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新疆喀什地區喀什市機場路社區,红火上百名群眾見證了一場別開生麵、粤菜喜氣洋洋的铺技慶祝儀式。原來,炒是技傍疆喀什地區第二屆“粵菜師傅”職業技能競賽主辦方前來送喜報。廣東援疆前方指揮部、身出生活师傅喀什地委統戰部、红火喀什地區人社局、粤菜喀什市委、铺技機場路社區有關領導和鄰居們共同祝賀參賽選手吾普·吾拉木在比賽中奪冠。炒掌聲、技傍疆鑼鼓聲此起彼伏,身出生活师傅讓人感到振奮且溫馨。“第一次這麽多鄰居為我送祝福,我既緊張又自豪。”吾普·吾拉木說。
12月16日,喀什地區第二屆“粵菜師傅”職業技能競賽主辦方將喜報送至大賽一等獎選手吾普·吾拉木所在的社區。
日前,由廣東省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喀什地區行政公署主辦,喀什地區人社局、喀什技師學院承辦的喀什地區第二屆“粵菜師傅”職業技能競賽暨粵新邀請賽圓滿落幕。一批喀什本地廚師,憑著粵菜的烹調手藝“出圈”,備受好評。
日前,由廣東省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喀什地區行政公署指導,喀什地區人社局、喀什技師學院主辦的喀什地區第二屆“粵菜師傅”職業技能競賽暨粵新邀請賽圓滿落幕。
以“粵菜師傅”進疆為“小切口”,推動技能援疆、文化潤疆“大變化”。實施“粵菜師傅”進疆工程,是2023年廣東省黨政代表團到喀什考察對口援疆工作時部署的重點任務之一。廣東援疆依托喀什技師學院建成新疆首家粵菜學院,並開展多期“粵菜師傅”職業技能培訓、打造校企合作基地、舉辦喀什地區首屆粵菜美食節等,將喀什地區打造為“粵菜師傅”進疆的高地,為增進就業、改善民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注入活力。
97名喀什廚師炮製融合菜式
在第二屆“粵菜師傅”職業技能競賽上,寬敞明亮的中央廚房變身“賽場”,97名餐飲從業者一較高下,雕刻、下料、顛勺、爆炒等步驟一氣嗬成,道道火光映紅了臉。
經過激烈較量,賽果公布。競賽設有粵菜、粵點兩個項目,共評出一、二、三等獎和粵新融合創新獎、市場推廣獎、營養健康獎等獎項。
冠軍選手吾普·吾拉木正在製作菜品鬆子魚。
奪得粵菜項目冠軍的吾普·吾拉木激動且自豪。今年32歲的他是喀什賓館的一名主廚,從事烹飪18年。盡管工作生活在喀什,但好學、喜歡探索的他對學粵菜一直感興趣。“粵菜刀工精細、造型精美,質量上乘。賓館鼓勵我們鑽研其他菜式,這對我們提升技能、增加收入有幫助。”2019年起,他陸續開始上網找視頻教程學習粵菜,一有機會和廣東廚師交流,他便積極請教。
喀什地區第二屆“粵菜師傅”職業技能競賽暨粵新邀請賽受到各方關注,備受好評。
盡管吾普·吾拉木自學粵菜,但是碎片化學習缺乏係統性,學習效果有限。2023年,第十批廣東援疆工作實施以來,啟動“粵菜師傅”培訓,吾普·吾拉木先後兩次參與培訓。再加上他平時積極鑽研,一年多以來,他漸漸掌握粵菜烹調的精髓。在廣東“粵菜師傅”麵對麵指導下,他學會巧妙地將粵新兩地的飲食文化巧妙相融,把菜品做出新意,烹飪功夫上也有“質”的飛躍。
“這次比賽的參賽作品是新式的鬆子魚。”吾普·吾拉木解釋,他在烹製鬆子魚這道經典粵菜時,還加入核桃仁等新疆幹果,融入兩地飲食特色,讓人食欲大振。
大賽專門邀請了來自粵新兩地的烹飪專家作為裁判。與傳統的烹飪比賽相比,這次比賽除了考察色香味等評判指標外,在參賽作品上更突出粵新融合。
“選手們都很用心,粵新觸合菜品在新疆,甚至在全國推廣有無限可能。”本次比賽裁判長,廣東援疆教師、喀什技師學院烹飪工藝係副主任林光輝介紹,比賽不僅是烹飪技藝的較量,更是粵菜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展示平台。通過賽事,引導喀什餐飲從業者用粵新融合菜講好文化交流的故事,更能感受到粵菜文化在新時代的活力與魅力。
讓更多喀什老百姓愛上粵菜
今年是吾普·吾拉木第二次參加喀什地區“粵菜師傅”職業技能競賽。相比去年獲得優勝獎,今年奪魁的他在獲獎名次上有了大幅躍升。
