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校招季。航空3月19日,业支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院路校區舉辦的撑中2025年春季首場大型綜合雙選會上,350餘家校招企業帶來了16個行業、国逾1.97萬個就業崗位,千万其中包括了大量的航空航空業相關崗位。
這正是业支业航空業支撐就業的一個縮影。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數據,撑中 2023年,国逾航空業為中國GDP貢獻了2536億美元,千万1020萬個就業崗位與航空產業鏈息息相關。航空對此,业支业國際航協北亞區和亞太區(署理)副總裁解興權博士表示:“航空運輸是撑中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不僅支撐著產業鏈的国逾高效運作,還帶動了旅遊、千万酒店、零售等相關行業的繁榮,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提升民眾生活品質。”
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的研究結果,2023年,中國航空業直接從業人員210萬人,經濟產出537億美元,占全國GDP的0.3%。航空業的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如飛機製造、航油供應、建築公司、飛機子部件供應商等,加上航空業員工的商品和服務消費支出等間接拉動GDP,以及航空出行帶動的旅遊業和境外旅客在中國國內的消費,整體貢獻增至2536億美元,約占當年中國GDP的1.4%,進一步增強對國家經濟的支撐。
過去50年,全球航空運輸成本下降了70%,讓人們能以更實惠的價格暢享航空出行。這一點在中國也體現得非常明顯。數據顯示,2011年至2023年,中國的平均實際機票價格下降45%, 2023年,中國人均每千人次乘機出行達425次,航空旅行已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比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國航空業在促進經濟與社會民生發展方麵仍有廣闊空間。隨著行業的複蘇與持續發展,航空業對中國的經濟增長、社會福祉和全球互聯互通的貢獻將進一步擴大。通過不斷優化航空基礎設施、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相信航空業將在未來繼續為中國及全球經濟創造更大價值。”解興權說。
數據顯示,2023年,航空業支持全球4.1萬億美元的經濟活動(占全球GDP的3.9%),中國預計將在2030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航空客運市場。未來20年,中國航空客運量的年均增速預計將達到5.7%,高於全球平均水平(3.8%)。
未來,航空業還將繼續為中國增加就業貢獻力量。據空客全球航空服務市場預測,在中國,未來20年有47.8萬專業人員缺口,包括15.5萬名技術人員、12.4萬名飛行員及19.9萬名機組人員。
這一趨勢從今年以來各大航空公司紛紛加大人員招聘力度也可見一斑。例如,國泰航空計劃於2025年底前將內地空乘總數擴展至約1500人,屆時內地將成為香港以外國泰航空的第二大空中乘務員來源地。為此,國泰航空開展了大規模的招聘活動,覆蓋了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力求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其服務團隊。
業內專家表示,航空業是一個龐大且複雜的生態係統,其對就業的拉動不僅停留在航空乘務、地勤等崗位,從飛機製造環節的高精尖技術人才,到航油供應中的物流運輸人員,再到航空配套服務中的餐飲、零售從業者,航空產業鏈具有強大的輻射力,為社會提供了海量且多元的就業機會。這種廣泛而深入的就業吸納能力,在眾多行業中極為突出,對穩定就業起著不可替代的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