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中药炮制对其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的作用探讨

来源:时间:2025-04-22 02:38:20

中藥需經過炮製方可入藥,中药作用中藥炮製將傳統中醫藥理論作為基礎,炮制根據藥材的化学性質以及配藥、製劑和臨床應用的成分床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製藥方式,堅持辨證原則對中藥予以加工和處理。及临中草藥經過不同方法加工後,探讨其化學成分會出現一定的中药作用變化,進而影響其藥理作用、炮制藥物毒性、化学臨床療效。成分床中藥藥物性質、及临炮製方法以及治療需求的探讨差異化使得中藥炮製技術不斷發展。鑒於此,中药作用為滿足臨床以及人們對中藥的炮制需求,本文總結歸納了中藥炮製前後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的化学變化,針對中藥經過炮製的效用予以探討,以期為中藥的合理應用和中藥現代化提供科學參考。

中藥炮製是在中藥理論基礎上,依據臨床要求和中藥自身特點的差異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製藥技術。中醫臨床用藥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有些藥材必須經過加工才能使用,而中藥經過加熱和添加輔料後,其化學成分可能會出現變化,有些成分可能呈現量的變化,有些成分可能呈現質的變化,不同的化學成分讓藥物本身的藥理作用出現變化。不同的藥理作用必須有其依賴的物質基礎,在長期的實踐中,古人總結出炮製理論,認為炮製中藥可以降低中藥的毒性,提高中藥的療效,糾正中藥的氣味,改變中藥的性質。隨著現代醫學技術與科學分析方法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者對中藥炮製機理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

1.中藥炮製對其化學成分的影響

(1)中藥炮製化學成分的量變

針對補骨脂不同的炮製品化學成分進行比對,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予以測定,和正常的生品相比,酒炙品與鹽炙品所呈現的補骨脂酚含量有所降低,說明不同的炮製手段能夠影響中藥成分數量的改變;但鹽炙品中補骨脂素與異補骨脂素的含量相較其他炮製品數量顯著提升,由此證明在不同炮製方法下,同一組藥物中的化學成分會有所變化,麵對患者病症對於藥效的需求,臨床應用時應嚴格把控中藥炮製的方式,對其炮製後成分的含量予以明確,方可為患者用藥。相關研究顯示,使用醋製與蒸製方式對人參予以炮製,檢測其化學成分可知,與生品相比較,蒸製與醋製人參中蔗糖、葡萄糖、精氨酸的含量均呈現顯著的減少,而醋製人參中果糖、葡萄糖以及乳酸鹽的含量與蒸製方式相比變化程度更為明顯。

(2)中藥炮製化學成分的質變

有學者表示,選取不同地域的草烏,對其進行炮製後,草烏中的雙酯型生物堿含量均呈現降低情況,其中四川產草烏炮製前雙酯型生物堿含量為0.4405mg/g,炮製後雙酯型生物堿含量為0.1553mg/g;新疆產草烏炮製前雙酯型生物堿含量為6.0910mg/g,炮製後雙酯型生物堿含量為2.3257mg/g;吉林產草烏雙酯型生物堿含量為1.2328mg/g,炮製後雙酯型生物堿含量為1.0073mg/g。其研究結果表明在炮製工藝下,烏頭類藥物的毒性會有所降低,藥物本身的屬性出現了改變,也就說明中藥炮製會對中藥化學成分造成質的變化,而其工藝不僅能夠擴展用藥的範圍,更為患者用藥安全提供了保障。

2.中藥炮製的作用與效果

(1)藥物毒性的降低

藥物治療疾病的本質實際就是以偏治偏,中藥的偏性實際就是毒性,利用有毒的中藥之偏來糾正人體之偏。對中藥的臨床使用來說,通過中藥炮製實現解毒十分重要,選擇高效液相色譜法和代謝組學等分析的技術,可以有效且客觀的研究出中藥炮製能起到的減毒作用,以此為臨床用藥提供更具安全性的依據。據相關學者的實驗顯示,HPLC-MS測定出芫花炮製前後的化學成分中,芫花酯甲的含量發生了明顯下降,換言之,對芫花進行中藥炮製可大幅減少該藥物的毒性。

