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連州菜心上市旺季,麵對1萬餘斤的上市升级日采收量,連山蔬菜種植大戶肖霞既喜又愁。连山作為秋冬時節的新谱限定美味,連州菜心以甜嫩脆爽出名,菜是菜心产区“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然而,集中今年受氣候等因素影響,各植期的菜心上市時間發生“撞車”。在階段性供大於求的情況下,連山產區如何發揮優勢、“玩轉市場”,實現菜心產業高質量發展?
肖霞提到,早熟品種的連州菜心已收割六輪。
“種”選優
“冬閑田”變身“增收田”
諸多連州菜心產區中,連山是“急先鋒”。
作為粵北高海拔區域,清遠連山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年溫差大,是連州菜心的早熟品種產區。9月下旬,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蓮塘村已有菜心搶“鮮”上市,比生產旺季早了2個月。
連州菜心喜涼,但僅有“早”的先天優勢,不足以讓連山脫穎而出。縱觀清遠市17.3萬畝的連州菜心種植麵積,連山僅有1.15萬畝。特別是近年來,氣候變化等因素使得不同熟性品種的成熟期重疊,衝擊著連山的菜心產業。
如何破題?推動連山菜心產業發展,需要在“優”字上做文章,選育優質新品種。為連山帶來改變的,是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的專家團隊。2023年開始,該所選育的“粵薹”係列品種和配套技術在清遠市“三連一陽”地區示範推廣。
其中,“粵薹5號”可謂是後起之秀,以口感爽脆、色澤油綠等特點受到消費市場歡迎。連山豐樂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肖霞表示,目前在豐樂蓮塘農業連片示範基地規劃出20畝地,試種“粵薹5號”,希望能在中晚熟植期豐產又豐收。
“110畝地,每天采收3千斤,去年賣了90多萬元。”連山眾創農貿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李之陽決定,今年繼續在小三江鎮擴種連州菜心。記者獲悉,目前,300畝地已全部播種完畢。“都是種的‘粵薹4號’,這個最甜。”看準連山晝夜溫差大的優勢,李之陽結合當地實際,選擇可溶性糖含量更高的品種,進一步打造產區特色。
11月20日,在小三江鎮中和村,300畝“粵薹4號”連州菜心完成播種。
跑贏市場,還需要“後天發力”,從粗放式種植向標準化管理轉變。組織觀摩、提供種子、租借農機、指導病蟲害防治......作為連州菜心6個示範基地之一,連山豐樂蓮塘農業連片示範基地著力推動相關農業標準。“我們的出發點是去探索,普通農戶在普通的黑土地上,能否種出好菜心。”肖霞表示,通過精細化管理提升標準化種植水平,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冷”為先
多設備激發新動能
預冷、分揀、包裝......在連山豐樂蓮塘農業連片示範基地的車間,工人們將預冷的菜心從冷庫裏取出,新鮮美觀者盡快碼齊進貨運車,略有瑕疵的則進入二道車間,等待後續加工。這樣的忙碌將持續整個采摘季。
“產業發展還是得靠產業的配套才能走得更遠。”10月底的一天,肖霞在朋友圈寫下這段文字。她告訴記者,相較往年,早熟菜心的生長期縮短了10天左右,“廣東遲遲不入冬,天熱的話菜心長勢太快,出市場的速度壓根跟不上。如果在空調房分揀,菜心很快就會失去水分。”
已經分揀好的連州菜心,將通過貨車運往廣東其他地區,為消費者帶去連山美味。
冷鏈是打通菜心上行通道必須跨過的門檻。今年,肖霞決心租下縣裏的冷庫,連同基地原有的幾個冷庫,目前的庫容共約650立方米。“有了冷庫,發貨才有保障。去年才種了100畝菜心,今年基地擴種到300畝,5個冷庫才夠用。”保鮮難題之外,外運也是連山菜心產業發展的一大掣肘。10斤菜心從連山運往珠三角地區,快遞物流費用約在28元左右,平均每斤菜心的物流成本高達2.8元。
開展精深加工,成為消化新鮮菜心、增加菜農收益的有效途徑。終日運轉不停的烘幹機等設備,是延長菜心產業鏈的關鍵一環。記者了解到,有不少菜農提前向肖霞預約,將菜心烘幹成菜幹或做淨菜加工。“我們基地多數機器是既有的,像是腐竹等農產品都用的上,現在是菜心的采收期,就先顧著這邊。”
“銷”開路
“小菜心”升級“黃金葉”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受氣候因素影響,今年菜心的長勢更快、產量更高,這就需要從市場端發力,解決供需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確保農民增產又增收。如何發揮產區優勢,將菜心賣出賣好,考驗著連山農戶和農業企業的智慧。
豐收不一定意味著價好,時針撥回到2021年,連州菜心麵臨著滯銷賣難。李之陽記得,“田頭價在每斤九毛左右波動,農戶自然不願種菜心。”而到了去年,廣東電台、電視主持人何浩鵬,粵劇花旦李池湘,演員李偉生來到連山小三江鎮中和村,開展了為期四天的助農直播。據統計,直播首日吸引了超5萬人次觀看,交易額破千單。
2023年12月,廣東電台、電視主持人何浩鵬來到連山,直播售賣連州菜心。
轉變從何而來?推進農產品“12221”市場體係是謀變的關鍵。2022年,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成立清遠連州百億菜心“12221”工作指導小組,樹品質、立品牌、建渠道、促融合、廣傳播,擦亮“連州菜心”金字招牌。
連州菜心大數據平台是連州菜心百億產業高質量發展“12221”市場體係搭建的第一個“1”,以大數據重構市場秩序,提升連州菜心生產的監測預警水平和產量、價格評估水平。李之陽提到,2023年,眾創農貿在交易共享平台上的年交易量達200萬斤,帶動經濟收入達50萬元。
菜心不僅要賣出去,還要賣得好。近年來,連山開始在“訂單農業”模式上下功夫,不斷拓寬菜心銷售的新渠道,推動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助力連州菜心從連山“入灣出海”。
今年8月,連山農特產品產銷洽談會上,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連供食品配送有限公司與佛山軒寶食品有限公司、廣東薈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1000畝連州菜心銷售合作協議。李之陽也給自家公司算了一筆賬,目前,采用“訂單農業”模式的預購訂單超10萬斤,銷售額超40萬元。
緣何銷售方式的變化,能讓小菜心變身“黃金葉”?在市場體係中,品牌建設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以眾創農貿為例,通過推出“連府人家”品牌,配合展覽展示、宣傳推廣等,將連山產區的優勢變為自身的品牌優勢。李之陽分享到,“這個月底,我們還要去廣州參加全國農交會,為各地采購商帶去菜心、腐竹等連山優質農特產品。”
撰文:徐臻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