相比之下,吾普·吾拉木的同事納迪江·吐爾遜就沒那麽“幸運”。納迪江·吐爾遜第二次參賽。在去年競賽上,他獲得粵點製作二等獎,也是當年賽事上唯一獲得獎項的維吾爾族選手。之後,他還在央視春晚喀什分會場特別節目中“露一手”,展示烹調粵菜的手藝。在看到今年比賽通知後,他果斷報名參賽。不過,與去年相比,他略微“遺憾”,僅拿到優勝獎名次。
部分參賽作品。粵菜以其精美的造型、精細的烹飪方式,讓新疆老百姓漸漸喜歡上。
部分參賽作品。粵菜以其精美的造型、精細的烹飪方式,讓新疆老百姓漸漸喜歡上。
部分參賽作品。粵菜以其精美的造型、精細的烹飪方式,讓新疆老百姓漸漸喜歡上。
部分參賽作品。粵菜以其精美的造型、精細的烹飪方式,讓新疆老百姓漸漸喜歡上。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本次獲得粵點製作二等獎的玉麥爾·吐爾洪,原來是納迪江·吐爾遜的徒弟!盡管如此,納迪江·吐爾遜並沒有感到失落。
“現在學粵菜的人更多了,參賽選手的水平也更高、競爭更激烈。”納迪江·吐爾遜說,除了對手更強,近一年來,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徒弟身上,帶領喀什賓館的其他廚師一起學做粵菜,鼓勵他們積極參加“粵菜師傅”培訓班。他的徒弟不僅從他身上學功夫,也借助培訓的機會和廣東的“粵菜大師”交流,本領不斷提升。
納迪江·吐爾遜的夢想就是學好做粵菜的手藝,讓更多廣東客人在新疆也能嚐到正宗粵菜。“我的夢想實現了,盡管在比賽中名次不如去年,但是依然很高興”。他補充。
在吾普·吾拉木、納迪江·吐爾遜等本地廚師傳遞下,粵菜漸漸進入當地群眾的生活。吾普·吾拉木回憶,去年,社區舉辦烹飪比賽。他將在“粵菜師傅”培訓班學到的雕工技能展示出來,用西瓜做了一個石榴的造型,粵菜烹調工藝讓鄰居們點讚。“越來越多朋友、鄰居認識到粵菜的美味,身邊的同事學粵菜更有熱情了。在喀什賓館,超過一半的廚師都喜歡學做粵菜。”他補充。
“訂單班”讓學生畢業即就業
今年11月,喀什技師學院粵菜學院掛牌成立。粵菜學院與喀什徠寧酒店等有關企業簽署校企合作協議,向新疆環球港酒店等一批知名餐飲服務企業頒授“粵菜師傅”實踐基地。
今年11月,喀什技師學院粵菜學院掛牌成立。這是新疆首家粵菜學院,積極開展校企合作,拓寬群眾就業渠道。
“粵菜學院與當地各大餐飲企業建立合作。”廣東援疆前方指揮部黨委委員殷俊兵介紹,廣東援疆支持粵菜學院與餐飲企業合作,校企合作“訂單式”育人。學院根據企業的需求、標準培育人才,一畢業即能走上工作崗位,成為名副其實的“粵菜師傅”和就業市場的“搶手貨”。
據廣東援疆前方指揮部統計,廣東援疆通過開展“粵菜師傅”培訓、舉辦粵菜技能大賽和粵菜美食節、開設粵菜專業班,為本地賓館、酒店、餐廳培養了超過600名“粵菜師傅”。參加粵菜培訓烹飪專業的學生一次性就業率100%,首次就業起薪點超過3000元,比未經培訓的學生起薪點增加20%。
16歲的麥吾蘭江·亞森是粵菜學院的學生。喜歡烹飪的他是粵菜學院落地該校後的受益者。他說,在粵菜學院學習,不僅受到林光輝等知名“粵菜師傅”的教育和指導,更有機會“走出去”。不久前,在廣東援疆前方指揮部支持下,他和同學到廣東白天鵝賓館、廣東省粵東技師學院等地,參與為期9天的“粵菜師傅”交流學習。
在粵菜學院,當地學生積極向廣東援疆教師、烹飪工藝係副主任林光輝等“粵菜師傅”學習技能。
“這是我第一次走出喀什,來到廣東,向廣東的粵菜大師們學習請教。很有意義的一次培訓,開拓了我們的視野,學習也更有信心!”麥吾蘭江·亞森。
回顧學習粵菜烹飪一年多的時光,麥吾蘭江·亞森表示收獲很大。如今他掌握了蝦餃、幹炒牛河等粵菜做法。“粵菜擺盤精美、烹調精細,相信在新疆會有更多人喜歡。我會向‘粵菜師傅’們認真學習,畢業後想在喀什和廣東創業,讓更多人品嚐到美味、有創意的粵新融合菜式。”他憧憬道。
隨著“粵菜師傅”進疆工程深入實施,在喀什,粵菜已成為粵新融合、山海情深的一張“亮眼”名片,各族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路正越走越寬。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 袁瀚
通訊員:廣東援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