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藤(Bauhinina championii),龙藤為豆科羊蹄甲屬植物龍須藤的学成现状幹燥藤莖。九龍藤含有黃酮類等多種化學成分,分及其藥理作用主要體現在鎮痛抗炎、药理研究心肌保護、作用抗凝血等方麵。龙藤在此本文對其主要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進行綜述,学成现状為九龍藤進一步研究開發及合理應用提供參考。分及
九龍藤(Bauhinina championii),药理研究別名龍須藤、作用鄔郎藤、龙藤過崗龍、学成现状梅花入骨丹、分及過江龍、药理研究燕子尾等。作用九龍藤為豆科羊蹄甲屬植物龍須藤的幹燥藤莖,具有祛風除濕、健脾和胃,行氣活血等功效。近年來對九龍藤的化學及藥理學研究較為深入,故本文將對其主要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進行綜述,以期為其進一步研究開發及合理應用提供參考。
1 九龍藤化學成分
1.1 黃酮類成分
九龍藤主要含有黃酮類化學成分,因此目前對黃酮類的研究較多。ZHANG等開發出一種植物化學分離方法,運用萃取及純化等技術,從九龍藤的提取物中分離出9種黃酮類化合物和5種其他化合物。並且該團隊首次從九龍藤分離出三種黃酮類化合物,分別為4′-羥基-5,7,3′,5′-五甲氧基黃酮,3′,4′,5,7,-五甲氧基黃酮和5,7,3′,5′-四羥基-6-甲基黃酮。夏俊偉采用矽膠柱層析色譜、凝膠柱色譜等多種色譜方法對九龍藤的乙酸乙酯部位進行了化學成分分離純化,最終分離得到兩個化合物。經理化鑒別、現代波普技術等方法,鑒定出這兩個化合物分別是 5,7,3′,4′,5′-五甲氧基黃酮和5,6,7,3′,4′,5′-六甲氧基黃酮,同時對這兩個黃酮類化合物的相關抗凝血機製做了初步的探究。楊彩霞等采用萃取及色譜分離技術,從九龍藤的乙醇提取物分離出7個黃酮類化合物,經過核磁共振譜和質譜分析及標準品對照,確定了它們各自的結構。值得一提的是,該研究首次從該植物中分離得到兩種化合物,分別為5,7,4′-三甲氧基黃酮和(-)-表阿夫兒茶素。
1.2 其他成分
HUA等研究發現,從九龍藤中可以分離出一種新的萜類化合物bauchampine A和七個已知化合物。借助光譜分析闡明了化合物的結構,並結合文獻報道的數據對照來鑒定了這些已知的化合物。然後通過探究其對滑膜細胞的體外抗增殖作用,評估了新化合物的抗類風濕關節炎活性。證實bauchampine A具有抑製滑膜細胞增殖的作用,其半抑製濃度(50%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值與甲氨蝶呤相當,為進一步探究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
孫承韜為研究九龍藤的化學成分及其對滑膜細胞的抑製作用,從九龍藤中分離並鑒定得到33個化合物,包括18個非黃酮類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為Bauhichamine A 和Bauhichamine B。為探究九龍藤抑製滑膜細胞的增殖作用,采用MTT(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鹽)法對各單體化合物進行篩選。其中化合物傘形花內酯、3′,4′,-亞甲二氧基-5,6,7-三甲氧基黃酮、沒食子酸、 rhusopolyphenol F 和Bauhichamine B對大鼠原代滑膜細胞表現出明顯的增殖抑製作用,表明這幾個單體化合物均具有較好的抗類風濕性關節炎活性。
翟慧源等也對九龍藤的乙酸乙酯部位進行了化學成分的相關研究。通過矽膠柱色譜等技術對其進行分離,並首次分離得到8個化合物。利用色譜,光譜分析等方法以及和文獻報道進行比較,最後鑒定得出這8個化合物分別為兒茶素、表兒茶素、兒茶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表沒食子兒茶素-3-沒食子酸酯、(R)-六羥基聯苯鄰二甲酸甲酯、4-羥基-3-甲氧基苯基-1-O-(6’-O-沒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5-二甲氧基-4-差羥基苯基-1-O-β-D-(6’-O-沒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苷、3,4-二羥基苯乙醇4-O-b-D-(6’-O-沒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苷。
2 九龍藤藥理作用
2.1 鎮痛抗炎作用
XU等研究九龍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對Ⅱ型膠原誘導關節炎(CIA)的模型大鼠影響時發現,與模型組相比,實驗組的爪腫脹程度得到明顯抑製。同時實驗也驗證了九龍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可顯著改善病理關節改變,包括滑膜增生,軟骨和骨破壞。實驗表明九龍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可能對CIA大鼠模型產生抑製作用,並且其治療的潛在機製與其抗炎作用有關。張貽強等在綜述天然藥物基於核轉錄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號通路抗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機製時,通過組合查閱相關文獻發現,九龍藤提取物能通過抑製NF-κB信號通路中相關蛋白的表達,改善炎症反應,進而達到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抑製作用。