(2)藥物效果的增強

不同的中藥所展現的性能也有所不同,針對藥性較盛藥物所產生的不良反應,需通過炮製的方式來對其偏性加以降低和抑製,例如,黃連性苦寒,若給予薑為輔料進行炮製則能顯著緩解苦寒的功效。此外,給予患者單一藥物治療的過程中所獲得的療效也具有單一性和局限性,若與其他輔料相互配合,則可使其發揮性味、功效以及副作用等方麵的作用。與主藥協同調節,使中藥的毒性降低,最大程度實現藥物療效,對輔料的選取和炮製的時間、溫度的要求都極為關鍵。

(3)中藥藥性的改變

一味中藥可能產生多種臨床效果,這是因為中藥裏麵含有許多藥效成分所致,不過,臨床治療的過程中主要以患者病情為第一臨床選擇,往往不需要中藥中的全部藥效,因此,經常需要通過炮製的方式來降低其藥性。具體來說就是以加熱等方式添加部分輔料以此改變中藥原本的藥性以及藥物中的化學成分,最終達到增加或降低藥物藥效的目的。中藥炮製實質就是依托於外部的條件與手段來改變藥性,使一部分作用進一步增強,一部分作用得以降低,使藥性達到適中的效果。增強藥性是指通過以熱製熱和以寒製寒的方式來改變“熱者益熱”“寒者益寒”現象,例如生黃連的苦寒藥性極強,清心火的效果非常理想,不過通過添加醋與膽汁翻炒後則寒性進一步提高,可有效去除肝膽之火;減弱藥性則是采用藥性相反的熱性輔料來炮製,使藥物自身的藥性得以改變;逆轉藥性也是中藥炮製造成的結果之一,許多中藥經過了炮製藥性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例如地黃經過了清蒸或酒灸則其藥性就會發生完全改變,熟地黃藥性溫和,能很好地治療月經不調、肝腎陰虧等疾病。

3.中藥炮製過程的實踐

(1)嚴格控製淨選

中藥采摘於大自然,在采摘的過程中難免會摻雜腐爛、變質的藥材,或者藥材中帶有泥土,因此應嚴格對淨選環節予以控製。同一種藥物入藥的位置不同,所產生的藥效也不同或者是截然相反的,如山茱萸果肉在遺精與滑精方麵的治療效果顯著,但山茱萸果核的藥用價值有所不同;如蒲公英在采摘中帶有泥沙與雜草,在淨選環節應予以認真的選擇,進而保證藥效的發揮。

(2)統一飲片切製

物理學擴散原則指出,物質擴散量和顆粒的半徑數據之間是反比關係,因此飲片如過厚,則不容易透心,如粗糙飲片中的生熟地塊和首烏塊,其飲片大小對有效成分的煎出情況具有明顯的關係,而飲片如過於薄,則會在煎煮的過程中出現糊化的現象,進而影響中藥藥效的煎出。

(3)固定輔料標準

炮製輔料是指對具有輔助作用的附加物料予以加工,通常可以達到增強藥物效果、降低藥物毒性,或者改變主藥理化性質等作用。敷料種類較多,可分為液體輔料與固體敷料,如酒、醋、生薑汁、蜂蜜等為液體輔料,稻米、豆腐、白礬、滑石粉等為固體敷料,在對輔料炮製的過程中,應明確輔料的藥性和目的,嚴格把控輔料的數量、液體輔料的濃度以及固體輔料的存放時間等,炮製過程中出現的任何差錯,都有可能導致中藥炮製的質量,進而影響整體的藥物效果。

4.結論

中醫藥作為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原創性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重要的生態資源以及具有巨大潛力的經濟資源,在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近年來,我國對中醫藥的作用日益重視,力求推進中醫藥振興,更好的為建設健康中國服務。現代研究表明,中藥化學成分的變化主要利用分解、氧化、置換等途徑完成量變與質變,量變為溶解度與浸出量的提升或者下降,質變為化學成分的分解或者轉變成分,在其化學成分變化的過程中中藥的毒性、氣味以及藥性等方麵會出現相應的轉變,因此,中藥炮製能夠通過不同手段和工藝促使中藥發生量變與質變的化學變化,進而改變其藥理作用,臨床效果以及適用範圍,對中藥現代化研究進程具有顯著的推進效果,可利用嚴格控製淨選、統一飲片切製、固定輔料標準等方式炮製更為優質的中藥,進而更好的為臨床用藥所服務。

綜上,中藥炮製能夠影響中藥生品的化學成分,並與臨床用藥之間存在緊密的關係,需關注中藥炮製工藝與質量,在炮製過程中結合中醫理論與臨床實際,利用現代化的科學方式推動中藥炮製的發展。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年10月,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補骨脂素黃連熟地黃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