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證券網市場財經网首页

天光墟烟火气,广东经济脉动

来源:时间:2025-04-22 05:31:47

天光墟煙火氣,天光廣東經濟脈動 | 天光墟 粵繁華④_南方+_南方plus

淩晨4點,家住茂名化州的墟烟林曉驅車80公裏,前往濱海新區博賀鎮碼頭。火气林曉是广东主播“電白妹(博賀港)”——香玲的忠實粉絲,曾多次在直播間裏購買新鮮漁獲。经济2024年最後一個周末,脉动林曉決定親自去碼頭挑選一些海產品,天光準備跨年那天和朋友們一起分享。墟烟

博賀港是廣東省三大漁港之一,每天淩晨,小碼頭準時開市。

林曉到達時,天未亮,碼頭已是一片繁忙景象,香玲正通過直播間熱情地向粉絲介紹各種海產品的特點和烹飪方法。如林曉一般從外地趕來的消費者不在少數,他們或三五成群,或獨自一人,都帶著對新鮮海鮮的渴望。

“廣東人追求‘新鮮’,追求‘即時性’,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時間越短越好,所以會有很多消費者願意去墟市親自挑選食材。”中山大學旅遊學院副教授鍾淑如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此外,價格優勢和消費習慣也是天光墟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因素。

廣東商貿形式多元豐富,半夜開市、雞鳴散市的集市——天光墟,有著悠久的曆史和廣泛的群眾基礎。穿過滿是時間沉澱的墟市煙火,再走向新時代的燈火闌珊,墟市裏流轉著廣東人骨子裏不畏難的精神,書寫著廣東山海資源稟賦的優勢,釋放出廣東經濟的蓬勃活力。

傳承

嶺南民俗風情的魅力

作為一種特殊的傳統墟市,天光墟的存在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曆史淵源。它不僅是商品交易的場所,更是廣東人民生活習俗和社交互動的重要平台。天光墟的興起與發展,既是市場經濟活力的體現,也是民間智慧和勤勞精神的結晶,映射出廣東地區獨特的商貿文化和地域特色。

“傳統墟市往往都是根據村莊、物產、人口、地理等多個因素自然形成,天光墟作為墟市的一種,也遵循這個規律。”鍾淑如說,每一個墟市的形成和發展,都離不開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經濟需求和地理環境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所有存在至今的墟市都有長期的曆史淵源。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傳統墟市越來越少。天光墟之所以能在現代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僅因為它滿足了當地居民的生活需求,更因為它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社區情感。這裏不僅是買賣商品的場所,更是人們交流信息、維係情感的重要紐帶。

博賀港天光墟沒有固定攤位,新鮮的漁獲一上岸便引來眾人圍觀。

每逢墟日,四麵八方的商販和居民匯聚於此,熙熙攘攘的人群、此起彼伏的叫賣聲,構成了一幅生動的市井畫卷,也為外來遊客提供了一個了解廣東地域文化和民俗風情的窗口。這種獨特的市場形式,既是曆史的傳承,也是現代社會中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

“對於有逛市場習慣的人來說,墟市就是一個社交場所。”鍾淑如介紹道,“天光墟的魅力就在於,它提供了現場體驗感,讓人覺得新奇、有意思。”

多元

“和而不同”的文化精髓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廣東人懂得因勢利導,所以才有諸如千年漁港茂名博賀天光墟、湛江遂溪江洪天光漁市的繁榮,亦有陽江合山百年牛圩、中山板芙天光墟的興旺。

茂名博賀天光墟依托其豐富的海洋資源,成為了海產品交易的重要集散地,漁民們在這裏將新鮮的海貨直接銷售給消費者,保證了海產品的品質和新鮮度。而陽江合山牛圩則以其悠久的曆史和傳統的活牛交易而聞名。板芙天光墟就利用獨特的地理優勢,成為輻射周邊鎮、村乃至港澳的綜合批發市場。

“地方不同,物產不同,形成的天光墟當然也會有所區別和側重。這是廣東文化多樣性的寫照。但天光墟的包容性不止於此。”鍾淑如進一步解釋,“天光墟不僅承載了各地獨特的物產和文化,還融合了不同地域的生活方式和經濟模式。”

