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有一群人,他們是古村產業的行家裏手,點綴在廣東的强农鄉間田野,活躍在農業產業鏈上,致富在鄉村振興路上成就了自己,盘活幫助了他人,闲置他們就是土地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的“農村鄉土專家”。在推動產業發展中,产融他們積極對接農業科技特派員,合圆服務典型村,古村助力“百千萬工程”建設,强农以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今年4月以來,省農業農村廳啟動了“萬名鄉土專家服務‘百千萬工程’優秀案例征集活動”。本期選播的優秀案例,是河源市鄉土專家葛小毛在政策引領下,流轉盤活閑置土地,創新百香果種植技術,帶動農戶大力發展百香果產業實現增產增收,走上三產融合發展強農興村富民之路。
百香果是和平縣近幾年迅速發展起來的新興水果,是市場上頗受消費者歡迎的水果新寵。
和平縣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上遊、粵贛邊境的九連山區,氣候環境獨特,農副產品資源豐富,是傳統農業生產大縣。近年來,該縣抓住“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發展機遇,按照“重特色、上規模、強品牌、抓轉化”的總體思路,因地製宜大力發展百香果等具有市場優勢的特色產業,通過政策扶持因勢利導,推動當地農業資源優勢向特色產業優勢轉化,帶動農戶擴大種植規模,實現增產增收,取得了良好成效。
目前,百香果已經發展成為和平當地特色優勢產業,形成了以大壩鎮萬畝百香果基地為核心,覆蓋全縣多個鄉鎮的發展格局。據統計,目前全縣百香果種植麵積約為3.3萬畝,覆蓋全縣17個鎮,主要分布在大壩鎮、青州鎮、東水鎮等地,其中5畝以上種植戶達300戶,年產量近3.2萬噸。
政策引領,種植百香果圓了致富夢
一果香產業旺,小小百香果圓了大壩鎮水背村的致富夢。
水背村是和平縣大壩鎮的一個傳統古村落,入選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名單。近年來,水背村以發展百香果產業為抓手,打造集百香果種植、農產品加工、農業休閑觀光於一體的“三產融合”發展模式,闖出了一條富民興村的山區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徑。
發展百香果種植,也種下了當地村民的致富夢想。而帶領村民圓夢的這個引路人,正是鄉土專家葛小毛。在政策引領下,葛小毛打破傳統思維,盤活連片閑置土地,讓曾經被丟荒的土地重新煥發勃勃生機,長出增收致富的“金果子”,讓水背村這個古村落多年的夢想得以成真。
右二為鄉土專家葛小毛
2018年,葛小毛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號召,紮根大壩鎮水背村,注冊成立廣東古樹緣生態農林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下稱古樹緣公司),致力於和平縣百香果產業發展,以三產業融合發展為抓手,打造“生態農業、休閑觀光、鄉村農旅”綜合體,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和平是典型邊遠山區,耕地資源十分有限。如何在有限的土地空間獲取更大收益?在生產種植過程中,葛小毛打破傳統種植思維,通過“村集體+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集中流轉閑置土地680畝,在水背村建立百香果種植示範園。期間,他發明了一種減少占地且種植效益高的百香果種植架和一種便於通風釆光的百香果種植架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實用型專利。同時創新種植方法,釆用一年一種,大棚育苗,待苗高100厘米左右時再移至大田種植的新種法。通過這種方法種植,果苗抗病力強、掛果早、果品好、產量高,實現了當年種植,當年掛果,當年收益,增產增收,極大地增強了農戶信心和種植積極性。
據了解,目前示範園采取一年一種的模式,主要種植黃金百香果和紫色百香果兩個品種,已發展成為和平縣百香果主要種植基地之一。“我們水背村示範基地種了300畝黃金百香果,同時在百香果的行距之間種一些西瓜、芋頭、生薑等,以此來保證增產增收。”葛小毛說。
作為鄉土專家,葛小毛對百香果的種植管理有一定研究和專長。他認為,並不是每個地方都適宜種植百香果,但在和平發展百香果種植有著得天獨厚地地理優勢和氣候環境。“靠北的地方太冷,光照少,種出來的果子會比較酸,冬天的時候果苗甚至會被霜凍死;而靠南的地方又太熱,果苗隻開花不結果。和平經緯度合適,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無霜期長,是全國為數不多適宜種植百香果的地方。”同時“由於北方市場空缺,加上消費者喜歡,再加上和平獨特的地理優勢,黃金百香果這個產業是有前景的。”麵對綠水青山,坐擁天時地利,葛小毛對在當地發展百香果充滿信心。
與此同時,葛小毛充分發揮鄉土專家的技術優勢和創新思維,在水背村示範基地培育優質黃金百香果欽蜜9號種苗,不定期組織農戶培訓百香果種植、管理技術,為果農免費提供技術幫扶。通過縣級組織開展的培訓活動,為更多農戶開展農產品種植技術培訓,學習電子商務知識,提升農民農業科學技術能力和網絡銷售能力。隨著種植技術的進一步推廣和優質品種的開發培育,百香果作為和平縣近幾年新興的水果,種植規模迅速擴大,農戶增產增收效益明顯。
受訪者供圖
“‘公司+基地+農戶’聯農帶農模式受到了農戶的歡迎。通過這種發展模式,水背村集體每年可以增加30萬元收入,農戶除了可以得到穩定的租金收益之外,還可以在家門口就近就業,實現增產增收。”百香果產業發展效益凸顯,葛小毛有了更大的想法,古樹緣公司正在進一步補擴大種植規模,在全縣種植1000畝百香果,帶動更多農戶圓夢。
三產融合,引領鄉村產業振興發展
一果香引萬客來,產業興旺有奔頭。
近年來,為做大做強大農業特色產業,和平將百香果產業作為全縣“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主攻方向,以大壩鎮為核心區,建設萬畝百香果種植基地,加大百香果種植基地資金和政策扶持力度,促進百香果種植基地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新技術新種法的推廣力度,不斷提高全縣百香果種植技術,同時,加強百香果加工企業的引進與合作,延長百香果產業鏈,著力推動百香果種植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以葛小毛為負責人的古樹緣公司圍繞鄉村振興戰略,與時俱進,在擴大百香果種植規模的同時,加大投入對水背村示範基地進行升級規劃,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延伸產業鏈,向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觀光業、旅遊服務業融合發展,打造集農業休閑觀光、田園景色、園林經濟、農產品加工於一體的“三產融合”發展產業園示範區。
葛小毛介紹,該產業園總投資1500萬元,采用“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形式,帶動周邊農戶共同發展百香果種植600餘畝,並提供技術指導服務。僅產業園每年給村集體固定分紅12萬元,同時提供近40個就業崗位,每年種植期、除草期、采摘期帶動村民就業1580人次,大大促進當地村集體、村民增收及農業增效,發展成效日益凸顯。
經過多年融合發展,目前古樹緣公司已發展成為集生態旅遊開發、森林康養、生態林業開發、現代農業產業開發的多元化發展的實體企業,成功打造出了以百香果產業發展為主要特色的“生態農業、休閑觀光、鄉村農旅”綜合體,並已獲得“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省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省級森林康養基地”等榮譽。
如今,水背村的連片百香果產業園成為了當地鄉村振興示範帶的一道靚麗風景線。據了解,以“農業+旅遊”為發展思路,“古樹緣”百香果農業觀光園已成為網紅打卡點,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遊玩觀賞,年接待遊客約80萬人次,旅遊增收約200萬元,帶動了大壩鎮農產品、土特產銷售,飲食行業快速發展,促進了農民收入增加,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作者】曾凡美
【來源】河源市農業農村局、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