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遂溪縣北坡鎮文化廣場化身"甘薯產業會客廳",甘薯廣東·遂溪甘薯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第二屆甘薯文化周在萬畝薯田環繞中盛大啟幕。百亿作為全國冬種甘薯核心產區,甜蜜遂溪以"產業+文化+科技"的产业創新組合拳,向來自全國30餘家采購商、再启科研機構及媒體代表,新篇全景式展現全產業鏈發展成果。遂溪活動現場達成21項戰略合作,甘薯百萬噸級鮮薯集散中心與精深加工產業集群的百亿協同發展格局正式形成。
全產業鏈賦能縣域經濟
產業規模全國領跑
在火山富硒土壤與現代農業科技的深度助力下,遂溪40萬畝冬種甘薯田創造著"30億產值+百萬噸產量"的产业產業奇跡。通過構建"種苗研發-規模種植-冷鏈物流-精深加工-品牌營銷"全產業鏈條,再启全縣已培育近2000家新型經營主體,新篇形成覆蓋16個鎮街的遂溪產業矩陣。
活動現場,16個鎮級檢測站授牌成立,與廣東農科院共建的南繁種業創新園同步啟動。接下來,該縣將強化要素保障,厚植農業新質生產力,深化產學研科技合作,全麵實施遂溪甘薯“強芯工程”,加快推進南繁種業創新園、南方紅薯種芯科技中心等項目建設。加強綠色高效示範基地建設,推進甘薯產業綠色高產高效發展。推行“金融+科技+農業”模式,為甘薯產業注入金融“活水”,進一步強化科技和金融的雙輪驅動。
一批檢測站掛牌成立
一批檢測站掛牌成立
沉浸式體驗重構產銷模式
五感盛宴激活消費
文化周創新打造"可看可品可玩"的沉浸場景:粵菜大師以甘薯為原料創作的36道創意料理,從薯泥拿破侖到火山熔岩芝士撻,顛覆傳統認知;非遺工坊內,彩紮技藝與甘薯元素碰撞出文創潮玩;田間音樂會則讓消費者在星空下體驗"從土地到餐桌"的完整故事線。
此外,30位本土"甘薯達人"通過抖音、快手等平台開展48小時不間斷直播,實現"地頭到雲端"的產銷直連。京東雲倉係統的接入使物流效率提升40%,當天即達成超萬單預售。特別設立的"產業大腦"數字大屏,實時滾動著全球價格指數和物流動態,彰顯智慧農業新圖景。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總經濟師鄭誌雄,充分肯定了遂溪甘薯產業發展取得的成就,認為遂溪全方位構建了甘薯全產業鏈發展格局,為全省鄉村產業振興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寶貴經驗。他指出:"遂溪模式的可貴之處在於破解了農業產業三大痛點——通過種業創新解決源頭競爭力,借力金融工具突破資金瓶頸,依托文化IP塑造品牌溢價。這種'三產融合、六次產業'的發展範式,為縣域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鮮活樣本。"未來廣東要堅持以農業高質量發展為核心任務,全方位、多層次為包括遂溪甘薯產業在內的全省農業產業賦能。
隨著"強芯工程"二期啟動,遂溪計劃三年內實現脫毒種苗全覆蓋,同步建設國家級甘薯質量檢測中心。在"百千萬工程"政策東風下,這個曾以製糖聞名的"中國第一甜縣",正以小紅薯撬動大產業,書寫著鄉村振興的新答卷。
撰文:徐建華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