太陽還在海平線下,漁民乘坐小船,將漁獲運回碼頭。

在天光墟可以看到來自四麵八方的商販和遊客,他們帶著各自的風土人情,相互交流、碰撞,形成了一幅豐富多彩的人文畫卷。無論是沿海地區的海鮮交易,還是內陸地區的農產品買賣,天光墟都以其開放和包容的姿態,接納並展示著這一切。這種包容性不僅體現在商品交易的多樣性上,更體現在人們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上,真正體現了廣東“和而不同”的文化精髓。

在板芙天光墟,“廣西佬”阿斌已經紮根多年。他和親戚在中山東升鎮承包了60多畝地種植蔬菜。“在廣東挺好的,特別是中山離珠海、澳門近,發展機會還是比在家裏多。”

在茂名博賀港天光墟,四川嬢嬢結伴而來,已經在當地生活做工十多年,但和人交流還是操著一口鄉音。“我們在這裏就是早上去拉魚,把魚從船上拉到店裏。白天休息,下午就起來,等晚上船回來了又上班。”新疆人吐爾洪江·阿克木則將公司基地設在了陽江合山牛圩。

無論是操著不同口音的商販,還是帶著各自需求的消費者,都能在天光墟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這種包容與多樣,不僅體現在商品的豐富性上,更體現在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上。在這裏,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廣東這片土地的開放與活力。

活力

小市場隱藏的韌性廣東

從淩晨開市、天亮收市的天光墟轉變為全天綜合性市場,深中通道的通車為板芙天光墟提供另一種可能。深中通道開通不到4月,累計車流量就突破1000萬車次,粵港澳大灣區的繁榮為更多的板芙天光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板芙天光墟中,許多本地種植戶會將上市的蔬菜帶到市場批發、零售。

菜販子達冠是茂名高州人,在板芙天光墟市場做買賣已有七八年。“我們這個市場到周末就人很多,市區裏的人都會過來買菜。深中通道通車後,不少深圳人過來。”交通便利,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廣東各種墟市吸引了來自大灣區乃至全國的遊客和商人。市場的經營範圍和商品種類日益豐富,從傳統的農產品、手工藝品到現代的電子產品、時尚服飾,應有盡有。

電商的繁榮也為傳統的天光墟帶來了新的變革。在博賀天光墟直播代購的香玲夫婦,將博賀天光漁市的生命線通過網絡的觸須延伸到每一個角落。傳統的批發零售模式之外,越來越多的漁民和商家開始像香玲夫婦一樣利用互聯網平台,拓寬銷售渠道,提高經濟效益。

打開手機,在各大社交平台搜索博賀港、博賀天光墟或是合山牛圩等相關信息,便能找到琳琅滿目的海鮮產品直播和肉牛交易視頻。這種新的銷售模式,不僅為天光墟帶來了新的生機,也為當地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直播,天光墟這一傳統市場也成為了連接傳統與現代、地方與全球的橋梁,展現了廣東乃至中國南部地區經濟發展的新麵貌。

人是所有經濟活動的核心,天光墟的繁榮正是得益於人們的智慧和勤勞。“大家都是一條心,要一起維護好市場的秩序,提供一個良好的交易環境。”不論是在發達的珠三角還是偏遠的山區小鎮,天光墟的商販們都深知合作與誠信的重要性。“搞壞了市場對大家都不好,我們是出來搵食(賺錢)的,不是來搞破壞的。”合山牛圩市場運營負責人林哥告訴記者,在牛圩,如果有違反市場規則的行為,比如偷偷帶病牛、注水牛來賣,大家會共同抵製,甚至將其驅逐出市場。

合山牛圩6點正式開市,所有牛隻被拉到一片空地上統一交易。

一位來自外地的買家正仔細檢查著牛的健康狀況和體格。

“大灣區的利好政策很多,未來一定會進一步釋放,推動廣東經濟邁向更高水平。”鍾淑如說,“這種情況下,湧入廣東的人口數量也會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消費需求和市場潛力將更加巨大。”韌性廣東,盡藏煙火中。

關聯閱讀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唐瑞謙

攝影:柯學潛 李卓然 謝進揚

編輯 黃嬋 鄭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