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證券網市場財經网首页

“花都鱼苗”全球走俏,彩虹鲷游上冬奥会餐桌,名扬海内外

来源:时间:2025-04-22 05:28:43

“花都魚苗”全球走俏,花都鱼苗彩虹鯛遊上冬奧會餐桌,全球名揚海內外 | 廣東“種” 全國養_南方+_南方plus

中國水產種業“第一展”年度盛會再啟動!以第五屆水產種業博覽會暨第二屆廣東(國際)現代化海洋牧場產業大會為契機,海内南方農村報特策劃“水產有種”專欄,花都鱼苗推出有種的全球聲音、有種的走俏企業、廣東種 全國養等係列宣傳,彩虹餐桌展示我國水產種業的鲷游最新發展成果,促進更多產業研發、上冬生產、名扬應用之間的交流、交易,敬請垂注。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和花都區交界處,是中國三大門戶複合樞紐機場之一,也是廣東水產品和水產苗種運往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集散地。據統計,每天有數十噸魚苗從白雲機場發往國內外,其中每年以“花都魚苗”名義發貨的占魚苗貨運總量的40%。

2023年,廣州市朗盛觀賞魚經白雲機場發往出口各類金魚、熱帶魚、錦鯉、觀賞蝦等觀賞魚苗4300多萬尾,遠銷東南亞,北美、歐洲等地區。廣東五龍崗水產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12個國家達成合作關係,並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建立銷售網絡。

“花都魚苗”依托白雲機場便利的優勢,快速起飛,高效、高質量地運輸到全球各地,廣東“種”衝出中國,銷往全球10多個國家,品牌全球走俏。

引入院士團隊

推進“花都魚苗”種業創新

廣州市花都區天然水域廣布、淡水資源豐富,是傳統漁業大區。2023年,花都全區水產養殖麵積約6.9萬畝、養殖企業(場)1983家,水產產量8.84萬噸、同比增長5.21%,產值15.91億元、同比增長8.8%,漁業產業發展基礎雄厚。基本形成了東部以魚苗種業和觀賞魚養殖、西部以傳統和特色商品魚養殖加工為主的漁業發展格局。

科技賦能、種業創新。近年來花都一直致力於現代化漁業產業體係的建構,積極打造“花都魚苗”公共品牌。據了解 ,花都區已共創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10家、省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14家、省級水產良種場2家。

2020年6月,廣州市花都區省級漁業現代農業產業園被批為珠江三角洲地區自籌資金建設的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以現代漁業為主導,以產業園域內近5000畝標準化水產養殖基地為中心,帶動全區近7萬畝漁業養殖與生產向規模化、現代化發展。產業園重點打造“一龍頭二品牌三示範”——水產品深加工國家級龍頭,“花都脆羅非”和“花都魚苗”品牌,設施漁業、數字漁業、漁業服務業三方麵示範。

花都區探索推廣工廠化“淡水魚鹹化養殖”、池塘工程化循環水環保養殖、塘中池循環水養殖、工廠化循環水陸基養殖等多種生態發展模式,畝產量比傳統養殖提高6—7倍,實現高質、高效集約養殖。目前已建成池塘工程化循環水推水槽13套85條;工廠化陸基養殖麵積4096平方米,並配備先進智能化的養殖尾水處理設施;工廠化育苗和養殖車間約36.88畝,養殖池197個。建設智能化種苗繁育車間7個,養殖池3575m。

2024年,廣州市華軒水產公司攜手深圳大學特聘教授、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石瓊建立花都區首個農業領域院士專家工作站--石瓊院士魚類性別控製育種研發工作站,重點開展鱸魚全雄技術攻關、科研成果轉化及人才培育,推動“花都魚苗”品牌的高質量發展。

品牌效應顯成效

花都彩虹鯛入選北京冬奧會

為打造花都現代漁業品牌的名片,花都區農業農村局聯合企業積極參與品牌創建和推廣。

近年來,花都區完成 22個名優品種推廣,規模生產的“一村一品”品種達23個,其中獲省名優農產品稱號4個、市名優農產品稱號10個,“福源沙河甲魚”獲得綠色食品A級產品認證,“三品一標一品牌”農產品認證工作效果明顯。五龍崗“粵豐牌”魚苗作為“花都魚苗”的代表,榮獲廣東省名牌產品。

花都區以區域公共品牌為引領,製定脆肉羅非魚團體標準,培育脆肉羅非魚公共品牌,注冊“花都脆鯛”和“花都優”商標,“花都草魚”“花都黃顙魚”等4個水產品獲評國家級名特優新農產品。組織企業參加“羊城魚鮮”品牌係列推介會、廣州漁博會、水產種業博覽會等活動,華軒羅氏沼蝦、潤源彩虹鯛、祿氏魚腐、大疆銀鱸等水產品成功進軍杭州、重慶等消費城市,祿氏凍羅非魚片出口法國等地,“花都彩虹鯛”成功躍上冬奧會餐桌……越來越多的花都水產品走出國門,走向全世界。 

據了解,入選冬奧會餐桌的“花都彩虹鯛”是由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省級水產良種場廣東五龍崗水產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提供魚苗和技術支持、觀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養殖而成的。該彩虹鯛是五龍崗水產公司與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共同研發的品種。此品種料肉比低、營養價值高,肉厚刺少。肉質細嫩,味道鮮美,適合大部分地區養殖。

花都彩虹鯛

粵黔東西聯動

授人以漁,產業扶貧

為了加快漁業現代化的進程,花都區農管中心於2016年10月確定建立李文衛技術創新工作室。工作室是由曾獲“五一勞動獎章”的李文衛牽頭創辦,成員由區農管中心具有豐富漁業管理、經營經驗的2名人員和17名年輕技術幹部組成。創新工作室依據省、市農業農村部門每年漁業的主推品種和主導技術,根據花都區漁業綠色發展和漁農水產養殖技術水平的實際,因地製宜,開展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

2020年6月,李文衛技術創新工作室為貴州省織金縣無償捐贈50萬尾黃顙魚,覆蓋稻田約524畝,惠及約100戶村民,其中貧困戶27戶,與貧困戶有利益聯結機製的村專業合作社、企業8家。幫助當地實現“魚稻共生”生態養殖。魚苗長成後通過工會消費扶貧服務站,又回到廣州市民的餐桌上。通過搭建魚苗產銷一站式平台,帶動當地農戶創收增收。

在“東西聯動、產業扶貧”機製的支持下,通過此次“魚稻共生”生態養殖的開展,引進廣州市和花都區有技術和實力的漁業種業公司到織金縣建立魚類種苗繁育基地,為織金縣及周邊市、縣解決稻田生態養殖和大水麵進行養殖所需大規格種苗,推動生態稻魚養殖走標準化生產的道路,創建織金縣生態稻魚養殖品牌,實現生態稻魚養殖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和產業扶貧、扶誌、扶智的目的,達到長效促進農戶、漁民增收,脫貧致富的目的。 

延伸閱讀↘

特約撰稿人:彭日立

來源:南方農村報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黃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