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星蒌承气汤治疗中风痰热腑实证的研究进展(一)

来源:时间:2025-04-22 02:23:24

中風是星蒌由於腦血管的阻塞或爆裂造成腦血流中斷的一類破壞性腦血管事件,容易造成患者身體殘疾和多重功能損傷。承气我國中風患者的汤治死亡率占世界首位,如何有效地治療中風是疗中目前亟待解決的衛生健康問題之一。王永炎院士在臨床中觀察到60%中風患者兼有痰熱腑實證,风痰表現為大便鬱結、热腑口臭咽幹等,实证經臨床實踐後創立星蔞承氣湯,究进對證治療具有痰熱腑實證的星蒌中風患者。星蔞承氣湯為化痰通腑類方藥的承气代表方劑之一,由大黃、汤治芒硝、疗中瓜蔞、风痰膽南星按5∶5∶15∶3比例組成。热腑目前星蔞承氣湯的实证研究多集中在臨床觀察及藥理作用機製的初步探索,其藥效物質基礎研究相對薄弱。筆者擬對星蔞承氣湯的組方藥味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及其作用機製進行梳理,以期為後期該複方的化學成分鑒定、藥物靶標預測、藥效物質基礎篩選等提供依據;此外,擬通過對星蔞承氣湯及其加減方治療腦中風的案例分析,總結其臨床應用規律,旨在為該複方的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中風可分為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二者分別由腦血管的阻塞和爆裂導致。中風一詞最早出現在《黃帝內經》中的《素問·風論》,漢代張仲景著作的《金匱要略》中開始對中風有了專論,對其病因、脈證及治療均有論述。近年來,中風呈現發病率上升、發病年齡年輕化的趨勢,已成為我國城鄉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數據顯示,大約四分之一的中風患者在發病後1個月內死亡,大約三分之一的患者在6個月內死亡,一半的患者在1年內死亡,可見中風已嚴重危害人類健康。

對於中風的治療,金元名家張元素最早使用通腑法治療中風病,並由小承氣湯加羌活創立三化湯(厚樸、大黃、枳實、羌活),該方能夠瀉火化痰,通達髒腑,活血祛風,通腸化瘀,使得腑氣通達全身而生新。後來在《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中,劉河間提出可用三化湯、大承氣湯治療中風。到了明代,樓英在《醫學綱目》將中風稱為卒中,方賢著在《奇效良方》中提出可用承氣湯法治療中風兼具便秘腑實證者。中風可分為風痰瘀血,痹阻脈絡;風痰上擾,痰熱腑實;氣虛血瘀;陰虛風動4種不同證型,1981年王永炎院士通過對臨床中風患者的觀察,發現60%的中風患者表現為痰熱腑實證,此證以突然發病、半身不遂、偏身麻木為主證,兼有便秘、眩暈、痰多、苔黃膩、脈弦滑等。王永炎院士結合多年臨床實踐經驗,歸納總結中風急性期痰熱腑實證的病因,均係痰熱腑實,濁氣上犯清竅,內風挾痰挾火竄擾經脈而成;又因痰熱積滯奎阻,胃腸失去升清降濁功能,並影響氣血運行布達,故不僅偏癱症狀較重,還可見輕度神誌障礙。1982年,針對中風的痰熱腑實證型,王永炎院士提出了化痰通腑療法,該法可使腑氣通達,氣血散布全身,通絡止痹,促進半身不遂、肢體麻木等症狀的改善;又可清除胃部和腸道的痰熱痞滿積滯,濁邪不得以上擾心智神明,進而防止氣血上逆導致的內閉神昏;還可急下存陰,防止陰劫於內、陽脫於外,故而此法對於兼有半身不遂、神誌不清等症狀的中風患者具有很好的療效。此後,王永炎院士通過多年的臨床研究自擬化痰通腑飲(即星蔞承氣湯),經臨床觀察發現,化痰通腑法治療中風的總有效率高達82.3%,後來又經過30多年的臨床驗證,為化痰通腑法治療缺血性中風提供可靠的臨床依據。

