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鲜食品溯源生鮮食品溯源係統編碼設計
一般來說,全程要給每個貿易產品(例如一個零售包裝的系统蘋果要在POS點零售)或一個貿易產品的集合體(例如一箱包裝不同的蘋果從倉庫運送到零售點)分配一個全球唯一的EAN•UCC代碼,這個代碼就是生鲜食品溯源GTIN(全球貿易項目代碼)。GTIN隻是全程貿易產品在世界範圍內唯一的標識號碼,一般不包含產品的系统任何含義。
國家標準GB/T16986—2003《商品條碼應用標識符》為每個AI的生鲜食品溯源含義進行了預定義。對於水果、全程蔬菜產品追溯引用的系统應用標識符也可用於其他食品的跟蹤與追溯。
采用EAN•UCC係統的生鲜食品溯源牛肉供應鏈信息交換的全過程見表3-16。以此類推,全程牛的系统其他部位也同樣采用這一編碼結構進行標識。對於由多個牛的生鲜食品溯源牛肉組成的牛肉產品,如碎肉和肥牛等,全程牛肉產品的系统編碼采用GTIN+批號的編碼結構。
對於牛肉產品追溯引用的應用標識符也可用於其他食品的跟蹤與追溯。
四、新鮮蔬果全程溯源係統案例
1、基於混合模式的蔬菜安全可追溯係統
采用C/S和B/S混合模式來構架係統,采用射頻識別(RFID)和條碼技術對產品進行標誌、信息采集和傳輸,使用組件技術開發係統關鍵模塊,運行結果表明係統將供應鏈各部分有機聯係,保證了農產品在整個供應鏈流動時信息流的準確、通暢和實時,實現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可追溯功能。
(1)采用C/S與B/S相結合的混合架構,具體實現為業務流程采用C/S結構,信息發布采用B/S結構。整個係統以C/S模式為基本框架,以B/S結構為補充,這種混合模式集兩種架構的優點於一體,在運行速度、信息承載、信息采集傳輸自動化程度、數據安全等方麵性能優越。
(2)基於RFID技術的個體標誌及數據采集傳遞方案
方案采用RFID技術實現農產品在生產、加工環節的個體標誌和信息傳遞,針對供應鏈不同主體和不同的農產品,采取不同的個體標誌方式與不同的數據采集、傳遞方案。
個體標誌:在農產品生產環節預先對產品進行編碼,並製作包含編碼及其他必要信息的RFID標簽用以標誌個體。例如蔬菜水果等農產品則給農戶或地塊製作RFID卡片標簽來標誌個體。在農產品加工環節,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追溯的單位(批次、個體、部位),同樣使用RFID卡片標簽標誌追溯個體。卡片隨產品移動,當產品聚合狀態(分割或混合)發生改變時,通過對卡片標簽信息進行讀寫、複製操作來達到標誌個體的目的。
數據采集與傳遞:一般而言,農產品生產商分布範圍廣、場地麵積大,而生產過程中的數據采集在時間和空間上均相對分散,故使用移動式RFID識讀設備(手持機)進行數據采集並傳輸。農產品加工環節信息設施齊全,加工環節緊湊,數據采集類型固定且頻率很高,故此處采用能遠距離快速讀寫的固定式RFID識讀設備(天線及識讀器)對標簽進行數據讀寫操作。
(3)蔬菜可追溯業務流程
圖3—42為蔬菜企業實際業務流程,企業的經營模式為公司+聯營種植戶的形式。種植戶負責蔬菜的日常生產管理及信息記錄。企業采購部接到辦公室通知後對種植戶的蔬菜進行采樣檢驗,如各項指標合格,則通知種植戶收獲企業要求的數量並送至生產部門。生產部門接收種植戶的蔬菜,合格部分經清洗、雜質檢驗、分揀包裝,最後在外包裝上粘貼追溯標簽後分發到各訂貨超市。
(4)蔬菜可追溯係統設計與實現
在係統運行初期,對所有農戶和地塊進行編號,同時為所有農戶和員工製作標誌身份的RFID標簽對其唯一性進行標誌。任何關鍵信息采集之前,係統均需識別RFID標簽。
根據企業生產管理和蔬菜種植加工的流程,將追溯係統劃分為係統管理、種植數據管理、人員管理、地塊管理、加工管理、日常管理、信息查詢等七個功能模塊。以加工管理模塊為例,本模塊包含樣品檢驗、蔬菜入廠、蔬菜包裝、蔬菜出庫、加工記錄五個業務子模塊,分別對應加工流程各個環節。蔬菜入廠時,係統自動生成包含地塊、入廠日期、檢驗員等信息的蔬菜RFID標簽,並將其附在盛放蔬菜的容器外。蔬菜在各環節流轉時,係統通過RFID天線無接觸地從標簽中存取數據,實現蔬菜信息的采集和傳遞。特別當蔬菜聚合狀態發生變化時,通過複製RFID標簽或將新信息寫入標簽實現產品與信息的同步流動。當完成所有加工後,係統根據RFID標簽中數據生成追溯碼,並打印出帶有二維條碼的紙質標簽粘貼於蔬菜外包裝上,顧客可以通過追溯碼查詢蔬菜信息。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於《食品及食品汙染溯源技術與應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食品溯源,追溯,射頻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