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存量”時代,没想新商業增速放緩成為不可逆轉的广州行業趨勢。回顧2024年,去年國內新開集中式商業項目數量、新商體量均創下近十年新低,没想存量資產盤活看點十足。广州
這其中,去年廣州被視為正在“憋大招”的新商潛力市場,整體聲勢雖仍在醞釀,没想但去年也驚喜地貢獻了一批商業新鮮血液。广州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去年廣州共迎來17個新商業項目(含購物中心、獨立百貨、没想文旅商業、广州商業街、去年配套商業及存量改造重開項目),新增82.65萬㎡商業供應。
海珠區“逆襲”,區域商圈上新多
從區域分布來看,去年廣州8大行政區迎來了新的商業供應。
海珠區、白雲區新項目數量並列第一,各有4個;其次為番禺區,帶來3個新項目;越秀區有2個,花都區、天河區、荔灣區、黃埔區各有1個。
從商圈來看,去年市級商圈僅有1個項目入市,便是備受矚目的廣州塔廣場。
作為廣州新中軸線上全新商業綜合體,廣州塔廣場以“國際潮奢高端購物廣場”為商業定位,以“首店經濟、夜間經濟”為著力點,首批引入85家城市及區域首店、城市旗艦、概念店級別的高能店鋪,與廣州標誌性建築“小蠻腰”相得益彰,推動廣州打造世界級地標商圈——廣州塔-琶洲商圈進程。
包括番禺廣場、三元裏、祈福、廣州大道北、沙園、農林下路-中山三路商圈、江南西等區域級商圈多點開花,迎來8個新項目,撬動各商圈發展活力。
精致小體量商業成主流
5萬㎡以下的小體量商業有11個,占比超過六成,其中小於3萬㎡的“迷你型”項目有5個,“麻雀雖小”卻各有特色。
比如位於廣州5A級旅遊景區白雲山腳下的雲山天地、打造半開放式“street + mall”的非標商業街區——榮升·山水立方、主打傳統嶺南廣府文化特色曆史文化保護街區——花廳坊。
10萬㎡以上大型項目僅有2個,除了12萬㎡的廣州健康港星河COCO Park,還有番禺華豐匯,商業體量達15萬㎡。
精致小體量成去年入市新商業主流趨勢,除了開發周期的影響因素,也反映出,行業趨飽和,市場氛圍越謹慎,對於商業地產企業來說,中小體量在當下經營環境更加可控。
連鎖化專業操盤水平可圈可點
17個新項目中,有6個是屬於連鎖產品線,包括大家熟知的萬科裏、京東MALL等明星產品線,以及萬民廣場、喜街等本土區域型產品線。
背後操盤企業既有華潤係、萬科商業、星盛商業等業內名企,不斷擴大在廣州的布局版圖;也有萬民、同熙商業等本土企業,“另辟蹊徑”加速在零售商業領域嶄露頭角;還有重倉線下商業的互聯網巨頭京東,首次踏入千年商都新市場。
這意味著,廣州商業市場對於知名企業的吸引力在不斷加強,連鎖化專業操盤水平可圈可點。
在當下注重精細化運營、提升兌現資產價值的市場環境下,優質項目對於刺激消費、釋放經濟活力有較大的推動作用。
存量改造盤活資產大勢所趨
去年,廣州有4個存量煥新項目重新進入市場,經改造後呈現煥然一新的麵貌。
天河歡樂頌,前身是樂都匯購物中心,由華潤接手對外立麵和內部進行翻新改造,這也是歡樂頌產品線首進廣州,打造了集餐飲、零售、兒童、休閑娛樂及配套於一體的多重業態社區新空間。
番禺華豐匯,原是匯瓏新天地項目,引入超200家品牌,打造了集精致生活、時尚購物、美食薈萃、童趣成長,潮玩娛樂於一體的玩趣生活新空間。
花都萬民廣場,原為花都星光匯,毗鄰廣州北站商圈,煥新成為時尚潮流的社區購物中心。
截圖來源:小紅書花都萬民廣場視頻
廣州未來城,前身是作為廣州首家與地鐵直接連通的地下商場流行前線,項目於2023年7月正式撤場,經營時間達24年。
時隔關門不到半年,該項目就以“未來城”的新形象重新分期亮相,場景層麵包括通道、走廊、門店等都改造成未來感十足、符合當下體驗式商業的場景模式。
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