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韻匠心,藝鑄華章。9月28日,由廣東省委宣傳部指導、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支持,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廣東省廣輕控股集團共同主辦的“粵韻匠心,藝鑄華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廣東工藝美術大展”(以下簡稱“展會”)在廣州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隆重開幕。本次展會以“粵韻匠心,藝鑄華章”為主題,展出時間為9月29日至10月31日,集中展示廣東工藝美術的發展成就,吹響工美大師“集結號”。
“本次展會我們帶來了一品紅釉陶瓷作品—盛世大花籃,連木座高 2.28 米, 采用 3 層鏤空寄花的方式,一來展示我們潮州陶瓷工藝的精湛技藝,同時也想通過作品的傳承與創新展現我們工藝美術的時代麵貌。”本次展會最大的陶瓷花籃《盛世大花籃》創作者、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蔡光秋介紹說。
本次展會展品可謂亮點紛呈,展會包含創作者最多的廣繡《嶺南春曉》,由60多位廣繡藝人集體創作完成;最大的欖雕《中華世紀龍》,由200多顆橄欖核鑲嵌而成;最小的手拉壺《六和乾坤壺》,曾獲中國深圳文博會金獎;巨無霸子母玉球《新世紀的春天》,母球本身透雕8個套層;廣東省工藝美術珍品館鎮館之寶、潮繡《九龍屏風》,單使用的金線就長達20萬米;紫砂壺作品《蜂菊》,曾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特別金獎......讓觀眾近距離感受廣東工藝美術生生不息的創造力和生命力。
本次展會最大的陶瓷花籃《盛世大花籃》,入選吉尼斯世界紀錄。
銅雕作品《嶺南獅王》
薛生金作品《百貓戲春圖》
創作者最多的廣繡《嶺南春曉》作品
展會總策展人、廣輕集團董事長戴智表示,此次展會是文化界、工美界的盛事、喜事和大事。這次工藝美術展匯集了廣東省工藝美術精品200件,還特邀兄弟省份的匠心力作約20份,其中不少是國內外獲獎的文化精品,從多角度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工藝美術所取得的一係列成就,也從多角度反映了我國以及廣東的文化繁榮以及社會經濟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展覽作品《嶽陽樓》
據了解,本次展覽分為“海絲遺珍”“綻放新生”“改革繁榮”“勇攀新高”“美美與共”等五個篇章,共展出包括不同時期的工藝美術精品近200件(套),涵蓋了雕刻、陶瓷、漆器、家具、金屬、結繡、剪紙、編織、印染、新興工藝美術等十餘個門類。展覽匯集了眾多大師的匠心之作,作者包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9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6人,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2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3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33人,以及曾獲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作者6人。
廣東工藝美術曆史悠久、品類繁盛、瑰寶如雲、大師輩出,在全國工藝美術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嶺南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明珠。一代代廣東工藝美術工作者,秉承嶺南文化之精髓,汲取改革開放之精神,守正創新、精益求精,創作生產出一大批技藝精湛、匠心獨運、藝術價值與實用價值並存的工藝美術精品,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據了解,截至2022年,廣東工藝美術產值連續十九年位居全國第一。本次展覽除了向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等直接征集的作品外,還從中國工藝美術館、廣東省博物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廣東省工藝美術珍品館等場館以及河南、河北、浙江、福建、四川、安徽、山西等兄弟省份遴選了一批精品力作,通過展示不同時代工藝美術創作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以工藝美術作品展現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成就,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為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崔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