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沫
越來越多的下乡潮餐飲連鎖品牌,正在加速湧入縣城。餐饮业
過去一年,掀起包括肯德基、下乡潮麥當勞、餐饮业瑞幸等巨頭都在加快向低線城市滲透,掀起連曾經高高在上的下乡潮星巴克也開始融入小縣城,甚至開進了村裏。餐饮业
消費側,掀起“縣城貴婦”“縣城婆羅門”也開始複製起了一線中產生活,下乡潮縣域消費崛起,餐饮业大城市和小縣城的掀起消費邊界逐漸消融。
種種跡象表明,下乡潮縣城,餐饮业已成為餐飲業的掀起下一個增量市場。
連鎖餐飲,開啟“城鎮模式”
今年春節,在廣州工作多年的李勇(化名)回到了廣東韶關老家,發現印象中的小縣城已經大變樣。
在韶關曲江區馬壩鎮街道兩旁,已經出現了喜茶、奈雪、霸王茶姬、滬上阿姨、茶理宜世、茶百道等一眾連鎖茶飲品牌,有些茶飲店甚至門挨門開店。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居住在廣西藤縣的小小(化名)也表示,如今,在藤縣的中心—文化廣場附近,已開出不下20家茶飲店,包括喜茶、爺爺不泡茶、霸王茶姬、蜜雪冰城、滬上阿姨等,其中僅蜜雪冰城就有不下四家。
連鎖茶飲品牌加速攻占縣城的同時,一批咖啡品牌也在縣城掀起了凶猛商戰,從一線城市的核心商圈,逐漸蔓延至下沉市場,甚至是縣城鄉鎮地區。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極海品牌監測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7月底,瑞幸在中國大陸區域的門店已逼近2萬家,其中縣域市場的門店占比達到23%。也就是說,截至去年7月底,瑞幸在縣域市場的門店數已經達到4600家。
曾經“高高在上”的星巴克,也在加快“向下”。據星巴克2025年Q1財報顯示,星巴克中國最新門店總數為7685家,突破了1000個縣級市場。
除了茶飲與咖啡,西式快餐、火鍋等餐飲品類也在積極探索“城鎮模式”。
2024年,肯德基加快推動了門店向鄉鎮拓展。百勝中國2024年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底,肯德基門店總數達到了11648家,已覆蓋超過2200個城鎮。如今無論是在新疆阿勒泰地區的小村莊,還是山東威海某小鎮的山海邊,都能看到肯德基的身影。
海底撈於去年開放加盟,也被業內認為是在為加碼下沉市場做準備。海底撈2024年度業績報告中也提到,自2024年初啟動加盟業務以來,下沉市場展現強勁需求,超70%的加盟申請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其中有不少來自縣級城市。
縣城,將是餐飲增量的核心戰場
餐飲巨頭們為何紛紛開啟“下鄉潮”?背後絕非隻是簡單的商業版圖擴張。
綜合目前縣域市場的消費力、消費習慣,以及經營成本等因素,可以看到,縣城,已經成為當下餐飲業挖掘增量的重要渠道,甚至可能是未來幾年核心增量來源。
為什麽?
首先,縣城人口基數大,且消費力旺盛。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縣域常住人口約7.48億人,常住人口超過80萬人的縣域共有208個,占總數的11%。人口數量多,總體的餐飲消費需求自然不弱。
同時,縣城居民的收入以及消費能力也在不斷提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3%,高於城鎮居民的4.4%。
收入的增長直接會帶動消費能力的提升。2024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增5.1%,其中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實際增長5.8%,超過城鎮居民。
有需求,有能力消費,縣城自然就成為了餐飲消費的沃土。麥肯錫也預測,到2030年,中國有66%的個人消費增量將來自縣城。
其次,居民品質意識覺醒,為品牌下鄉帶來新契機。
數字化時代,互聯網大幅縮短了信息差。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國城鎮網民規模7.95億,占比71.8%;農村網民規模3.13億,占比28.2%,城鎮、農村互聯網普及率分別為85.3%、67.4%。
互聯網的普及,讓縣城居民完成了消費認知升級,縣城年輕人的品牌意識覺醒,越來越多縣城消費者開始對生活品質有更高追求。
而這也為連鎖餐飲品牌進駐縣域市場打下基礎,不用再對消費者進行市場教育。且連鎖品牌有著成熟的運營模式,從店鋪裝修、服務流程到產品品質管控,都有標準,能讓消費者享受到穩定一致的消費體驗。
再加之,縣城居民的社交需求增加,他們會更青睞品質更高、勢能更強的連鎖餐飲品牌。畢竟在縣城這種消費觀單一的環境下,很多消費者可能會因為別人的眼光而消費,而品牌就代表了身份、代表了可靠。所以,在進行消費決策時,他們也會更傾向於選擇連鎖品牌。
這些都為具備係統化運營能力的連鎖品牌創造了絕佳的時間窗口,也會驅動連鎖餐飲品牌在縣域市場高速增長。
第三,縣城具有成本優勢,餐飲經營壓力相對更小。
租金高、人工貴、食材成本居高不下,一直都是困擾餐飲品牌發展的大難題,一線城市尤其突出。
紅餐網此前的報道中就有提到,過去十年間,一線城市商鋪租金一路高歌猛進。
比如,深圳一些位置優越的商鋪,通常每年都會遞增8%-10%,合同期滿後,租金上漲20%以上的情況也很常見,部分旺鋪租金甚至翻倍。
廣州也是如此,紅餐網曾調查廣州天河南商圈租金發現,該商圈內,不少商鋪每平方米的租金高達千元以上,一間隻有50平的小店,在不計算十多萬的轉讓費的情況下,月租金去到了70000元/月。延伸閱讀:《0元轉讓,租金腰斬!大量餐飲旺鋪無人接手》
反觀縣城,房租成本明顯會更低。以河南省原陽縣官廠鎮的一家茶飲店為例,店主毛紅紅透露,這家60平的門店,年租金為3萬/年,單月月租就是2500元。而位於江蘇鹽城東台弶港鎮的一家雅克雅思,麵積約42平方米,一年房租為4.8萬元,店主黃河稱,月租金僅占月營業額的5%。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此外,縣城的人力成本也有一定優勢。在一線城市,由於生活成本高,餐飲從業者對於薪資的期望也相應較高。
以服務員這一基層崗位為例,在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月薪通常在5000-6000元左右,這還不包括社保、食宿等福利支出。而且,為了滿足餐廳的運營需求,可能還需要聘請更多的兼職員工來應對高峰時段的客流,進一步增加人力成本。
而縣城,生活節奏相對較慢、生活成本低,員工的薪資水平也低,餐飲店需要支出的人力成本自然就能減少。比如毛毛的奶茶店,店內隻聘請了2名員工,月工資在3000元,每月隻需要支出6000元的人員成本。並且,縣城的就業機會少,人員流動性低。這也意味著,商家無需頻繁投入時間和精力進行新員工招聘與培訓,節省了大量的隱性成本。
結 語
綜上所述,縣域市場的消費潛力巨大,再加上縣城本身的低房租、低人工等因素,都有助於連鎖品牌進行規模擴張,未來可能會帶動越來越多餐飲品牌加速“向下”。
不過,當大家都開始紮堆湧向縣域市場,藍海也就要變紅海了。最終,誰能在縣域市場中占據優勢地位,獲得更廣闊的增長空間,可能依然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