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證券網市場財經网首页

产能提高10%,亩增收400元! 南雄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初见成效

来源:时间:2025-04-22 03:14:15

產能提高10%,提高田建畝增收400元! 南雄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初見成效_南方+_南方plus

冬閑時節,南雄市烏逕鎮高溯村的准农田野上,推土機在轟鳴作業,点初泥頭車來回穿梭,工人們忙著搶抓有利時節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建機耕路,修三麵光水渠,將一塊塊細碎的“小田”變成適度規模的宜機化良田,迎接即將到來的春耕生產。

這是眼下南雄全域各鄉鎮田野上的一個縮影。據了解,2023年南雄市成功申報創建國家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後,當地以此作為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重要抓手,在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指導下,南雄各級、各相關部門以目標為導向,積極搶抓晚稻收割後農田冬收養護的黃金時期,在雄州街道、烏逕、珠璣、黃坑等10個鎮街道的93個行政村同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狠抓施工進度和質量,確保2025年春耕前完成14.03萬畝高標準農田交付,不斷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持續為村民增收創造良好條件。

烏逕鎮高溯村施工現場

成功打造13個“千畝方”宜機化示範片

走進湖口鎮承平村上洋汾村小組,數百畝的農田規整連片,地塊分明,嶄新的機耕路和三麵光水渠縱橫交錯,田邊還裝有多盞太陽能殺蟲燈和病蟲害監測設備。

“這是我們村首期完工的高標準農田項目區。”湖口鎮承平村黨總支書記徐順康說,去年7月,南雄市農業農村局在充分尊重當地農民意願前提下,對承平村上洋汾村小組300多畝高低不平、規則不一的碎片化小田塊,開展“小田變大田”宜機化改造,讓承平村上洋汾村農田換上了“新顏”:600多塊細碎的農田整合成68塊,而且整齊劃一、渠相連,路相通,旱澇保收。

改造後的承平村晚稻喜獲豐收

上洋汾村小組農田的宜機化改造,讓村民和村集體都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徐順康介紹,村裏農田改造後,大大方便了農事作業,旱澇不用愁,部分村民將土地流轉,租金由之前的150元/畝,直升至550元/畝。

記者走訪發現,承平村隻是南雄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效的一個縮影。據了解,自試點啟動以來,南雄立足區域資源優勢和農田建設基礎,以“改地適機”為建設目標,著力改善農機通行和作業條件,目前已實施了農田宜機化改造2萬畝以上,建設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通的宜機化改造示範點45個,打造13個連片1000畝以上的“千畝方”宜機化示範片。

同時,南雄市將高標準農田建設與酸化耕地治理、撂荒耕地整治、灌區建設等工作結合,因地製宜打造一批示範工程,取得良好成效。“項目區實現了大中型農業機械地塊通達率100%,耕作麵積提升10%,有效提升耕地質量等級,糧食產能提高10%,每畝水稻節約種植成本200元,農戶土地租金年收入每畝增加150元。”南雄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探索“EPC十O”高標準農田建設新模式

“現在我們村民種糧不僅旱澇保收,而且種出來的稻子也不愁賣了。”在湖口鎮湖口村,村支部書記張慈榮高興的告訴記者,他底氣來自該村正在探索的“EPC十O”高標準農田建設模式,已讓村民嚐到“頭啖湯”。

“EPC十O”模式即將高標準農田設計、建設、運營一體化。據了解,2024年4月,南雄市與廣東省供銷社直屬企業廣東新供銷天潤糧油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潤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采用“EPC+O”模式,開展高標準農田“建、管、運”一體的合作。計劃於2024-2026年,共同投資6億元,建設10萬畝高標準農田作為絲苗米農場。

該模式采取“經營權連片,建營一體化”的方式,在農民自願的前提下,在南雄市多個典型村統一將小農戶土地的經營權流轉到村集體,並由村集體統一流轉給天潤公司開展建設運營,流轉租金每5年遞增10%,目前已流轉了土地經營權麵積5500畝。

“高標準農田要充分發揮作用,除了建好,還要運營好。”南雄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此,南雄市積極抓住全省“社村”合作改革試點,圍繞絲苗米產業發展,推動南雄供銷社和村集體經濟組織組建“社村”運營公司,與天潤公司、村集體、村民一道,打造“訂單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品牌建設”的絲苗米全產業鏈模式,計劃於5年內生產銷售2萬噸以上高端品牌大米,打響南雄絲苗米品牌,實現多方共享水稻全產業增值收益鏈。

湖口鎮現代化絲苗米生產基地

目前南雄市探索的“EPC+O”模式建設高標準農田已取到明顯成效,相關經驗做法已列入《全省基層推進“百千萬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 

奮力將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

據介紹,南雄市是國家和省產糧大縣,常年糧食生產任務20萬噸以上,占韶關市1/4以上。為築牢“粵北糧倉”根基,南雄正以實施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項目為契機,在尊重農民意願前提下,大力實施“小田變大田”土地平整工程,配套建設農業生產機耕道路、灌排水渠、下田坡道、過渠橋板等基礎設施,打造出了一批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通的宜機化改造示範樣板區,為農業增產增效和農民增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目前我市已實施了農田宜機化改造約20000畝,涉及湖口鎮、珠璣鎮、全安鎮等11個鎮37個村,並打造了烏逕鎮高朔村、黃坑鎮上象村、珠璣鎮古田村、鄧坊鎮馬戰村等13個連片1000畝以上的‘千畝方’宜機化示範片宜機化示範點45個。”南雄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項目規劃,南雄計劃利用5年時間,投資約17億元,統籌推進新增建設高標準農田13.5萬畝,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28.43萬畝,到2027年將全市具備條件的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集中連片、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節水高效、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助力南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將再上新台階,為全省、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

多位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表示,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提高了作業效率,培肥地力,促進農業現代化、產業化進程,也可為當地農戶帶來經濟效益,助力鄉村振興。 

珠璣鎮裏仁村施工現場

撰文:章四平

來源:南方農村報社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任亞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