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701.21億元,再上同比增長3.8%。新台糧食作物播種麵積3355.1萬畝;總產量1313.4萬噸,科技增長2.2%,创新達到2006年以來曆史高位。步伐蔬菜及食用菌產量增長3.6%,加快技术阶園林水果產量增長3.2%……
廣東農業一係列成果的广东取得,離不開農業科技水平的农业提升。2月5日,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發布《廣東省現代化產業體係發展報告(2023—2024)》(以下簡稱《報告》),首次向外界公布了廣東產業“家底”。
《報告》指出,廣東樹立踐行“大食物觀”,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落實鄉村產業發展規劃及種植業、畜牧業、鄉村休閑產業等一批單項規劃,引導嶺南特色農業升級。
當前,廣東正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四梁八柱”。
在農業技術創新領域,廣東圍繞農業“卡脖子”問題,持續開展粵強種芯、耕地質量、智能農機裝備等核心技術攻關,組織舉辦農業科技特派員(輕騎兵)鄉村行、 水稻機收減損大比武、廣東種業博覽會、水產種業博覽會、養豬產業大會(廣州)等活動,開展十大主攻方向“揭榜掛帥”項目等,農業技術創新步伐不斷加快,農業現代化水平實現躍升。
農業科技特派員開展技術指導和救災減災工作。
農業科技項目取得重大突破。當前,廣東水稻育種技術全國領先,形成“粵稻現象”。畜禽水產和農作物相關成果打破技術壟斷,瘦肉型生豬、白羽肉雞、南美白對蝦、櫻桃番茄等品種培育取得重大進展。荔枝超低溫冷凍鎖鮮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羅非魚、獅頭鵝等優勢品種的經濟性狀不斷提質升級,節糧減損科技裝備更加先進。獲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微生物菌株。
農技推廣服務平台日益完善。目前,全省已建成1個省級農技推廣服務驛站,打造28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係創新團隊,創建100個縣級農技驛站,建設200多個農業科技示範展示基地。並創新打造“農友圈”平台,將生產者的需求和農技專家的技術力量進行精準匹配和對接。
農技推廣服務力量不斷壯大。全省入庫農技服務人才超2萬名,其中,農業科技特派員3200餘人,農村鄉土專家超1.1萬人。針對農業發展技術需求,累計開展專題活動超1150場次,指導服務農戶超30萬人次,技術指導服務超236萬畝。
農業科技特派員服務“百千萬工程”典型村。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基層農技推廣體係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廣東圍繞“助力守牢糧食安全底線、鄉村特色產業發展、鄉村人才培育”三大任務,不斷深化“百千萬工程”農業技術推廣體係建設,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模式,打造“田頭滴滴”農技需求精準對接平台,探索出了一條科技支撐鄉村振興、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科學路徑。
下一步,廣東將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係,大力發展以農業生產托管為主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持續加強科技創新驅動,引導和支持企業圍繞育苗育種、原料種養、產品研發、裝備研製、加工工藝、物流運輸、質量控製等環節,充分運用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新模式,加快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升級改造;發布《廣東省海洋牧場標準體係規劃(2025-2035年)》,開展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通用標準研究,構建全產業鏈技術標準體係;深入推進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發展特色經濟林果、林下經濟。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 任亞航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