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高纯乙烯利的合成工艺

来源:时间:2025-04-22 03:14:33

乙烯利是高纯工艺一種重要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化學名稱2-氯乙基膦酸,乙烯在我國有50多年的合成使用曆史,其廣泛應用於水稻、高纯工艺小麥、乙烯高粱、合成棉花、高纯工艺油菜、乙烯甘蔗、合成番茄、高纯工艺香蕉、乙烯菠蘿、合成蘋果、高纯工艺橡膠、乙烯煙葉等糧食及經濟作物。合成

本文以環氧乙烷和三氯化磷為起始原料,將常壓酸解工藝改為加壓酸解工藝,提高了乙烯利含量。

1.合成反應原理

目前國內外成熟的乙烯利工業化生產方法就是三氯化磷與環氧乙烷路線,反應方程式如下:

2.實驗部分

2.1主要原料

環氧乙烷,≥99.9%,工業品,南京揚子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三氯化磷,≥99%,徐州建平化工有限公司;氯化氫,≥99.9%,山東順誠化工有限公司。

2.2主要儀器

500mL哈氏合金高壓反應釜、500mL不鏽鋼高壓瓶,威海匯鑫化工機械有限公司;YRE-202B型旋轉薄膜蒸發器、DF-101S型磁力攪拌油浴鍋、PLSB-5L型低溫冷阱、循環水真空泵,鞏義予華儀器公司;Agi-lent6890N型氣相色譜儀,安捷倫公司。

2.3分析方法

三氯化磷:HG/T2970-2009規定的方法;環氧乙烷:GB/T13098-2006規定的方法;氯化氫:GB/T14602-2014規定的方法;乙烯利原藥:GB24750-2009規定的方法。酯化反應的中間體三酯和重排反應的中間體二酯的控製采用氣相色譜法進行跟蹤分析,三酯的反應跟蹤,氯離子含量≤0.3%,雙酯含量≤2%,可停止反應;二酯的反應跟蹤,三酯含量≤0.3%,可停止反應。

2.4操作步驟

2.4.1酯化

裝配好實驗儀器和氮氣置換。在250mL燒杯中稱取150g三氯化磷,氮氣保護下倒入500mL四口燒瓶中。冷阱溫度設定為-5℃,當燒瓶內料溫降至10℃時,啟動循環齒輪泵至正常,再打開計量稱上的環氧乙烷鋼瓶閥門,開始通入環氧乙烷,反應溫度10℃~40℃,直至通入環氧乙烷145g。環氧乙烷通完後保溫1h,取樣分析氯離子≤0.3%,然後把物料轉移至另一個500mL的四口燒瓶中,再把溫度調至40℃保溫6h,酯化反應結束,取樣化驗分析三酯含量。

2.4.2重排

前述反應好的三酯連同500mL四口燒瓶一起放入旋轉薄膜蒸發器中,啟動真空泵,-0.09MPa下抽真空10min。接著把裝有三酯的500mL的四口燒瓶放入磁力攪拌油浴鍋中,氮氣保護下140℃~200℃保溫1~19h,重排反應結束。反應終點控製以化驗分析三酯含量≤0.3%為準,然後物料降至常溫取樣化驗分析二酯含量。

2.4.3酸解

把重排得到的二酯轉入500mL哈氏合金高壓反應釜中,釜溫至90℃時,通入氯化氫氣體,壓力控製在0.3~0.6MPa。當物料溫度升至130℃~160℃時,保溫15~30h。保溫結束後抽真空30min,抽真空時,物料底通氮氣鼓泡,然後降溫至80℃,取樣測乙烯利含量。

3.結果與討論

3.1酯化反應

實驗中發現環氧乙烷的通入方式對反應影響很大,開始是把環氧乙烷直接通入四口燒瓶中,反應慢;後改成文丘裏管吸入環氧乙烷,反應速率提高了幾倍。

另外,酯化反應溫度對三酯含量也有較大影響,溫度高,反應快,但環氧乙烷活性高,不穩定,高溫能加劇環氧乙烷的副反應,使三酯含量下降。經過綜合考慮,酯化反應溫度為25℃,既能保持較快的反應速率,又能保證三酯的含量。

3.2重排反應

從實驗結果看,高溫反應速率快,但二酯含量低,說明高溫下副產物較多。因此重排反應宜采用低溫,且溫度控製在150℃最佳,不但二酯含量高,而且重排反應溫和,重排反應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反應時間雖然長一些,但可以接受。

3.3酸解反應

溫度對酸解反應來說十分重要,實際上酸解反應是分兩步進行的,第一個氯化氫與二酯反應相對容易,第二個氯化氫的反應比較困難,因此初期的反應溫度可以低一些,後期酸解反應溫度一定要升高。有關文獻報道的酸解溫度是150℃~160℃,但是我們經過反複實驗,確定酸解溫度140℃~150℃最優。

我公司的乙烯利酸解工段曾經采用常壓酸解工藝,酸解釜為5000L搪瓷釜,產品含量僅82%;新建裝置改為加壓連續酸解工藝,酸解釜10000L搪瓷釜,酸解壓力0.4MPa,溫度145℃,乙烯利產品含量92%以上,與小試結果吻合。

4.結論

(1)通過對乙烯利三步反應的探索以及工業化生產裝置的應用,乙烯利生產的最佳工藝條件是:采用文丘裏管加料,酯化溫度25℃,重排反應溫度150℃,酸解反應溫度145℃,酸解反應壓力0.4MPa,乙烯利含量達到92%以上。

(2)三氯化磷和環氧乙烷生成三酯的反應用文丘裏管能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可能是文丘裏管使參與反應的兩種物料瞬間完成了混合,兩種物料分子之間的碰撞幾率加大,從而加速了反應速率;另外,反應物料的快速混合使局部反應溫度過高的問題得到了改善,因此三酯的含量也有明顯提高。

(3)酯化反應溫度高,反應快,可縮短反應時間,但對三酯的含量不利。另外,在實驗中發現,酯化反應溫度一旦超過40℃,三酯的顏色發黃,因此酯化反應的溫度不宜高。

(4)有文獻報道,酯化反應環氧乙烷與三氯化磷的配比是環氧乙烷過量5%~10%,但實驗證明,環氧乙烷與三氯化磷等摩爾就行,這樣可以節省原料。我公司乙烯利新建裝置就是按等摩爾投料操作的,運行情況正常。

(5)重排反應以低溫長時間為宜,這樣操作得到的二酯質量好,同時提高了反應的安全性。另外,理論上三酯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氯乙烷有利於反應,故我們在三酯中加了8%的二氯乙烷進行驗證,沒有見到明顯的效果。

(6)酸解反應也是以低溫長時間為宜,因為溫度高會造成產品顏色加深。酸解反應的壓力0.4MPa為最佳,再增加壓力,對乙烯利含量的提高沒有太多幫助,反而會增加電耗,增加設備泄漏的可能性。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安徽化工》,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乙烯利環氧乙烷氯化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