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以“两弹一星”精神引领,加快抢占半导体科技制高点—新闻—科学网

来源:时间:2025-04-21 08:52:54

作者:譚平恒 來源:中國科學報 發布時間:2025/1/22 8:49:03
選擇字號:
以“兩彈一星”精神引領,两弹一星加快搶占半導體科技製高點

 

1979年,精神加快技制王守武在調試探針台。引领半導體所供圖

■譚平恒

有幸參觀中國科學院與“兩彈一星”紀念館,抢占我對當年老一輩科學家為祖國建設不懈奮鬥、半导矢誌不渝的体科艱辛創業曆程有了更深切的體會。

回望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以下簡稱半導體所)60多年的高点發展曆程,研究所的新闻發展與國家命運、民族命運同頻共振、科学血脈相連,两弹一星“科技報國、精神加快技制創新為民”始終是引领半導體所人的使命擔當。半導體所的抢占誕生,就源於國家1956年製定“十二年遠景規劃”時提出的半导要“發展計算技術、半導體技術、体科無線電電子學、自動學和遠距離操縱技術的緊急措施方案”(即“四項緊急措施”);而紀念館裏展出的反映半導體所王守武、林蘭英、王守覺和成眾誌等老一輩科學家的文字和照片,更是半導體所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印記和見證。

半導體器件物理學家王守武組織109工廠為研製109乙型計算機提供12個品種、14.5萬多支鍺高頻合金擴散晶體管,109乙機正是我國第一台全部采用國產元器件的大型晶體管通用數字計算機;半導體材料學家林蘭英領導長壽命矽單晶的研製,提高了矽光電池的效率並成功應用於人造衛星,不僅推動了砷化镓集成電路的發展,還成功研製抗輻照的SOS-COMS集成電路;半導體電子學家王守覺承擔矽平麵型晶體管的研製,成功研製的5種矽平麵晶體管用於109丙機等專用微機,109丙機為中國氫彈、導彈和人造衛星的研製工作作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功勳計算機”;固體電子學家成眾誌帶領團隊成功研製了用於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10cm微波信標機,這是播送《東方紅》樂曲的半導體器件……這些無不展現了半導體所“愛國奉獻”的紅色基因和“永爭第一”的科學精神。

在60多年的發展曆程中,半導體所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胸懷祖國、勇攀高峰、追求卓越、敢為人先,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第一”,為我國半導體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以黃昆、王守武、林蘭英和王守覺等為代表的半導體所老一輩科學家在新中國成立前後,突破重重阻礙毅然選擇回到祖國,開創了中國半導體科學事業發展的新篇章,鑄就了半導體所獨具特色的精神譜係。他們因國家需求而確立自己的科研方向,奉獻畢生智慧和心血推動中國半導體科技事業進步和國家發展。他們的奮鬥曆程,是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曆史縮影;他們的科學人生,是中華兒女追求現代化的集中寫照;他們的科研品質,是中國科學院人勇攀科技高峰、搶占科技製高點的生動展示。

2024年,半導體所黨委在所區建立了主題為“‘科學’‘兩彈一星’精神薪火相傳照亮搶占半導體科技製高點新征程”的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引導科研人員賡續紅色基因,讓“兩彈一星”精神薪火相傳,照亮搶占半導體科技製高點的新征程。

今天,“兩彈一星”精神穿越時空,仍然激勵、鼓舞著我們不斷朝著科技強國的目標前進。

當前,半導體所廣大科研人員正以積極承擔半導體領域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國科學院先導專項、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等重大科技任務為抓手,聚焦主責主業,開展科研創新。作為我國半導體科技發展和建設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我們要把老一輩科學家的愛國之情、報國之誌和奮鬥精神融入民族複興的偉大事業中、融入科技自立自強的偉大奮鬥中,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麵向國家重大需求,全力以赴搶占半導體領域科技製高點,不斷攀登半導體科技高峰,力爭在半導體科技領域取得一係列具有開創性意義的重大成果,為保障國家安全和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無愧於新時代的貢獻。

(作者係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所長,本報記者趙廣立整理)

《中國科學報》(2025-01-22 第1版 要聞)

(原標題:以“兩彈一星”精神為引領,加快搶占半導體科技製高點)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係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