星蔞承氣湯是在大承氣湯的基礎上創製而來,對症治療表現為痰熱腑實證的中風患者。大承氣湯由大黃、厚樸、芒硝、枳實組成,善治“痞、滿、燥、實”四證俱備的陽明腑實重證,為峻下劑,是通腑瀉熱的代表方,星蔞承氣湯沿用大承氣湯大黃、芒硝通腑之功效,又加瓜蔞、膽南星以化痰,對於痰熱腑實盛而氣機阻滯不顯著的急性中風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本文擬綜述星蔞承氣湯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及作用機製,以期為該複方的成分鑒定、藥物靶標預測、藥效物質基礎篩選等提供依據。

1星蔞承氣湯的組方及方解

星蔞承氣湯臨床常按全瓜蔞30 g,膽南星6 g,大黃10 g(後下),芒硝10 g(分衝)的比例應用,四藥應用,方證得當,標本相得,雖瀉下作用猛烈,但卻能夠有效地清熱痰,化濁毒。此方謹遵“急則治其標”的中醫理論及“肺與大腸相表裏”的中醫思想,凡是由於痰熱壅盛所導致的痞滿燥實,進而出現的神誌不明、言語謇澀、半身不遂等證,均可采用星蔞承氣湯治療。方中大黃為君藥,其性寒味苦,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具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利濕退黃的功效,能夠泄熱通腸,涼血解毒,適用於熱結便秘。《藥品化義》雲:“大黃氣味重濁,直降下行,走而不守,有斬關奪門之力,故號將軍。”可知大黃瀉下力之迅猛。芒硝味鹹、苦,性寒,歸胃、大腸經,具有瀉熱清火、潤燥通便、軟堅消腫的功效,多用於大便秘結、實熱便秘等。芒硝為臣藥與大黃相須為用,既可苦寒瀉下,又能軟堅潤燥,瀉熱推蕩之力頗峻。臨床用藥應以大便通瀉為度,以免耗傷正氣。瓜蔞味甘、微苦,性寒,化痰通便為佐藥。《神農本草經》雲:“熱淫於內,平以鹹寒,佐以苦甘”,故本方以苦寒之大黃與鹹寒之芒硝相須為使,佐以甘寒之瓜蔞以通腑瀉熱。膽南星味苦、微辛,性涼,歸肺、肝、脾經,具有清熱去痰、息風定驚的功效,用於痰熱咳嗽、中風痰迷等。四藥配伍合奏通腑瀉熱、清熱化痰之功。

2星蔞承氣湯的物質基礎

目前,關於星蔞承氣湯的研究集中在臨床療效觀察、藥理作用及其作用機製方麵,尚無文獻報道星蔞承氣湯的化學成分信息,因此,筆者擬整理星蔞承氣湯中單味組方藥材的化學成分,以期為後期星蔞承氣湯的藥效物質篩選、化學成分鑒定、藥物靶標預測及快速定位藥效成分來源等研究提供依據。

2.1大黃化學成分研究

大黃為星蔞承氣湯的君藥,治療中風痰熱腑實證時主要發揮蕩滌腸胃的瀉下作用。大黃在我國有著悠久的藥用曆史,其所含化學成分種類眾多,包括蒽醌類、蒽酮類、二苯乙烯類、苯丁酮類、吡喃酮類、萘苷類、鞣質類、酰基糖苷類等。