2.2 心肌保護作用
張嬋探究九龍藤總黃酮(Bauhinina championii flavonoids,BCF)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程序性壞死的調控作用,發現與模型組相比,經BCF幹預後可顯著增加兩個測試時間段總抗氧化能力,減少TNF-α含量,下調RIPK3蛋白表達,降低心肌細胞壞死率。實驗表明BCF預處理可能減輕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其作用機製或許與增強心肌細胞總抗氧化力,抑製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後心肌細胞程序性壞死有關。LIAO等[12]為研究BCF對H9c2心肌細胞缺氧-複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誘導的細胞凋亡的影響,建立了相應的心肌細胞損傷模型,研究結果發現,用BCF預處理可顯著提高細胞生存率,並減弱由H/R引起的心肌細胞凋亡。
2.3 抗凝血作用
夏俊偉等為研究BCF的抗凝血藥效,采用毛細玻管法及斷尾法等方法測定小鼠體內出血時間,體內凝血時間,體外凝血時間以及小鼠血漿複鈣時間。實驗發現BCF的中劑量組、高劑量組與空白組相比,體內凝血時間和體外凝血時間的延長效果顯著。另外其3個劑量組均能顯著提高小鼠的出血時間和血漿複鈣時間。上述研究證實BCF具有較好的抗凝血作用。此研究為闡述BCF抗凝血的作用機製提供了實驗依據,並為九龍藤的進一步利用和開發奠定了基礎。
2.4 清除自由基作用
劉俊法在研究BCF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後體內的自由基代謝影響時發現,BCF能夠有效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同時增強自由基清除能力,有效改善H/R損傷心肌細胞形態、減輕氧化應激損傷、降低細胞凋亡率從而提高細胞存活率。實驗結果還表明BCF對心肌細胞H/R損傷具有劑量依賴性的保護作用。
3 臨床應用
3.1 類風濕性關節炎
臨床研究發現,由九龍藤等藥組成的龍鑽通痹方,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晨僵、紅腫熱痛、關節腫脹等症狀以及關節功能障礙,此藥在臨床上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龐宇舟等在進行龍鑽通痹方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研究時,隨機選取80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開展臨床研究和觀察,實驗結果表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5%。黃安等為研究龍鑽通痹方結合熱敏探穴針刺療法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開展了相關臨床試驗。試驗結果表明臨床上用龍鑽通痹方結合熱敏探穴針刺療法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療效較好,且具有安全簡便的特點。
3.2 婦科疾病
有研究以九龍藤為主要組成藥物的壯醫六方藤方對盆腔炎的臨床療效。隨機選取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於月經幹淨後4 d開始服用壯醫六方藤方湯劑,口服給藥,對照組予金雞膠囊口服,連續治療3個療程。結果顯示壯醫六方藤方治療慢性盆腔炎有較好的療效,與臨床經典常用藥金雞顆粒治療效果基本相當,且無明顯不良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3.3 其他疾病
九龍藤還被壯醫和中醫用來治療皮膚病、經筋病等多種疾病。其作為壯醫常用的皮膚病內服藥,具有除濕毒,通龍路的功效,已廣泛應用於臨床。李力華記述了九龍藤等藥聯合針灸治療麵癱、中風、腰背痛治療臨床常見經筋病,取得了明顯的療效。葉耀斌應用九龍藤等藥熱熨配合理筋法治療肩關節周圍炎,有效率100%,療效較為顯著。
4 討論
九龍藤含有多種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在臨床上也證實其具有良好的療效,因此對九龍藤的進一步研究意義重大。近年來對其的化學及藥理學研究主要體現在九龍藤的黃酮類成分方麵,其他成分的研究則相對較少。目前對九龍藤的作用機製也還尚不明確,因此後續應該結合分子生物學等現代技術,對九龍藤的非黃酮類化學成分進行深入探究,著力於闡釋其相關結構及藥理作用,進一步研究並明確九龍藤的相關作用機製,為九龍藤新藥的開發提供數據支持,擴展九龍藤的臨床應用,為其臨床治療相關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中國臨床藥理學雜誌》2020年第16期,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乙酸乙酯,化合物,兒茶素,氧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