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红曲結果與分析
1、霉液紅曲黴產紅曲色素產量的酵产及稳究單因素試驗
(1)裝液量對紅曲黴液態發酵的影響
由圖1可知,隨著裝液量的色素不斷升高,紅曲黴所產紅曲色素的定性的研色價含量呈先增後降的趨勢;當裝液量為75mL時,紅曲色素的红曲產量達到最高,其色價值可達到279.60U/mL。霉液紅曲黴為好氧菌,酵产及稳究裝液量主要影響液體發酵培養基中的色素溶氧量,當其他培養條件相同時,定性的研隨著裝液量的红曲增加,發酵液中單位體積的霉液溶氧量下降,紅曲色素產量在一定程度上會有所下降。酵产及稳究付榮霞等研究發現,色素裝液量125mL/250mL時,定性的研紅曲黴產生的紅曲色素最高,總色價可達93.66U/mL。
(2)接種量對紅曲黴液態發酵的影響
由圖2可知,隨著接種量的不斷升高,紅曲黴所合成的色價含量先增大後減小,之後接種量繼續增大色價再變小;當接種量為7%時,紅曲黴所合成的色價含量達到最高,其色價值可達到373.55U/mL。接種量過少,菌體生長緩慢,發酵時間長,色素產量低;接種量過多,會導致發酵前期營養物質消耗過快,使發酵液體黏度增加,影響菌絲體生長劑色素的合成和分泌。因此,紅曲黴發酵產紅曲色素的最適接種量為7%。這與李慧等的實驗結果有所不同,李慧等的研究結果表明5%的接種量對紅曲黴液態發酵效果較好。
(3)培養時間對紅曲黴液態發酵的影響
由圖3可知,隨著培養天數的遞增,紅曲黴所合成的紅曲色素含量逐漸增高,當培養時間為7d時,紅曲色素的含量達到最大,其色價可達429.39U/mL;之後,隨著培養時間的延長,色素含量反而逐漸減少。估計是因為紅曲黴發酵培養到一定時間後,體係中的營養物質逐漸耗盡,導致紅曲黴生長緩慢,而紅曲色素的產量也隨之減少。因此選擇培養時間7d為最佳培養時間。而邱鵬等得到的最適培養時間為10d,紅曲黴發酵培養10d後,其紅曲色價可達112U/L。
(4)金屬離子對紅曲色素產量的影響
由圖4可知,與未添加銅離子的對照相比,加入銅離子後,色價隨銅離子濃度的增加而逐漸降低,表明發酵液中的紅曲色素產量減少,最後趨於平緩;加入亞鐵離子後,色價隨亞鐵離子濃度的增加逐漸增加,當亞鐵離子濃度達到0.01mmol/L時,色價達到最大值,為503.00U/mL;之後,色價隨著亞鐵離子的增加而逐漸減少;當亞鐵離子>0.02mmol/L,色價變化不是很大;與對照相比,發酵液的色價隨鐵離子濃度增加呈先增後降的趨勢,當鐵離子濃度為0.01mmol/L時,色價達到最大值,為512.33U/mL。
(5)維生素對紅曲色素產量的影響
由圖5可知,與對照CK(紅曲色素產量為476.40U/mL)相比,不同維生素對紅曲黴產紅曲色素的影響各不相同,維生素B1和維生素B3對紅曲色素產量有促進作用,維生素B5和葉酸對紅曲色素產量影響不大,而維生素H對紅曲色素的合成具有抑製作用。不同濃度的同一種維生素對紅曲色素產量的影響,都是先增後降;其中當維生素B1和維生素B3的濃度為0.03%時,紅曲色素的產量均達到最大,分別為647.02U/mL和635.26U/mL。這與楊成龍等得到的結果相一致。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中國食品添加劑》,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紅曲色素,亞鐵離子,葉酸,維生素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