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年快樂”,意念对话上海華山醫院的上海试验一位腦神經患者,在腦海中剛想出這幾個字,脑机就被電腦成功解碼並發出指令操縱機械手做出比心的接口動作,送出了世界上第一段由意念完成的临床新年祝福。
這是迎重语成上海腦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腦虎科技)、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團隊與天橋腦科學研究院合作項目的大突重大進展。他們通過國產原創侵入式柔性腦機接口技術,破汉開展高精度實時運動解碼和語言解碼臨床試驗研究,意念对话成功實現了“腦控”智能設備和“意念對話”。上海试验這標誌著中國在腦機接口領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脑机
全球腦機接口技術的接口研究方興未艾。2024年1月28日,临床埃隆·馬斯克創立的迎重语成腦機接口企業Neuralink成功實施了首例人類大腦芯片植入手術。這標誌著腦機接口技術從理論研究走向了實際應用。大突
“以埃隆·馬斯克Neuralink侵入式硬核技術為代表,運動解碼方向在美國、歐洲、亞洲多地取得了不少令人驚喜的突破,比如讓癱瘓病人用意念遙控機械臂喝水,操縱鼠標玩遊戲,或是遙控外骨骼恢複行走。期待下一次的突破,是解碼語言。”此前,在上海召開的全球腦機接口領域學術會議BCI Society國際論壇上,多位海外科學家表達了這一觀點。
相比英文26個字母的解碼,中文“418個音節+4個語調”的解碼難度更高。漢語交流過程中產生的信息轉換涉及更多腦區,需要研發針對漢語特征的神經編解碼機製和信息處理手段。
“我們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漢語實時編解碼。”在腦虎科技創始人、首席科學家陶虎看來,腦虎科技既要做運動解碼,更要語言解碼,而且是公認比英文更難的中文語言解碼。
“對語言的成功解碼,將為腦機接口注入無窮的想象空間,不僅為失語患者恢複語言功能,更可能為健康人群實現人腦與AI大模型的直接連接和交互,塑造最強大腦。”相關業內專家表示。
2024年12月,腦虎科技聯合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吳勁鬆教授團隊,開展國內首例高通量植入式柔性腦機接口實時合成漢語言臨床試驗。此次接受手術的患者43歲,是語言區占位腫瘤癲癇患者。項目團隊通過植入一個柔軟輕薄的電子薄膜——腦虎自研256導高通量腦機接口電極,幫助其定位病灶並保護語言相關的重要腦功能區。
術後兩天,患者開始接受相關訓練,術後七天實現了142個常用漢語音節下71%的解碼準確率,且單字解碼時延小於100毫秒。
此前,該團隊在解碼運動上,也取得了重大成果。2024年8月,腦虎科技與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毛穎教授、陳亮教授團隊合作完成了運動障礙患者意念合成運動腦機接口的臨床試驗。意念合成運動,是通過“腦控”智能設備,幫助運動障礙患者重建運動功能。臨床試驗中,一位運動區占位癲癇患者在植入腦虎電極後,經過兩天時間的訓練適應,成功通過意念操控手機App通信、購物等。
“這次的語言解碼臨床試驗屬於一個月左右的短期在體試驗。兩次試驗展示出腦機接口技術在重塑運動和語言能力上的巨大潛能,後續我們將逐步開展長期在體的臨床試驗。”陶虎透露,公司計劃用三年完成三類醫療器械的臨床多中心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