大黃蒽醌類的主要成分為大黃素、蘆薈大黃素、大黃酸、大黃素甲醚、大黃酚等,具有致瀉、抗腫瘤、抗病毒、抗炎等作用,由於蒽醌類成分久煎易被破壞,因而202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明確說明,大黃在發揮瀉下作用時宜後下,從而充分發揮藥效;蒽酮類的主要成分為番瀉苷A~D,大黃二蒽酮A~C等。研究表明大黃瀉下作用的藥效物質基礎一般為蒽醌苷類及雙蒽酮番瀉苷類成分。大黃中蒽酮類成分番瀉苷A為大黃發揮瀉下作用的主要成分,番瀉苷類化合物本無致瀉作用,口服給藥後,原型成分經腸道菌群水解生成對應可發揮瀉下作用的番瀉苷元。同樣含有蒽酮骨架的葡萄糖苷類化合物蘆薈大黃素苷(又名蘆薈苷)也通過腸道菌群代謝生成具有瀉下作用的蘆薈大黃酸蒽酮;二苯乙烯類成分主要包括白藜蘆醇及其葡萄糖苷,番瀉苷元C,丹葉大黃素及去氧丹葉大黃素等。有研究表明白藜蘆醇為抗艾滋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的主要活性物質,其半數抑製濃度約13.94 g·L-1,在改善血腦屏障功能、降血糖、抗氧化等方麵白藜蘆醇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白藜蘆醇還是一種有效、低毒的抗癌成分。苯丁酮類成分有4-(4'-羥基苯基)-2-丁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4-(4'-羥基苯基)-2-丁酮-4'-O-β-D-(2''-O-沒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苷,4-(4'-羥基苯基)-2-丁酮-4'-O-β-D-(6''-O-沒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苷,4-(4'-羥基苯基)-2-丁酮-4'-O-β-D-(2'',6''-O-沒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苷,4-(4'-羥基苯基)-2-丁酮-4'-O-β-D-(2''-O-沒食子酰基-6''-O-桂皮酰基)-吡喃葡萄糖苷,4-(4'-羥基苯基)-2-丁酮-4'-O-β-D-(2''-O-沒食子酰基-6''-O-p-桂皮酰基)-吡喃葡萄糖苷;其作用主要體現在神經保護方麵。吡喃酮類成分主要有山柰酚、山柰酚鼠李糖苷、蘆丁、牡荊素等,由於其結構簡單且生物利用度較好,一般用於新型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治療。萘苷類主要成分為決明酮-8-O-β-D-葡萄糖苷,HU等研究發現該成分在抗氧化方麵有著中等抑製效果。鞣質類成分主要有兒茶素及其糖苷,原花青素B1~B5,沒食子酸類等,在抗氧化及抑製酪氨酸酶活性中均發揮重要作用;此外,鞣質外用可治療燒傷及燙傷,小劑量使用還可用於止瀉。酰基糖苷類成分主要包括1-O-沒食子酰果糖、沒食子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1-O-沒食子酸甘油等。

2.2瓜蔞化學成分研究

星蔞承氣湯中以瓜蔞為佐藥,助大黃、芒硝發揮清熱滌痰、寬胸散結、潤腸之功效。瓜蔞化學成分主要有氨基酸類、有機酸類、萜類、植物甾醇類、黃酮類、生物堿及核苷類、木脂素類。研究表明瓜蔞常用於肺熱咳嗽,痰濁黃稠,胸痹心痛等證的治療。

瓜蔞中氨基酸類的主要成分有穀氨酸、精氨酸、賴氨酸、酪氨酸、天門冬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等,氨基酸類是瓜蔞發揮化痰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質。天門冬氨酸能促進細胞免疫,從而減少分泌物;半胱氨酸能使痰黏度降低,易於咳出;蛋氨酸可在體內轉化為半胱氨酸及胱氨酸達到協同作用。有機酸類成分主要為丁酸、琥珀酸、己酸、天師酸、香草酸等,其藥理作用主要包括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及一些其他藥理作用;其中湯喜蘭等發現有機酸類成分在治療心血管疾病方麵也有著十分廣闊的前景。萜類成分主要有栝樓萜二醇、栝樓仁二醇、豨薟精醇、葫蘆素B和葫蘆素D等,具有抗炎、抗腫瘤等作用。植物甾醇類主要成分為α-菠菜甾醇、豆甾醇和β-穀甾醇等,植物甾醇通過抑製膽固醇的吸收,從而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進而起到治療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的作用;其中豆甾醇和β-穀甾醇有較強的抗炎作用,除此之外,β-穀甾醇還具有止咳、平喘、祛痰的作用。黃酮類成分主要為芹菜素、木犀草素、麥黃酮等,其藥理作用除抗炎、抗病毒、解熱外,還具有抗氧化、抗腫瘤、抗衰老、改善微循環、降血糖等作用。生物堿及核苷類成分主要有膽堿、栝樓酯堿、胞嘧啶、次黃嘌呤、鳥苷、鳥嘌呤、腺苷、腺嘌呤等,生物堿為許多中草藥的有效成分,具有較強的生理活性,常用於心腦血管疾病治療,且在抗炎、抗病毒、抗菌、抗癌等方麵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核苷類成分是生物細胞維持生命的重要物質,其中腺苷的主要作用為抗凝血、鎮痛、抗炎及擴張冠狀動脈等作用。

