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15年陳皮4桶+20年陳皮4袋+小青柑2桶+三寶紮1桶+2個杯子,一共隻賣138元,假冒皮你心動了嗎?假产竟
日前,有消費者向南方農村報記者爆料,地假稱其在微信“菊韻優選”小程序“一韻芳茗茶葉店”選購了一款138元的年份新會陳皮產品,到手後卻疑是网店万单“假皮”。記者查詢平台前端數據,销售新發現這家所謂的陈皮優質商家已累計售出新會陳皮超過450萬單,店鋪共上架13款產品,假冒皮其中11款為“新會陳皮”,以每單均價121元計算,銷售額已超過5.4億元。
小程序頁麵顯示該款產品已售超過50萬件
當記者收到產品時發現,產品包裝並沒有新會區所授權的“新會陳皮”商標標識。打開包裝罐後,能夠清晰看到號稱15年、20年的新會陳皮中夾雜著碎末,表皮黝黑且呈現明顯熏製痕跡,部分表皮還有不知名斑點,聞上去有一股刺鼻的味道,與正宗新會陳皮大相徑庭。
記者下單購買的產品表皮呈黝黑色
記者以消費者反饋產品情況為由聯係了“一韻芳茗茶葉店”客服。客服回應稱,店鋪所售陳皮均為“正宗新會陳皮”,年份和品質均有保證。對於記者所提出“產品外皮焦黑、紋路模糊”等問題,客服表示“可能是個別產品存在瑕疵,可以退貨退款。”
隨後,記者將所購買的產品交由新會陳皮行業協會認定的品鑒師張鑫(化名)鑒定。張鑫指出,其中無論是4款20年“新會陳皮”、4罐15年“新會陳皮”還是其餘幾款小青柑、三寶紮產品均不是由新會柑製成。
品鑒師認為記者所購買的產品與新會陳皮相差甚遠
“從品相上一眼就可以看出不是正宗的新會陳皮。”張鑫表示,新會陳皮的特點是皮相對較薄,且油胞數量多、油室飽滿,“而這些產品普遍皮非常厚,油胞數量非常少,油室小,而且表麵覆蓋有較厚的纖維,年份也絕對沒有所標識的那麽老。”他說道。
記者經搜索發現,“一韻芳茗茶葉店”經營主體武夷山明哲茶業有限公司曾在2020年因“經營標簽內容虛假茶葉行為”被武夷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處罰。而且從收到的“新會陳皮”包裹快遞單號上可以看到,該包裹從福建省南平武夷山海絲茶文創園寄出,而產品包裝標識顯示生產商分別來自福建泉州、江門台山等地。
快遞信息顯示包裹由福建省南平市寄出
號稱“正宗新會陳皮”,卻不是由新會發貨,也不在新會生產,怎麽回事?
記者從企查查搜索發現,產品標簽注明的生產商江門市尚x陳皮茶業有限公司實際位於台山郊區,注冊資本600萬元,2023年實際參保人數僅1人。在淘寶平台,該企業也有店鋪,標注為“14年老店”,但僅有一款“新會小青柑”產品上架,0人付款。
隨後,記者根據地圖導航找到了江門市尚x陳皮茶業有限公司,見到此處為五金廠,未見到尚x公司的標識。眼下並非采柑開皮季節,工廠內沒有過多的忙碌跡象,但門口有序堆放著數個黃色果筐。記者隨即以采購商的身份聯係尚x公司相關負責人拿貨。該名負責人發給記者的圖與平台售賣的產品不一致,且聲稱並不了解“一韻芳茗茶葉店”的具體情況。
尚x陳皮茶業工廠門口堆放的數個果筐
事實上,在某社交平台,已有不少消費者反映在“菊韻優選”購買新會陳皮存在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等問題。這些消費者指出,他們在購買時看到平台上的銷量和“好評如潮”,便放心下單,但收到的產品卻是“假皮”。對於此類情況,記者聯係了“菊韻優選”平台客服,針對買到假冒偽劣產品要求10倍賠償,以及平台對商家銷售的產品有沒有監管義務和爆款產品、優質商家標簽如何認定等問題,平台客服選擇避而不答。
社交平台上不乏對“菊韻優選”的問題反映
延伸
誰來為消費者保駕護航?
138元下單購買的“新會陳皮”收到貨後“一眼假”,為什麽還有這麽多人上當受騙?家中世代從事陳皮生意的企業家楊誌(化名)告訴記者,低價吸引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是很多消費者對正宗新會陳皮的認識、了解不足。
楊誌解釋,正宗的新會陳皮“皮薄、油胞多、香氣濃、藥用價值高”,需要經過嚴格的采摘、晾曬、陳化等工序,曆時多年才能形成。然而,許多消費者對於新會陳皮的鑒別能力較弱,難辨真假。“消費者知道新會陳皮好,想買新會陳皮,但是又不知道新會陳皮到底是什麽樣子,很容易被一些不良商家鑽空子,用低價誘惑消費者購買以次充好的假冒偽劣產品。”楊誌說。
“一韻芳茗茶葉店”多款新會陳皮產品銷售量均超過50萬件
新會柑是新會陳皮的唯一原料。新會陳皮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僅限於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會城街道辦、大澤鎮、司前鎮、羅坑鎮、雙水鎮、崖門鎮、沙堆鎮、古井鎮、三江鎮、睦洲鎮、大螯鎮等11個街道辦事處、鎮和圍墾指揮部現轄行政區域。這些區域土地租金較高,核心產區地租往往一畝達上萬元。
楊誌算了筆賬:在三線產區,如果種植10多畝,一年要投入約20萬元。而新會柑種植後要三年才能摘果,即是說,種植新會柑的前三年就要投資60萬元,這期間沒有產出。若是再加上采摘、開皮、晾曬、陳化等一係列繁瑣工序以及儲存成本,正宗的新會陳皮價格自然不菲。“像15年、20年的新會陳皮,每斤的價格都在上千甚至上萬元。”
“在購買新會陳皮時,一定要選擇正規渠道和信譽良好的商家,不要被低價所誘惑。”業內人士提醒,廣大消費者要學會辨別新會陳皮的品質,可以通過觀察其外觀、聞其氣味、嚐其味道等方式進行初步判斷。對於商家提供的所謂“爆款”“優質商家”等標簽,也要保持警惕,多方核實後再做決定。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唐瑞謙 鄭少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