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學改性
化學改性也稱化學修飾。竹笋展竹筍膳食纖維主鏈和支鏈結構上存在許多羥基和其他的膳食活潑官能團,可以通過酸堿作用降解纖維的纤维性研高分子化合物,使其化學鍵斷裂、究进聚合度降低,竹笋展與酸堿中的膳食官能團重新結合成一種新的聚合物,可明顯提高SDF的纤维性研含量。目前為止一共有5種化學改性方法,究进即羧甲基化、竹笋展乙酞化、膳食甲基化、纤维性研硫酸化以及部分降解,究进化學改性法被廣泛運用到纖維、竹笋展多糖、膳食果膠的纤维性研改性中。研究表明,化學改性後的BSDF表麵有明顯的裂紋及溝壑,結晶度和聚合度下降,從而增強其膨脹力、持水力及結合水力。雖然化學改性法明顯提高了竹筍中可溶性膳食纖維的含量,但化學試劑可能會破壞膳食纖維的分子結構,降低轉化效率,降低膳食纖維的生理活性。
(2)生物改性
生物改性通常包括酶法改性和發酵改性。酶法改性通常使纖維素酶、木聚糖酶和澱粉酶等,發酵改性使用乳酸菌等。
酶法改性即利用各種酶分解竹筍膳食纖維中的不溶性成分,使其結構變疏鬆,比表麵積增大,並且將部分IDF降解轉化為SDF,改善其物理特性,酶法改性後可使DF孔隙、比表麵積、遊離酚含量增加,提高了抗氧化能力,雷竹筍纖維經體外發酵後均能提高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含量,表明了改性後的竹筍膳食纖維對腸道健康有著更加積極的影響。經實驗表明複合酶的改性效果優於單一酶,SDF含量顯著提高。
發酵改性即利用微生物長時間發酵產生的有機酸類代謝產物營造酸性環境,酸性條件下提供的質子使竹筍纖維素的糖苷鍵斷裂,BSDF的大分子聚合物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從而增加SDF的含量。通過發酵不僅可以提高竹筍膳食纖維的功能特性,乳酸菌發酵產生的代謝產物將部分殘留在其中,使得產品風味口感更加宜人,膳食纖維在腸道中的微生物發酵程度越高,生理活性也越強。
(3)物理機械降解改性
機械降解法即在熱力場、機械能場以及高壓作用下,通過破壞竹筍膳食纖維束狀結構的氫鍵致使其致密空間網絡結構轉變為疏鬆網絡空間結構,克服物料內部凝聚力使物料粒徑減小,從而提高膳食纖維素的溶解性、持水力和膨脹力。在機械降解的方法中,超細粉碎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技術,它影響著食品的理化性質。隨著食品顆粒尺寸的減小,水化性能增加,進而將纖維成分從不溶性部分重新分配到可溶性部分。如表3所示,在李安平等人的研究中,可通過減小膳食纖維顆粒尺寸,增加可溶性膳食纖維,提高其持水力、持油力和膨脹力。李荷檢驗了超微粉碎對竹筍膳食纖維理化性能的影響,結果與李安平一致。進行高壓均質技術改性時,當壓力超過限值,竹筍膳食纖維得率下降,這是由於受到壓力差的作用,納米膳食纖維顆粒離子鍵遭到嚴重破壞,發生細化或膨化,SDF含量增加,可能是在高壓均質過程中,高壓剪切和空隙爆炸的協同效應。
重壓研磨和氣流粉碎都屬於微粉碎改性,李璐等用實驗證明了膳食纖維的粒徑大小對膽汁酸吸附力有重大影響,經氣流粉碎改性後的BSDF對膽汁酸吸附量為普通粉碎的12倍,而且由於BSDF粒徑的降低,包裹在BSDF內部的親水基團暴露,單糖組分相對含量發生改變,熱穩定性增強,為今後BSDF的體內研究奠定了基礎。
此外,張豔(超聲波改性)、任雨離(微波改性)和劉玉淩等(超聲波和微波改性)人的實驗結果表明,超聲波改性法優於微波改性,原因在於DF中的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等極性分子吸收超聲波後化學鍵斷裂,同時小分子質量的化學物質急劇揮發,產生壓力,促使微孔隙形成,導致DF比表麵積增大,可溶性成分增加,結合水的能力增強。
