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美食是營造節慶氛圍的重要元素,廣東鄉村的别样美食,更是滋味一種地域文化的生動體現。這個春節,村我們開設“我在廣東鄉村過大年”專欄,广州選取廣州、繁华湛江、年道茂名、道美梅州等地代表,食中以年菜、年魚、地方特色風俗、美食打開廣東鄉村大年。敬請垂注。
歲月更迭,萬象更新,乙巳蛇年在濃濃的喜慶中到來。華南地區最大的城市廣州,此時卸去了往日的繁忙喧囂,大街小巷洋溢著迎接新年的喜悅。
作為千年商都、美食之城,廣州曆來是人文物流薈萃之地,在這舉國歡慶的時刻,多種風味的美食各擅勝場、精彩紛呈,共同描繪出幸福美滿的節日景象。
2025年,到廣東鄉村過大年,廣州同樣是不可錯過之地,在城中和市郊的眾多“鄉村”,雖然已遠離農業,卻依然保留了多年的民俗傳承。在繁華的都市之中,一場場慶祝活動接連上演,人聲鼎沸、煙火歡騰,把過年的的氣氛烘托到頂點。
美食薈萃
共繪幸福美滿景象
在有“美食之都”稱號的廣州過年,必然少不了各種“吃”。廣州地區的鄉村,既有氣候溫暖、物產富饒之優勢,更得商業發達、流通繁榮之便利,在“講飲講食”方麵獨有心得。
春節時期,一道道應景美食擺上餐桌,令人目不暇接、食欲大開。同時,廣州也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菜係文化,多種風味的美食各擅勝場,共同描繪出幸福美滿的節日景象。
白切雞,無雞不成宴,是廣東人刻在骨子裏的執念。正宗的白切雞經過“三浸三提”,雞肉皮黃肉白,肥嫩鮮美。在廣州人的餐桌上,一隻靚雞是絕不可少的標誌菜品。
豬手,年節慶典,豬手是廣州人宴席中不可缺少的一道菜。廣州人隻將豬前蹄稱為豬手。豬手有“就手”的粵語諧音,以豬手搭配生菜,肉香與爽脆混合,口感絕佳。
魚類,廣州人極擅食魚,地處全國水產品集散地,廣州人的餐桌上少不了各種魚,無論是清蒸、紅燒、燜煮、煎製,都是過年餐桌上的保留菜品。熱氣騰騰的魚擺上桌,大家在笑聲中紛紛下箸,舉杯相碰,幸福感油然而生。
盆菜,鮑魚、海參、對蝦、銀耳、冬菇、腐竹、馬蹄……層層疊疊的食材共融一盆,材料豐富的大盆菜是珠三角地區獨具特色的菜品,在過年的餐桌上,一份盆菜是美味的呈現,更是令人難忘的鄉情。
燒臘,廣州人俗稱“斬料”,春節的餐桌上,必少不了燒臘拚盤,燒鵝、叉燒、燒肉、油雞……各種燒臘美食令人垂涎,為這個節日增色添彩。
寓意滿滿
美食傳承鄉村文化
大“雞”大利、年年有“魚”、橫財就“手”、發財“蠔豉”……廣州人過年尤其講究“好意頭”,每一道菜品背後,必有講究。
廣州地處珠三角核心位置,商業發達、文化繁盛,廣州的鄉村自古以讀書為傳統。在濃厚的文化熏陶下,人們重視鄉土,對家族興旺給予厚望。逢年過節,闔家團聚,即便許多鄉村已逐漸融入城市,其美食傳統不僅沒有消散,反而不斷傳播,成為廣州這座城市的獨特符號。
在年節時期,除了每日正餐,人們製作出多種茶點小吃,並賦予了滿滿的美好寓意。油角像金燦燦的月牙,以花生碎、芝麻等為餡料,外酥內甜,好吃得停不了嘴,象征幸福快樂;笑口棗粘滿芝麻,表麵一道“開裂”就像哈哈大笑,笑臉迎新春;經典零食煎堆,充滿酥香,稱為“煎堆碌碌、金銀滿屋”。還有蛋散、年糕、雞仔餅、薑撞奶、馬蹄糕……
豐富多樣的美食,從鄉村傳入城市,從民間手藝發展成美食地標,傳遞著悠久、純真的鄉情。即便在繁華的都市,人們依舊保持著這份情感,並不斷凝結,在這個最值得紀念的節日,寄托在充滿心思的美食當中,成為廣東鄉村文化的寶貴傳承。
“年味”濃鬱
古老民俗煥發新生
在中華文化中,春節是最隆重的節日。《說文解字》裏說“年,穀熟也”,寓意五穀豐登,農村是“年文化”的最早載體,在辭舊迎新之際,也是人們追溯情感的起源之地。
醒獅迎街采青、星空篝火晚會、“藝”起尋古韻……去年春節期間,在有700多年曆史的花都區炭步鎮塱頭村年味濃鬱,古巷老屋間,處處張燈結彩、喜氣洋洋。在增城派潭鎮,舞貔貅、舞漁燈、客家山歌等民俗表演吸引了八方遊客。在從化區江埔街鳳院村,有800年曆史的古村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數百名宗親和遊客聚集,舞獅、擲彩門等傳統活動持續上演,新春民俗節慶活動達到高潮。
今年1月,多場新年文旅活動番禺沙灣古鎮上演,多種非遺文化閃亮登場,在歡快的樂曲聲中,係列活動將一直延續到春節。行走在廣州的鄉村,處處可見濃鬱“年味”,房前屋後響亮的炮仗,熱鬧的醒獅和歌舞,祠堂前的祭祖煙火,極具特色的嶺南鄉村民俗不斷延續傳承,生命力愈加強勁。
2025年來廣東鄉村過大年,廣州絕對是你不可錯過的地方。
指導:彭進 庹朝均
統籌:楊玲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 孫歲寒
編輯:溫誌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