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證券網市場財經网首页

【专访】富达国际丛黎:首批养老理财试点产品销售火爆,背后透露出哪些重要信号?

来源:时间:2025-04-21 08:21:06

首日開賣後三小時募集資金20億元,专访還有產品創下當地分行理財銷量曆史新高……12月6日正式發行的富达首批試點養老理財產品銷售火爆,反映出居民對養老金融產品的国际關注。

根據測算數據,丛黎产品出重在“十四五”期間,首批试点中國60歲以上人口的养老占比將會超過20%,總量將會突破3億人。理财長壽時代的销售信号到來,養老資金儲備是火爆否充足會成為關係到社會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議題。

可喜的背后變化是,年輕一代養老意識正在不斷提高。透露近期,专访富達國際和螞蟻財富平台聯合發布的富达2021年《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隨著中國養老金第三支柱建設發展,国际民眾的丛黎产品出重養老儲備意識逐漸提高,年輕一代(18歲-34歲)的儲蓄率創下2018年以來新高。

年輕人養老意識提高的原因有哪些?這與首批養老理財銷售火爆有何關係?國內養老理財產品還存在哪些不足?未來養老金融市場該如何發展?針對這些問題,界麵新聞記者近日專訪了富達國際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叢黎。

疫情喚醒年輕人儲蓄意識

界麵新聞:工銀理財、建信理財、招銀理財和光大理財4家試點機構推出的首批養老理財產品近日正式發行,您如何看待這四隻理財產品推出的意義?

叢黎:首批4款養老理財產品作為銀行業第三支柱養老金的儲備產品意義重大。養老金特別是第三支柱養老金的發展需要多渠道,多種類的產品參與。在保險行業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和基金行業養老目標基金推出後,養老理財產品作為銀行業第三支柱儲備產品的推出,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廣泛的投資類別選擇,符合養老金產品多樣化配置的特點和要求,也為第三支柱相關政策的落地做好了相應的產品準備。

這四款產品的養老屬性比較明顯,都是5年期封閉型產品,大部分屬於采用固收+策略的絕對收益導向產品,並專門設計了收益平滑基金,增強了產品的穩健性。產品還特別做了提前贖回的設置,明確可以在罹患重大疾病、購房等情況下提前贖回,既兼顧了養老儲備的長期屬性,也考慮到了投資者的實際突發資金需求。

界麵新聞:從反饋情況來看,首批銀行養老理財銷售火爆,產品一推出就受到投資者關注,背後的原因是什麽?

叢黎:我認為有幾個原因:在政府、監管機構的宣傳引導下,投資者越來越意識到個人為養老做儲備的重要性。作為市麵上為數不多的養老金融產品,特別是基於投資者對銀行的信賴性和依賴度,養老銀行理財產品更容易獲得已有銀行投資者的青睞和認可;基於疫情的影響,投資者大都意識到長期投資的重要性,選擇為自己的養老投資;產品的風險等級相對較低,但提供了理財子公司產品中相對較高的業績比較基準,對投資者而言有不小的吸引力。

界麵新聞:這樣的情況與富達此前發布的數據相吻合。從富達發布的報告數據來看,年輕一代的儲蓄率創下了2018年以來新高,您認為年輕人近兩年養老意識提高的原因有哪些?

叢黎:首先是疫情影響,喚醒了年輕人群進行長期儲備的意識,提升了儲蓄積極性,大家認為需要為養老和長期計劃做儲備;其次是投資者教育起到的作用,一個積極的發現是,從報告來看,投資者儲蓄率從2018年到今年基本呈上升趨勢,但投資者教育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步走;最後是儲蓄觀念的變化,這也受疫情影響,比如在全球封鎖之前,大家休閑旅遊支出較多,但疫情後此項開支減少,有大約19%的受訪者表示會減少非必要開支進行儲蓄,並且越來越多受訪者表示,會放棄短期享樂而進行養老投資。

養老投資應如何配置?

界麵新聞:國內多數養老儲蓄方式是銀行存款,但其實投資的方式很多,比如買基金、買保險等,養老產品和實際需求之間存在偏差。您認為我國養老產品和國外相比存在什麽問題?