擠壓蒸煮是機械降解改性的最新技術,溫度、壓力等因素是影響改性效果的主要因素QingGe研究表明高溫可以有效促進纖維的降解,這與亞臨界水改性得出的結論-致,當擠出螺杆速度超過22r/min或25r/min時,SDF濃度下降,擠壓蒸煮顯著提高了竹筍的SDF水平,可能是竹筍在受到擠壓過程中,由於熱量和水分的作用,使膳食纖維中的果膠物質溶解降解,導致纖維素含量下降,同時在擠壓過程中,膳食纖維的糖苷鍵斷裂,導致不溶性纖維的增溶。
(4)聯合改性
目前為止,BSDF聯合改性有擠壓-纖維素酶改性、高溫高壓-纖維素酶改性、高速剪切一酶改性法,均為物理法和生物法的結合。SongYu等應用擠出-纖維素酶改性處理南竹筍,擠出纖維素酶聯合改性後,BSDF中的SDF含量高達22.17%,這可能是由於纖維素酶不溶性纖維素和半纖維素水解為可溶性細胞壁多糖和在擠出過程中的轉糖基化所致。高溫結合纖維素酶處理後,竹筍膳食纖維顆粒的數量增加,溶於水後顆粒膨潤、伸展,產生更大的容積,但高溫高壓和纖維素酶處理嚴重破壞了BSDF的結構,BSDF的成分發生了重新分配。高速剪切-木聚糖酶和纖維素酶聯合處理後顆粒大小從383.90μm下降到30.65um,處理後的竹筍中暴露的羥基、亞甲基和芳香族化合物較多,且通過掃描電鏡觀察到了竹筍膳食纖維的蜂窩狀結構,顯著降低了葡萄糖溶液的擴散速度,導致葡萄糖吸附能力提高。聯合處理後,竹筍纖維在腸道pH下對膽固醇有較強的吸收作用,可以防止膽固醇被腸道吸收,但高速分散處理破壞了竹筍基體,導致纖維基體的不連續鬆散。
三、展望
我國竹筍產量居世界第一,雖然BSDF的應用價值和功能特性已經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在生物活性和改性方法上也進行了一係列的研究,但是它在食品工業和醫用領域的應用價值還沒有完全被激發出來,還有待進行深入研究:1、BSDF的組成成分還不明確,除了β-吡喃糖這種多糖成分存在之外不確定是否還存在其他的對人體有益的多糖成分,應進行進一步實驗分析,還應按照竹筍種類分類,經不同的提取方法,測定其組成成分後進行係統性的整理分析;2、目前的改性工藝,如化學法、酶提法、發酵法、微波微粉碎改性法等都還存在一定的缺陷,汙染環境、成本高、改性條件難以控製等問題亟待解決,最新的聯合改性技術可能是更好的選擇;3、目前的改性方法太注重於提高SDF的含量,對於提取改性過後對竹筍的處理沒有詳細的記錄,是否會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是否可以將改性之後的竹筍廢棄物重新利用起來?這些問題還有待解決;4、從表2可知,超波和微波法對竹筍膳食纖維的改性效果最差,高溫高壓-纖維素酶聯合改性效果最好,SDF含量高達25.3%,是經化學法提取後SDF的115倍,可想而知改性處理可大幅度提高竹筍膳食纖維中SDF的含量,提高它的功能特性,除了物理法和酶法改性相結合效果較好,是否還有其他聯合改性的方法效果更佳,比如說化學法和物理法相結合或者生物法和酶法相結合等,還需進行進一步的實驗探究。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食品添加劑》,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膳食纖維,纖維素,β-吡喃糖,纖維素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