2.3膽南星化學成分研究

膽南星質硬,氣微腥,為星蔞承氣湯中使藥,與瓜蔞合用,化痰之力尤甚。其在方中起化痰通絡之效,患者痰熱除,則腑氣通。膽南星是由製天南星的細粉與牛、羊或豬膽汁經炮製加工而成,呈棕黃色、灰棕色或棕黑色的方塊狀或圓柱狀,炮製後的膽南星毒性比天南星低,一般用於治療熱痰咳嗽。其化學成分相對複雜,化學成分多來自天南星與膽汁,經炮製產生的新化學成分較少,筆者對天南星、膽汁的化學成分進行了梳理,並整理了膽南星在炮製過程中產生的新化學成分。膽南星的成分主要有氨基酸類、黃酮類、有機酸類、生物堿及核苷類、植物甾醇、膽汁酸、揮發性物質和炮製過程中新生成的糖胺類成分及其脫水產物、磺基糖苷類成分、乳酸及其糖苷類成分、丁二酸及其糖苷類成分、遊離膽烷酸及其糖苷、磺化膽烷酸類成分等。

其中氨基酸類、黃酮類、有機酸類、生物堿及核苷類、植物甾醇類成分多為瓜蔞與膽南星共有成分。膽汁酸類成分主要為膽酸、甘氨鵝去氧膽酸、豬去氧膽酸、甘氨去氧膽酸、鵝去氧膽酸、去氧膽酸等,膽汁酸類成分為膽汁的主要成分,其藥理作用主要體現在較強的抑製革蘭氏陽性菌作用,此外,在抗炎、解熱、鎮痛及鎮咳平喘方麵均有一定的療效;揮發性物質主要包括檸檬烯、十八醛、正辛醇、苯乙烯等,其作用主要有抗氧化、抗腫瘤、抗炎、抗菌等。

2.4芒硝化學成分研究

星蔞承氣湯中芒硝為方中臣藥,具有破痞、溫中、消食、逐水、緩瀉等功效,其主要成分為含水硫酸鈉(Na2SO4·10H2O)及少量無機鹽,可協大黃達通腑瀉下之功效。當口服芒硝後,因人體腸壁對硫酸根離子吸收較差,導致腸內外產生濃度差,阻礙水分等在腸內的吸收,引起腸內機械刺激,促進腸蠕動,利於排便。藥用時,芒硝不宜與方中大黃共煎,否則會導致大黃中蒽醌類成分溶出下降。

綜上所述,星蔞承氣湯中所含成分類型主要包括蒽醌類、蒽酮類、吡喃酮類、萘苷類、二苯乙烯類、鞣質類、苯丁酮類、酰基糖苷類、氨基酸類、萜類、黃酮類、有機酸類、生物堿及核苷類、揮發性物質、植物甾醇和膽汁酸類等。中風痰熱腑實證患者臨床表現為大便鬱結、口臭咽幹等症狀,常用化痰通腑類方藥進行治療,通過歸納星蔞承氣湯中化學成分,推測該複方治療中風痰熱腑實證的藥效物質基礎為蒽醌及蒽酮類、氨基酸類、膽汁酸類和芒硝中的硫酸根離子,後期可通過實驗驗證藥效物質基礎的具體成分。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星蔞承氣湯甘氨去氧膽酸正辛醇黃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