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深入普查一线,探讨土壤三普阶段性成效及进展情况

来源:时间:2025-04-22 03:08:37

11月4日,深入“全國土壤普查超級會客廳”第二堂全媒體直播活動圓滿舉行。普查全國土壤普查辦相關領導、线探性成效及專家及一線采樣測試人員齊聚一堂,讨土就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外業調查、壤普內業測試化驗和鹽堿地專題調查等環節展開深度探討,阶段进展帶領觀眾再次深入了解土壤三普。情况

2023年,深入土壤三普全麵鋪開。普查當前正值秋收秋種的线探性成效及騰茬窗口期,外業調查采樣工作正在全國各地規模化展開。讨土截至目前,壤普根據土壤三普工作平台調度,阶段进展全國已完成近90萬個點位的情况外業調查、近10萬個內業樣品製備和6000多個樣品檢測工作。深入

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一級巡視員陳章全,詳細解讀了土壤三普階段性成效以及今年的進度安排、進展情況,從全國外業調查采樣、樣品製備的進展,對外業、內業的質量控製,外業、內業與成果的銜接等方麵進行了介紹。

陳章全強調,一定要形成適用於各地農業農村發展的成果,要摸清土壤家底、產出一套高質量的土壤數據集,也要因地製宜開展土壤普查成果應用,更好地服務於農業、資源、環境及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

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外業工作組組長、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沈仁芳表示,外業調查與采樣是土壤普查的核心環節,是決定土壤普查成果質量的生命線,通過一年的試點,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從外業隊伍組建、人員技術培訓、技術指導和質量控製等三大方麵,建立起了科學有效切實可用的外業工作組織和質量保障體係。

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外業工作組副組長、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專家技術指導組外業技術組組長、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趙玉國強調外業調查采樣是“土壤三普”工作至關重要的一環,其調查信息的準確性、土壤采集的代表性和規範性,直接影響整個“土壤三普”工作質量,其中,通過信息化工作平台電子圍欄鎖定了調查采樣點位,提高了采樣點位的代表性。培訓和考核遴選出真正具備外業調查采樣能力的領隊,是實現“土壤三普”高質量實施的隊伍基礎。目前全國已培訓不少於15萬人次采樣人員,組建了超1.5萬支外業采樣隊。他還介紹了三普外業在思路設計與成果導向,調查內容與技術支撐等方麵與二普的不同,以及經過試點檢驗一年多來的改進,並介紹了土壤剖麵調查如何支撐土壤資源利用和管理,現場演示了剖麵調查與采樣操作。

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專家技術組內業技術組組長、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總農藝師馬常寶現場介紹了樣品製備、保存、流轉、典型指標測試等全流程,強調了全程質量控製的重要性,其中,利用了信息化工作平台對內業全流程進行了監控。他指出,內業測試化驗會產生大量核心數據,是普查成果匯總和應用的重要依托,內業測試化驗的結果對土壤資源家底摸的清不清、土壤問題找的準不準、評價成果好不好等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據山東省第三次土壤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袁文兵介紹,截至目前,全省完成外業調查采樣97619個,占外業總任務的94.7%,正陸續開展樣品製備、內頁測試化驗工作,整體進度位居全國農業大省第一。

活動現場,還連線了江蘇、陝西、河北、廣東、甘肅等省份,實地展示了各地特色模式和典型做法。

我國鹽堿地麵積大、分布廣、類型多,治理曆史悠久,鹽堿地從來都不是“無用之地”,而是重要的後備土地資源,全國土壤普查辦已把鹽堿地調查作為土壤三普的專題調查。端穩“中國飯碗”,綜合利用鹽堿地是實施“藏糧於地”戰略的一塊重要“拚圖”。

甘肅省農業農村廳耕地質量建設保護總站副站長、正高級農藝師郭世乾介紹了甘肅在鹽堿地治理方麵的經驗,當地按照“以種適地”和“以地適種”相結合的思路,進一步推進鹽堿地綜合利用。推廣“培肥控鹽”“節水阻鹽”“灌水降鹽”“適種抗鹽”四大技術,適度開發鹽堿荒(草)地。

“全國土壤普查超級會客廳”第二堂由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承辦。在農視網、三農頭條、鄉村振興TV、百度百家號、今日頭條、抖音、快手、視頻中國、新浪新聞等二十餘家平台和矩陣賬號同步直播。據了解,“全國土壤普查超級會客廳”全媒體直播活動自2022年啟動以來,現已成功舉辦四期,通過演播室訪談、實地探訪、公益短片、線下活動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展示全國各地土壤三普工作情況。此次第二堂重磅啟程,將“會客廳”開到田間地頭、深入普查一線、發掘工作典型。


聲明:本文所用文字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