叢黎:中國的養老金融還在初級階段,不管對政府、行業還是個人,都是一個較新的概念,存在產品不夠豐富、不夠清晰等問題。國外已經多年宣傳個人養老儲備,呈現“百花齊放”的狀態,產品種類多樣。

具體到我國,可能有以下兩個問題。

第一,真正發展個人養老的時間較短,需要時間樹立一套完整的監管體係。

第二,產品豐富性還有所欠缺。目前銀保監會在不斷推進產品豐富性,例如2018年推出的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6月1號推出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同時還有銀行專屬的養老理財產品。從政策層麵看,最早是1991年有政府文件提出養老保險體係三大支柱”概念,但真正開始發力是2018年稅延性的商業保險和養老目標基金的推出,以及去年推進的養老金發展。

市麵上的養老產品主要按照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基金、養老理財、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金這幾個方向推進,我相信現階段產品不足的情況會隨著第三支柱的落地逐漸被改善。

界麵新聞:您覺得國內養老金融的發展還缺少哪些政策上的指引?

叢黎:由於養老金融還在比較初期的發展階段,所以還較為缺乏比較清晰的政策導向和指引,所以希望大家在創新的時候能夠有監管來清晰地指引。第三支柱的整體框架發布之後,銀保監會和證監會就會出產品細則,這將具有很好的指引性。這不僅是產品多少的問題,更是方向賽道的問題,方向確定了,產品很快就會跟上。

界麵新聞:目前國內的養老金融產品的提供方主要是銀行、保險、基金還有理財子公司。您如何看待這幾方的優劣性?不同群體又如何選擇合適的產品?

叢黎:這個問題對於投資者來說很重要,銀行理財和保險產品收益相對穩健,基金產品風險大收益高,這是三個產品各自的特點。

根據國外市場來看,養老投資主要有兩個方向:權益類和固收類。如果全部配置權益類產品,那麽風險過高,在市場走低的情況下無法成為養老儲備。如果全部配置固收類,那麽在短期可以,但長遠來看無法抵抗通貨膨脹,所以也無法用作養老儲備。

因此最好的養老金產品一定是根據個體的風險偏好進行多資產配置,年輕用戶抗風險能力較高,可以多配置權益類的產品,隨著臨近退休再進行滑降,最重要還是根據個體情況和偏好選擇提供不同產品。

優秀的養老金產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產品多樣性,二是能夠定期調倉,三是隨著風險偏好的改變可以進行產品調整,四是定期定存。我們認為TDF(養老目標日期基金)產品可以達到這個要求,但也不能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分散性投資還是很有必要的。

富達如何布局養老金融?

界麵新聞:富達在很多國家都有養老金融或者資產管理的經驗,結合國外發展情況和中國國情來看,您對國內養老金融的發展有什麽建議?

叢黎:從國外的經驗來看,養老金體係的發展和投資者教育是密不可分的。TDF產品問世之初,投資者不會把它當作必需品,所以就需要潛移默化地去影響投資者,在某些場景觸達時讓大家有這個意識,並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下一步的探索。

其次,國外的第三支柱之所以發展順暢,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它們強大的第二支柱。但國內正好相反,我國企業職業年金規模比較小,加起來覆蓋群體不到6000萬,所以會強調要加大第二支柱發展力度,從而帶動第三支柱發展。

國外養老金體係能夠得到好的發展離不開製度設立。美國、英國和日本之所以養老金產業發展良好,因為它們推出了相應的法律法規並且擁有製度框架,這樣自上而下的推動力度會更大。

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發展也會得益於稅收優惠政策。很多人認為國外的稅收優惠作用很大,但中國稅製和外國不同,所以稅製的推動空間有限。但稅收優惠仍然是一個很重要的推動力量,這也解釋了為什麽監管機構和財政部都在考慮如何用稅收杠杆來推動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發展。

還有一個國外經驗就是財政補貼,我國由於個稅改革所以覆蓋麵會相對較小,沒有辦法真正覆蓋到低收入人群或者靈活就業群體,這也是需要特別考慮的地方。值得借鑒的是德國的“李斯特計劃”,通過財政補貼鼓勵大家去養老金投資。

界麵新聞:富達國際已經獲得證監會批複,同意在中國設立外商獨資公募基金公司,富達在國內養老金融方麵的長期規劃是什麽?

叢黎:富達國際將繼續依照監管部門指導穩步推進籌備工作,期待早日在華展業。 拿到外資公募牌照是第一步,未來我們會發公募基金產品,富達主要做主動管理,不管是權益類、固收類還是多資產管理都會涉及。我們後續也希望能夠參與到整個養老金體係和第三支柱中。比如說,TDF產品是富達資產團隊非常擅長的部分,所以未來一定會在養老產品上有所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