂享封開”農文旅推介係列活動的当中度非典封重要內容,封開縣慶祝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的秋节主要活動,今年封開秋社淘潭節正逢中秋小長假,遇上遗盛约活動規模進一步擴大,淘潭內容更加豐富,节年還巧妙融合了現代元素與傳統文化,潭首增添了封開縣民間藝術巡遊、当中度非典封封開縣農產品集市、秋节美食節、燈光秀等活動,在傳承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積極探索民俗文化的創新發展之路。

(淘潭節主題歌曲《華蘭淘潭情更長》,來源封開縣文化館)

2024封開秋社(淘潭節)具體活動安排↓

封開秋社(淘潭節)是封開縣曆史悠久的傳統民俗活動之一,2020年封開秋社(淘潭節)入選封開縣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1年入選肇慶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封開秋社曆史悠久,覆蓋麵廣,主要分布在封開縣杏花、羅董、漁澇、封川、平鳳、長崗、大洲、南豐、蓮都鎮等地,主要活動有:湊錢、祭社、巡遊、淘潭、分魚(肉)、放天燈、宴飲等豐富內容。

大部分鎮村的秋社活動,一般在秋分前後舉行,不同鎮村開展慶典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均有所不同。秋社日前,家家戶戶湊錢用於社日開支;在秋社日,擇吉時舉辦隆重的社祭儀式,隨之開展巡遊活動,巡遊後分社肉,家家戶戶設宴開席,把秋社日推向高潮。

而在封開縣蓮都鎮華蘭村,其秋社日活動與其他鎮村有所不同,該村會舉行隆重的淘潭節,表達對土地神的敬意,同時慶祝豐收的喜悅。

‌淘潭節每三年舉辦一屆。每屆淘潭,都由十位當地村民組成的“潭首”主持活動,負責淘潭的一切事務,潭首在村民間輪值。

淘潭節當天,隨著晨光初照,潭首們沐浴進行祭拜儀式後,站上竹排撒下茶麩以誘魚出潭。此時,竹排在潭中穿梭,鑼鼓聲震天動地,魚兒在水中歡騰跳躍,構成了一幅生動壯觀的畫麵。村民們手持繒網,期待著豐收的到來。隨著捕撈活動的進行,一條條大魚小魚被捕獲上岸,滿載而歸的喜悅溢於言表。按照傳統習俗,村民們共同分享這份豐收的喜悅,並按照既定規則分配漁獲。

精彩看點:

夜守龍潭:節前一晚,各家各戶拿貢品祭拜,潭首們一夜通宵守夜。

下潭淨身:淩晨,潭首站上竹排將提前煮好的熟茶麩撒於潭邊四周,這種行為叫做落四角藥,潭首們還需要到潭基下遊淨身,以示對神靈的尊重。

巡遊祈福:下潭前,雙龍雙獅等民間藝術巡遊隊伍將在村口繞村一周,經過每家每戶,都會放鞭炮慶祝豐收。

繒手就位:繒手是指拿著繒網魚的人。在潭首上竹排前,繒手就已經在潭邊準備好繒網。今年共有56個繒位,繒手限定男性,但不規定年齡。

洗龍眼:當天太陽曬到潭基(約早上8點)為淘潭的最佳時辰,潭首們再次洗浴後,每兩人一組站上竹排並載上生茶麩,撐出潭中,一人打銅鑼,一人撐舵,在潭中回來蕩漾,打水驅趕魚兒到潭邊。

龍潭被視作是“龍眼”,民俗傳說中是神仙哭淚而成潭;茶麩是山茶子壓榨茶油後剩下的渣為麩,有排毒功能,舊時農村婦女都用茶麩煮水洗頭,用後頭清眼亮,所以用茶麩洗龍眼稱為淘潭。

趕魚入繒:魚兒吸食到生茶麩會暈,潭首打水驅趕魚兒到潭邊,繒手用繒網魚,魚入繒後,全場萬眾高呼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雙獅起舞,慶賀收獲。

劏魚祭社:潭首會將打撈上來的第一條魚劏魚朝拜社主,祈禱來年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之後每上一條魚,都會放炮一丈以示慶祝,當日淘潭所有撈上來的魚,都會統一放在社主麵前,在拜社過後,才能開始分魚。

分魚報功:撈上來的魚會分潭首每人5斤,再分給繒手每人一斤魚作為繒租,其餘的魚由潭首分給每家每戶,寓意分到福氣,村民會將魚拿回家做魚幹。

宴飲:節慶當天中午,家家戶戶將大擺筵席,以食魚生、飲魚骨酒、喝魚頭湯為主,十分豐盛,親朋好友匯聚一堂,當地村民將淘潭節看得比過年還要重視。

隨著時代的變遷,不同地區秋社日的慶祝方式有所不同,但它作為對自然和祖先的感恩之舉,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依然得到保留和傳承發展。封開秋社曆經幾百年的沉澱,如今在民間依舊大放異彩,充分展現出其十足魅力。

撰文:任峻男 綜合自封開縣文化館、封開發布等

來源:南方農村報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張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