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育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基于教育提升公民素質、应用养促進就業等方麵有巨大的型人貢獻,是才培國家發展不可忽視的一部分。隨著社會的高职快速發展,高職教育逐漸成為新工藝、实验室建设管新技術、基于教育新規程掌握的应用养主要陣地和培養應用性人才的關鍵平台。基於此,型人高職教育進行實驗室建設與管理也必須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核心,才培給學生創造更多的高职實驗機會,提高學生的实验室建设管創新能力,切實讓學生掌握綜合實踐應用能力。基于教育
基於應用型人才培養,型人實驗室教學應注重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現階段,一些高職學校隻注重理論知識傳授,而實驗項目多屬於原理驗證類型,學生自主設計實驗的機會少,綜合性、創新性的實驗活動更少。教育思想與實驗理念的落後,導致學生隻能按部就班地完成實驗驗證操作,難以獲得學習突破和創新,長此以往,也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同時,這樣落後的教學方式會不斷束縛學生的思維,限製其主動性,最終難以讓其在學習上有更大的突破,也無法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際需求。
現階段,一些高職學校還無法有效定位自己的發展方向,且未形成係統性的實驗室建設、管理體係,最終導致實驗室教學內容不突出,毫無自身特色。受管理人員、實驗經費的影響,實驗室對外開放性不足,隻進行專業教學中必要的實驗活動,難以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更多的條件。同時,實驗室中的新設備、新工藝、新規程、新領域信息更新不及時,即使引進了也無法有效融入實踐教學中,最終導致實驗室與教學嚴重脫節。
高職學校在建設實驗室時,並未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如功能、任務、規模、人員等,隻是注重院係以及教研的利益,過分被人事關係糾纏等,從而導致實驗室設置、結構缺乏科學性、合理性。同時,實驗室較為分散,整體優勢不足,且難以結合形成係統,不僅浪費了教學資源,還無法體現實驗室的優勢。高職學校的實驗室多進行校院二級管理,因此,實驗室隻能根據相關的專業課程完成設置,這樣一來,便容易出現公共基礎類實驗室的重複建設,甚至出現常用儀器設備重複購買的現象,教學資源得不到充分整合與利用,並不利於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若不予以重視,最終實驗室所服務的對象和使用功能也會越來越單一,難以充分滿足高職學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許多高職學校重授課與理論,輕實驗與實踐,對實踐教學的定位模糊,從而導致實驗室管理職責不清。這樣一來,實驗室的相關教師與管理人員便會被視為教輔人員,無法受到重視。在利益的影響下,多數教師不願意管理實驗室,寧願授課,最終導致實驗室的師資力量較弱。同時,高職學校對實驗室的投入經費較少,多數設備配套嚴重不足,最終會阻礙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進程。
培養應用型人才,推動經濟建設,是高職教育的重要職責和使命。因此,高職學校在建設實驗室時,需要適當轉變教育觀念,並在此基礎上始終堅持“學做並重”“知行合一”的理念,通過競爭性激勵機製、政策性導向,引導廣大教師重視和正確認識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促使其將教育重心放至應用型人才培養上。與此同時,高職學校也要將實驗室的規劃起點、建設水平、驗收標準提升至最高檔次,認真思考和創新,發揮自身的特色和優勢,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多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高職學校可以先將分散的實驗室進行科學設計和重組,形成一個綜合實訓中心,並以此構建新的行政管理機構,再與院係級專業的實驗室、功能性實驗室合並,進行統一的管理。對於公共基礎類的實驗室,高職學校可將其建設為規模適度的校級實驗室,並全麵開放,麵向全校師生,形成一個綜合性教學平台;對於單一功能的學科實驗室,高職學校可將其組合打造成一個多功能的實驗室,進行專業技能實驗,並提升實驗室中儀器的使用率。同時,在實驗室管理中實施校院統一管理體係,能減弱實驗室功能的重疊性,降低設備配置的重複率,促使設備、實驗室得到最大優化。此外,在統籌管理下,高職學校可以針對所有的實驗室進行宏觀指導和調控,讓實驗室發揮自身的應用和專業優勢。
高職學校應充分挖掘實驗室的內涵,通過科學化管理,不斷健全實驗室的所有規章製度,促使實驗室走向科學化、製度化,也讓實驗室更具規範性、係統性。高職學校可製訂全麵涵蓋師資人力、平台場所、設備儀器、技術檔案、評價考核的新型管理製度,為實驗室的規範、科學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
將綜合實訓中心交由行政管理建製,學院可根據實驗室的綜合情況直接任命相關管理主任,必須是精通實驗室管理且具有高學術造詣的人員擔任。實驗室主任名單主要由院係提出,後經學校相關領導同意審批再予以聘任。同時,高職學校應堅持責任、權利、利益的相統一,賦予實驗室主任較為自主的管理權,讓其充分發揮自身的管理作用,推動高職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進程。
高職學校應創新人才引用思想,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靈活設立具有科學性聘用機製,並采用項目合作、柔性引進等方式吸引或引進相關專業的高技能型人才。高職學校也要積極引進一線新工藝、新技術、新規程,並加以吸收、內化,以此創新實驗室的教學內容,提升實驗教學質量。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有效減輕人員編製的壓力,還能改善人才單一的現象,促使多學科融合,讓實驗室充分獲得開放與合作,最終發揮其自身效能。
高職學校需要不斷深入挖掘實驗室的內涵與潛力,利用實驗室開展各類學科競賽、學生技能競賽、教師科研等,吸引更多具有創新精神、能力的人才。同時,將實驗室打造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必需場所,以賽促學、以賽促教,讓實驗室輸出更多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要創新實驗室的體係,就必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首先,可先引進一批高層次、高學曆的人才,改善隊伍結構,充實團隊。其次,可選派現有的教師進修培訓,提高現有師資隊伍的專業水準。再次,可適當外聘一些優秀的實驗人才,加大外聘師資隊伍的占比。最後,增加經濟投入,為教師提供更多提升自我的機會,鼓勵其攻讀更高學位,利用派駐現場頂崗鍛煉、定期進修學習、參觀新技術等途徑將整個師資隊伍的專業技能和業務水平提升至更高檔次。高職學校要不斷整合教學內容和資源,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構建教學課程新體係,避免實驗課過於依賴單一知識點或者某門專業課,多開發綜合性實驗項目,通過參與式、啟發式、教學做合一等方式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認識實驗的重要性,切實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
為提升實驗室設備的重複利用率,滿足科研活動、創新性教學、學生實操的需求,高職學校應將實驗室全麵開放,麵向全校師生,並適當向校外開放,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首先,應開放實驗設備,隻要學生和教師根據自身的學習、教學需求提出申請即可,最後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完成學習和教學。其次,應開放實驗時間,若學生在相應的實驗課程內尚未完成自己的實驗活動,可提出申請,通過審批後讓其在課餘時間下完成實驗學習。再次,開放管理內容,除了必修的實驗項目之外,高職學校可將其他相關的實驗項目歸為選修課程,供學生自由選擇,並要求學生完成相應的實驗項目才可畢業。最後,開放實驗資源,高校可先利用現代技術加強實驗室的安全管理,適當開放設備信息、業務數據、硬件資源等,實現網絡資源共享。
總而言之,高職學校的實驗室建設與管理仍存在一些問題,其質量水平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在建設與管理的過程中,高校需要堅持科學性、係統性的管理理念,深挖實驗室內涵,加強師資隊伍,堅持創新、開放、發展,不斷解決存在的問題,提升實驗室的教學優勢,為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貢獻更多的力量。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現代職業教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管理,實驗室,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