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廣東省第一屆農事運動會(肇慶賽區)晚稻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活動在肇慶市懷集縣舉行,机收减损技此次活動旨在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大比減少水稻機收環節的广东損失,推動水稻機收作業精細高效、晚稻武举提質減損,开镰助力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收割智能化發展。肇庆
活動現場,机收减损技金色的大比稻田在陽光下閃耀著豐收的光芒,來自肇慶市各地8名農機手駕駛著聯合收割機在稻田中穿梭作業,广东展開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技能比拚。隨著機器轟鳴,收割機的撥禾輪快速運轉,一片片金黃的稻穗被卷入機械中,顆粒飽滿的稻穀盡收機倉,而鍘碎的秸稈和整齊的稻茬則留在田間,構成了一幅幅豐收的畫卷。
比賽過程中,農機手們全神貫注、操作精練,努力將水稻損失率降到最低。他們憑借高超的駕駛技術和豐富的收割經驗,在田間“過招”,展示著各自的實力與風采;作業結束後,裁判組在穩定作業區域內選取了一個取樣區,進行撿粒、去雜、標識、稱重等步驟,嚴格按照安全意識及操作熟練程度、作業效率、作業質量、割茬高度、作業損失率等指標對農機手進行綜合打分。經過緊張激烈的角逐,懷集縣勇興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林懂明技壓群雄,以89分的優異成績勇奪一等獎。8位選手最高損失率2.01%,最低損失率為0.91,平均損失率為1.48,大幅低於去年全省平均水平。
此次活動不僅是一場技能大比拚,更是一次技術交流與推廣的盛會。參賽農機手紛紛表示,參加比賽收獲很大,不僅鍛煉了自己的操作技能,還學到了很多新的水稻收獲技術知識,在今後的作業中,他們將更加注重操作細節,努力減少糧食損耗,引導社員和身邊好友強化“減損就是增產,降耗就是增收”的意識,為糧食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
肇慶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此次晚稻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活動成功舉辦,不僅為農機手們提供了一個展示技能、交流經驗的平台,更在全市範圍內營造了比學趕超爭先進的良好氛圍。通過以賽代訓、以賽提技的方式,進一步加強了水稻機械化收獲減損技術的普及應用,不斷提高群眾的節糧意識和自覺性,為推動全市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智能化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 趙飄飄
通訊員:黎仕芬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