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11月23日)
商品收盤方麵,早餐周新涨COMEX 12月黃金期貨收跌1.2%,美元連續第四個交易日下跌,黄金報1783.60美元/盎司。低抛WTI 1月原油期貨收漲1.75美元,及预漲幅2.28%,報78.50美元/桶;布倫特1月原油期貨收漲2.61美元,漲幅3.27%,報82.31美元/桶。
美股收盤情況:周三前瞻
09:00 新西蘭聯儲公布利率決議和貨幣政策聲明全球主要市場行情一覽
美國股市上漲,受周期股提振;科技股延續跌勢,因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打擊了成長股的前景。
First American Trust首席投資官Jerry Braakman稱,從今天的市場來看,顯然對利率敏感的股票在變動,科技股略顯疲軟,金融股表現強勁。這反映了收益率曲線的走勢。
盡管近期下跌,但美國股市依然接近曆史最高水平。在通脹上升和疫情持續的情況下,投資者權衡增長前景,引發了對估值的擔憂。CFRA Research首席投資策略師Sam Stovall表示,市場仍然超買,需要消化近期的一些漲幅。貴金屬與原油
周二
Blue Line Futures首席市場策略師Phillip Streble表示,過去48小時黃金一直處於恐慌性拋售,我會將大部分原因歸咎於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上升,收益率曲線趨陡,黃金期貨的反應不佳。
油價創出兩周最大漲幅,布油漲逾3%,升至一周高位,因為石油消費國聯手釋放戰略石油儲備的力度沒有市場預期的那樣大。白宮發表聲明,宣布將釋放戰略石油儲備。盡管投放規模看起來很大,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原油屬於暫借的性質,以後需要歸還,這促使交易員預計未來供需平衡將收緊。
在全球能源危機導致每天原油需求增加數十萬桶的背景下,油價近幾個月來觸及數年高位。而與此同時,全球經濟還麵臨通脹飆升的局麵。投放石油儲備使得主要消費國走上了與OPEC+衝突的軌道,OPEC+認為消費國釋放戰略儲備並不合理,並可能在12月2日的會議上重新考慮增加供應的計劃。
高盛能源研究主管Courvalin稱,從OPEC角度來看,謹慎增產措施仍然可行,OPEC沒有積極增產的動力,儲備油的釋放可能會讓他們感到安心。
Tortoise的投資組合經理Rob Thummel表示,從總體上看,增加的供應量很小,顯然,市場之前預期的力度更大。
盡管油價周二上漲,但由於美國暗示可能動用戰略儲備,原油價格已較本月早些時候下跌近10美元。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表示,如果油價進一步上漲,美國認為自己有能力釋放更多石油儲備。Helima Croft等分析師在報告中寫道,拜登政府希望將油價保持在80美元以下,並“相信他們有能力再進行一次類似規模的儲備油投放”。
現在的焦點將轉向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及其盟國在下周開會時將如何應對這一事件。在各國宣布投放石油儲備之前,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表示,OPEC+沒有必要以更快速度增加產量。外匯
豐業銀行Shaun Osborne和Juan Manuel Herrera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寫道,美國收益率曲線的短端正在體現加速減碼和更快加息的風險,市場體現出美聯儲6月加息的可能性很大。
歐元在1.1240-1.1180美元區間有一些短期技術支撐,這是2019年10月和12月觸及的高點,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技術分析師Karen Jones和Axel Rudolph周二在一份報告中表示。但他們稱,如果跌破這一區域,可能會跌至1.1000美元,這是2020年走勢的78.6%回檔位。
澳大利亞聯邦銀行駐悉尼外匯策略師他說 Kim Mundy表示,我們認為國際要聞
【美國截至11月19日當周,API原油庫存增加230.7萬桶,汽油庫存增加57.6萬桶,精煉油庫存減少151.1萬桶,庫欣原油庫存增加91.5萬桶】
【美國宣布釋放5000萬桶戰略石油儲備平抑油價】隨著感恩節假期臨近,美國總統拜登23日宣布,美國將釋放5000萬桶戰略石油儲備,以降低油價,解決美國內能源供需不匹配的問題。白宮表示,美國能源部將以兩種方式釋放戰略石油儲備,其中的3200萬桶石油將在未來幾個月內進行交易,並在幾年後返回戰略儲備庫存。而此前已獲國會批準的1800萬桶石油,將加速銷售。
【美國總統拜登:經濟仍然麵臨挑戰。新冠挑戰導致物價上漲。石油生產國增加供應的速度不夠快。釋放戰略石油儲備將提供所需的供應。將采取必要措施降低汽油價格,汽油公司增加收入是不可接受的】
【美國能源部長Granholm:拜登準備使用所有工具以應對能源價格。拜登的行動導致油價跌10%。供需之間不匹配。美國正在運行的石油鑽井平台減少250個。正在努力提高能源公司的產量。希望確保油價不被人為抬高】
【英國央行行長貝利:英國央行不太可能給予更多的硬性指導。不可能永遠保持資產負債表的規模不變。最關心的是英國勞動力市場緊張問題。QE計劃最終將不得不解除】國內要聞
【證券時報:專項債對經濟托而不舉,後續潛力有待激發】作為財政政策中穩投資、補短板的重要工具,今年新增專項債發行節奏較前兩年明顯轉變,以相對平緩的節奏走完全年。而在經濟效用上,今年新增專項債對經濟增長表現出“托而不舉”,即使在下半年經濟恢複動能減弱後,逐漸提速的專項債也尚未對基建投資增速形成顯著拉升。專家認為,整體來看,今年新增專項債發行和使用進度偏慢。進入11月後新增專項債並未刻意“趕進度”完成發行目標,而是留有部分額度待12月發行。發行節奏的轉變以及今年專項債依舊存在資金閑置、使用效率不高等問題,均限製了專項債對經濟的拉動。預計在2022年,新增專項債有望發行節奏前置以支持經濟發展,並進一步擴大發行規模以助力重點領域投資。
【科學看待超儲率下降】三季度末金融機構超儲率為1.4%,是近年來的較低水平。有觀點認為,這意味著流動性偏緊,需要降準予以對衝。然而,超儲率下降這一現象並不能簡單和流動性鬆緊直接畫等號,需要理性看待其背後的成因:一是存款持續增長帶來的規模效應;二是支付清算和市場效率提高;三是貨幣政策操作機製不斷完善,與市場的溝通更多也更有效;四是金融機構流動性管理能力增強。超儲率雖然在下降,但近年來金融市場流動性保持了合理充裕,貨幣市場利率持續平穩運行。因此,不能認為超儲率下降就意味著流動性收緊,也不宜將超儲率偏低作為判斷降準的依據。(經濟日報) 【來自金十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