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渔业产值58.25亿元,六大优势亮眼!南海区鱼苗孵化量领先全国

来源:时间:2025-04-21 09:13:05

漁業產值58.25億元,渔业亿元眼南鱼苗六大優勢亮眼!产值南海區魚苗孵化量領先全國_南方+_南方plus

“南海區大力發展高水平農業,正加快推進現代漁業高質量發展,产值構建水產業全鏈條體係。大优”近日,势亮中國鱸鱖鱧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暨南海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名優淡水魚種苗展銷會(下稱“鱸鱖鱧論壇”)上,海区佛山市南海區農業農村局局長伍新宇作南海區名優漁業產業現狀及招商推介,孵化吸引了現場超500名漁業大咖、量领技術達人關注。

佛山市南海區農業農村局局長伍新宇

為什麽這次論壇會引發行業關注?南海發展淡水魚優勢何在?背後又有著怎樣的產業布局?

南海漁業六大優勢

帶火這三條特種魚市場

“南海區擁有廣東省首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桑園圍,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漁業發展具有六大優勢,養殖曆史悠久、基礎設施完備、種業優勢突出、加工流通產業發達、產業高度集聚、漁業品牌效應突出。”伍新宇介紹道。作為我國重要的淡水魚產區,南海區淡水魚養殖曆史悠久,技術水平領先,養殖效益突出,持續唱響“中國淡水魚苗之鄉”“中國加州鱸之鄉”“中國錦鯉之都”等品牌美譽。全區淡水養殖麵積13.9萬畝,2023年水產品總產量21.9萬噸,漁業產值達58.25億元。

南海魚塘航拍圖

近年來,以鱸鱖鱧為代表的名優淡水魚養殖業發展迅猛。尤其今年以來,鱸鱖鱧市場行情回暖,迎來發展紅利期。其中,據粵海飼料20日數據顯示,佛山地區加州鱸8兩規格達17元/斤,回漲力度大;據大北農飼料16日數據顯示,本周佛山鱖魚全線飄紅,3成中鱖塘口價49元/斤左右,較上周同期漲4-7元/斤不等;海大牧場最新數據顯示,佛山地區生魚2斤上9.5元/斤,三條特種魚行情向好。

據介紹,南海區淡水魚養殖區域優勢明顯,以西樵、九江、丹灶等鎮為核心,聯動周邊順德、三水、中山、江門、中山等地,形成了中國鱸鱖鱧養殖麵積最集中、養殖水平最高、產業要素配置最完善的核心產區。

南海區淡水魚種苗展示區

“本次大會在南海區落戶,將成為南海區高水平農業發展的重要裏程碑。”伍新宇表示。據介紹,南海區漁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目前全區構建了“1+N”現代農業發展扶持政策體係,在研發、生產、加工、銷售、人才、品牌、金融等方麵的給予政策支持,通過舉辦係列活動集聚行業資源,加大招商力度,助力南海區漁業全鏈條升級。

工業化思維發展漁業

園區漁業產值達41.38億元

鱸鱖鱧論壇上,佛山市南海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下稱“國家園”)展區人頭攢動。“國家園將致力打造成為全國優質淡水水產品保供穩供的重要基地。”佛山市南海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據悉,南海區國家園於2022年4月獲批創建,是全省首個聚焦淡水魚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以九江、西樵、丹灶三鎮為創建範圍,規劃麵積422平方公裏,計劃總投資25.2億元。

南海國家園淡水魚工廠化養殖項目

國家園推動鱖魚等優質淡水魚養殖規模領先。從數據上看,園區內建成標準化養殖基地20個、省級以上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13個,培育集聚了12家市級以上淡水魚龍頭企業,園區淡水魚養殖麵積10.92萬畝,產量達19萬噸,漁業產值41.38億元,鱖魚等高附加值優勢主導品種養殖規模處於全國領先地位。

建園兩周年,園區不斷推動淡水魚產業轉型升級、高效發展。據悉,國家園已立項建設32個重點項目,建成淡水魚產業技術示範推廣中心、南海數智漁業綜合服務平台等項目,推動5家農業龍頭企業帶動14條經濟薄弱村(居)共同發展,示範改造提升3909畝連片魚塘,培育5家水產預製菜產業龍頭企業,建有8個高質量水產綠色養殖示範基地。

佛山市南海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一頭連接“魚塘”,一頭連接市場餐桌。園區成為南魚北運主供區,現有8家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銷售網絡覆蓋全國100多個城市,日均北運量占全省50%以上,產值約占全國的12%,成為灣區最大的淡水魚集散貿易中心。園區水產品等預製菜加工體係強大,建成了一批魚片、醃製和速凍等水產加工生產線,入選全國預製菜產業百強基地。此外,國家園大力推進農業品牌集群建設,抓好漁業品牌認證、推廣,打響“南海淡水魚”品牌矩陣,持續完善水產品質量標準體係、監管體係和追溯體係,提升水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

南海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研究院揭牌現場

南海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園區將重點打造鄉村產業興旺片區、智慧淡水養殖技術與裝備集成區、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先導區、主體活躍的雙創孵化區、全國淡水養殖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五大板塊,助力建設全國優質淡水魚轉型升級引領區,形成輻射國內外的品牌體係和追溯體係。

水產“種芯”全國領先

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加速跑”

“養好鱸鱖鱧,需要良種穩固行業龍頭地位。”鱸鱖鱧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少軍提到,種業是漁業發展的“芯片”。據介紹,國家園重科研,強種業,通過發布縣域“種業+”規劃,加快建設南海區水產研究中心,與院士共建南海區優質魚類育種及健康養殖研究院,與廣東省農業科學院開展戰略合作,聯動珠江水產研究所等建設淡水魚產業技術示範推廣中心等,不斷完善種業科研體係。

南海區淡水魚產業技術示範推廣中心

園區魚苗孵化量領先全國。資料顯示,園區年魚苗孵化量近2000億尾,占全省產量的1/4、全國產量的1/7。目前,園內企業與8家省級以上科研院所建立了產學研一體化合作關係,簽訂11項科研合作協議,搭建7個科研平台,1個博士工作站,1個崗位科學家工作站,發布有《水產品銷售和配送良好操作規範》等國家、行業高質量標準超21項。

“希望通過論壇活動推廣南海“淡水魚”公共品牌,更好地宣傳南海淡水魚產業、龍頭企業和養殖產品。”南海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談道。目前園區培育了魚苗繁育經營主體137個,其中省市級以上水產良種場9個,國家種業陣型企業3家,認定中國水產種業育繁推一體化優勢企業1家、國家水產種業陣型企業1家,選育出雄鱧1號、優鱸1號、長珠雜交鱖等國家審定優質品種3個。

談及南海區漁業發展計劃,伍新宇表示,南海區正在實施《南海區加快推進現代漁業高質量發展十大行動計劃(2023—2025年)》,構建水產業全鏈條體係,計劃到2025年,全區漁業經濟總產值達150億元以上,水產品總產量達20萬噸以上,水產種苗產銷量達2000億尾以上。

優質種苗基地參觀交流合影

優質種苗基地參觀交流現場

【撰文】黃俊傑

【圖片】南海區農業農村局

【來源】南方農村報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溫誌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