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广东花生如何落地生“花”?全程机械化演示推广会揭晓答案

来源:时间:2025-04-22 02:17:28

廣東花生如何落地生“花”?花全程機械化演示推廣會揭曉答案_南方+_南方plus

小花生,大產業。12月19日,南方花生全程機械化演示推廣會暨2024年花生新品種與機械化生產現場觀摩會在雲浮市舉辦。推廣會采用現場觀摩和專題報告相結合的形式,集中展示廣東花生新品種和機械化裝備領域的最新成果,為推動廣東花生產業全程機械化生產提供裝備和技術支撐。省內農業專家、農機管理與推廣人員、農業科技特派員、花生種植大戶、農機合作社等100餘人參會。

全程機械化

花生產業的發展方向

中國花生種植麵積全球第二,總產量也是全球第一。”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洪彥彬研究員指出,花生是我國非常有競爭力的油料作物,畝產油量是油菜的兩倍、大豆的四倍

12月18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麵積單產提升行動,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花生作為我國第三大油料作物,常年種植麵積7000多萬畝,年產量1700多萬噸,其機械化生產水平的提升顯得尤為重要

受製於地形地貌複雜、土壤粘性特質以及傳統種植習慣等因素,廣東花生生產機械化程度相較北方平原地區明顯滯後。在部分丘陵山區,人工播種、收獲仍司空見慣,不僅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生產效率亦難以提升,導致成本居高不下,農戶收益受限,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受阻。

“過去花生種植‘麵朝黃土背朝天’,人工勞作耗時費力,播種、收獲季節勞動力缺口大,成本高昂,嚴重製約產業規模擴張。”雲浮市雲安區相關負責人指出,通過農機購置補貼專項資金、大型農機企業“農機下鄉”活動,雲安區花生機械逐步普及,農時大幅縮短,通過精量播種、精準收獲,花生品質與產量雙躍升。

效率提升20倍

打破黃粘土作業難題

“以前我們一家人要忙活好幾天才能收完一畝地,現在一台花生收獲機幾個小時就搞定了。”觀摩會上,一位來自雲浮的花生種植戶看著花生地裏轟鳴的機器興奮地說。

據了解,我國花生全程機械化中對於土地處理和花生植保的機械化已基本完善,播種和收獲機械尚是短板,專用機械類型少、性能和質量還不能完全滿足要求。

雲浮市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洪成佳說:“花生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是機械化程度低,觀摩會上展示了省農業科學院的優質花生品種和廣東省農業裝備研究院的新型裝備,可以有效解決雲浮地區優質花生品種少,花生種植、收獲難的瓶頸。

傳統人工播種花生時,一個熟練勞動力從早到晚不停勞作,每日僅能完成 3-5 畝的播種量。“這台花生播種機,每日可完成 80-100 畝的播種任務,相較於人工播種,效率提升高達 20-30 倍。”廣東弘科農業機械研究開發有限公司營銷總監蔡秀瓊現場介紹。

“每天可采收30-50畝,是人工的25倍以上。”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經理王磊介紹,公司耗時多年研製的花生聯合收獲機,可一次性完成花生挖掘、夾持輸送、摘果、清選、集果等環節,損失率低、清潔度高,適用於一壟兩行種植模式,可直接收獲濕果。總體算下來,機械化作業相較人工勞作,成本降低幅度高達 50%-60%,機械化在花生種植產業降本增效方麵有巨大優勢。

花生聯合收獲機

花生機械要多樣化發展。”廣東省現代農業裝備研究院劉威博士介紹,廣東地區耕地環境複雜,丘陵山地、平原台地均有,田塊分散且細碎、農藝和農機作業基礎設施建設參差不齊,農機發展應遵循因地製宜、大小並行的策略。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農業機械化管理處相關負責人提出,計劃通過整合農機購置補貼、研發項目等資源,鼓勵企業造農機、改農機,確保每年有新型適用農機投放市場,拓展機械化作業場景至80%以上丘陵山區花生田,讓全程機械化無縫銜接

自走式履帶旋耕機,可用於翻耕、鬆土、平地等,滅茬旋耕一步到位,作業速度快效果好。

自走式履帶旋耕機

花生播種機,每日可完成80-100畝的播種任務,相較於人工播種,效率提升了20-30倍。

花生播種機

花生旋耕起壟播種一體機,3-5畝/小時。可實現旋耕、起壟、施肥、下種、覆土於一體,采用圓盤式築壟機,起深壟,並對側壁進行壓實,對大雨衝刷、水淹的抗性較高。

花生旋耕起壟播種一體機

查看播種效果

可變軌距履帶式田園運輸機,滿足田間肥料、農藥等物資運輸,省工省力。

可變軌距履帶式田園運輸機

分段式收獲,將挖掘和摘果兩個環節分開作業,使用機型為挖掘收獲機、摘果機或撿拾收獲機。

花生挖掘收獲機

花生收獲機

花生撿拾收獲機

花生摘果機

農機農藝融合

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廣東花生總產量占全國的6%,消費量占9%,花生消費缺口大。”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洪彥彬研究員指出,花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機械化,沒有機械化,就沒有規模化,也就沒有種業提升、三產融合、品牌打造等。

近年來,省內農業科研團隊聯合種業企業,加大花生新品種選育力度,成果斐然。本次現場觀摩會重點展示的粵油1821、粵油43、粵油906優質花生品種由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選育,采用花生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規程進行種植、管理、收獲。據介紹,粵油43最高畝產可達300公斤。還有“雲安紅珠”、“翠玉白仁”等適應本地土壤及氣候的多個新品種,畝產量較傳統品種大幅提升,極大激發了農戶種植熱情。省農業科學院作物所花生團隊不斷探索花生種植實用新型技術,以優良品種為基礎配合機械化栽培,推動全省老舊花生品種的更新換代與傳統種植模式的改變。

隻有農機農藝相融合,構建南方特色花生種植機械化配套技術,才能促進廣東花生產業長久發展。”劉威認為,農機研發、推廣要重點提高機播出苗率,解決花生全程機械化播種與收獲問題,提升花生機械化種植水平。

“花生產業的長足發展不僅涉及田間種植,還應包括產後加工、運輸、儲存、食品加工等多環節的協同配合。”劉威提出,構建從田間地頭到商場櫃台的全產業鏈花生機械化體係,尤其以地方特色為主導的高附加值花生加工方式,對農民增收和產業發展意義重大。

“雲安為花生產業一路護航。”雲浮市雲安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雲安通過花生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加強良種良法推廣、農機購置補貼、示範基地建設;攜手銀行機構推出“花生貸”專屬產品,為種植戶、加工企業提供低息貸款;規劃建設“雲安花生產業園”,吸引上下遊企業入園集聚,打造集研發、生產、加工、銷售、物流於一體的產業集群高地,通過農機農藝融合,促進花生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省農業農村廳將持續加強科研投入支持,助力突破性新品種選育,滿足多元化市場及綠色生產需求。同時扶持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開發休閑食品、功能性成分提取等高值產品,借電商直播、農超對接拓展銷路,打造花生區域公用品牌,提升廣東花生市場話語權,帶動農戶增產增收。

本次推廣會由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廣東省現代農業裝備研究院、雲浮市農業農村局聯合主辦,雲浮市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廣東弘科農業機械研究開發有限公司、南方農村報社承辦。

撰文:徐建杭、趙飄飄

來源:南方農村報社

編輯 趙飄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