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跨“粤”山海,共筑疏附教育新未来

来源:时间:2025-04-22 02:44:17

跨“粵”山海,粤共築疏附教育新未來_南方+_南方plus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筑疏教育援疆,附教是育新對口援疆工作的“築基工程”“民生工程”“未來工程”。如何築夢“疆”來?粤

廣東援疆駐疏附縣工作隊(下稱“廣州援疆工作隊”)想疏附所想、幫疏附所需、跨山盡廣州所能,海共緊扣新時代黨的筑疏治疆方略,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附教堅持軟硬件並重的育新原則,聚焦疏附縣教育發展的粤薄弱環節,持續增加教育援疆投入,跨山不斷加大支教教師選派力度,海共進一步拓展“組團式”教育援疆工作的深度、廣度,助力疏附各族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廣州優質教育資源,有力助推疏附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優化辦學條件,夯實教育援疆“硬基礎”  

教學樓、食堂已經封頂,室內外裝修,水電、管網工程同步進行中,體育館開建……新春伊始,疏附縣廣州新城完全中學建設項目呈現出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建設景象,正火力全開推進項目建設,確保今年秋季迎接新生的到來。

廣州新城完全中學項目是廣州援疆重點教育援疆工程,立項規劃總投資3.5億元,實際實施約2.8億元,目前已投入援疆資金2.2億元,總占地麵積200多畝,建築麵積約7萬多平方米,規劃建設教學樓4棟、學生宿舍樓4棟、實驗樓和綜合樓2棟、食堂、報告廳、體育館、運動場等其他附屬工程,還配套了聲像圖書室、理化生實驗室等現代化的功能場室。廣州新城完全中學建成後將麵向全喀什地區招生,預計新增學位3500個,將有效緩解喀什地區特別是疏附縣初、高中入學高峰與優質教育資源不足矛盾。

“等到今年秋季入學,全新的不隻校舍,還有全新的辦學模式。”廣州援疆工作隊教育工作負責人郭國星介紹,工作隊將建立“穗疏協同、援受結合”的幫扶機製,即學校管理和辦學將由廣州協和學校托管,通過選派專業管理團隊進駐,穗疏雙方協作打造一支“骨幹引領、專兼互補、梯隊合理”的教師團隊。“這所完全中學是南疆首個由援疆資金建設、廣州辦學團隊管理、援疆教師引領教學的學校。我們有信心在三年內將其打造成一所環境優美、設施完善、條件優良、功能齊全、喀什地區名列前茅、兼具嶺南特色與援疆印記的示範性完全中學。”郭國星說。

如何讓優質教育資源惠及祖國西部邊陲,讓更多孩子享受良好教育?廣州教育援疆的擔當作為給這裏帶來希望與改變。廣州援疆工作隊深入開展“互聯網+教育”模式。新建錄播教室26間,配套班班通設備165台,建設遠程互動課堂係統,幫助疏附縣100所中小學校與廣州優質對口學校建立課堂連接,開展“雲端教研”“雙師課堂”200餘次。

穗疏兩地學校打破了空間限製,同上一堂課、同步開展教研活動,進行無障礙交流互動,真正做到“萬裏一堂課,兩地共此時”,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疏附縣塔什米力克中學借助廣州援建的錄播教室,通過遠程連線廣州天河區的名校課堂,讓學生同步參與名師授課,教學質量提升顯著,中學學生期末成績平均提高20%。”疏附縣塔什米裏克鄉中學黨總支書記馬豔朝介紹道。

學校硬件設施是教育活動的“硬支撐”。工作隊投入援疆資金,新建特殊教育學校1所,打造職業學校實訓室3間,建設聲像圖書室4間、理化生實驗室6間……工作隊持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截至目前,累計投入援疆資金4.34億元,規劃教育援疆項目55個,辦學條件的持續改善,成為疏附縣教育質量提升的重要保障。

“組團式”援疆,提升教育幫扶“軟實力”

近日,廣州支教團副團長、疏附縣第三中學副校長姚春霞率先及支教團七名骨幹援疆教師開啟新學年的送教工作。在疏附縣第四中學,老師們通過示範課、講座、聽課評課等方式,在初三語文中考備考、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初中地理新教材解讀等方麵給予深入指導。

疏附縣第四中學主要負責人表示,半年多來,經過援疆教師多次精心指導,疏附四中整體教學水平得到迅速提升,在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質量監測中,疏附四中在初中學校整體排名提升了3位。

“在疏附做‘帶不走、留得下’的教育幫扶”,廣州援疆工作隊隊長羅亮認為,教育幫扶的最終目標是要為當地打造一支“靠得住、教得好、留得下”的名師優師教育隊伍。目前,廣州援疆教師46名、高校實習大學生240名,分赴疏附縣學校教學一線,著力提升教學水平,幫帶培養當地教師,持續激活受援地教育事業發展內生動能。  

2024年12月,首批疏附教育“雙融雙創”教師數字素養提升名教師沈明工作坊正式授牌 。該工作坊團隊聯合華南師範大學專家、學科骨幹教師,與疏附教研團隊共同開展GAI賦能實踐,形成“學-用-創-傳”機製,打造援疆幫扶新模式。“我們通過工作坊幫助喀什地區、疏附縣 80餘名教師架起跨省的學習平台,為疏附縣培養一批具備較高學科素養和素質素養的骨幹教師,更好推動疏附縣教育信息化、智能化發展。”援疆教師沈明介紹,工作坊分別獲得國家級此項目最高獎“創新獎”,多個省、市級獎項;完成國家級交流發言2次、省級講座2次、縣級講座22次、送教下鄉3次、公開課19節、GAI賦能教學省級案例19節、GAI賦能教學縣級公開課15節。

鄉村振興核心在人才振興,為強化職業教育,工作隊組織“世界技能大賽冠軍進疏附”係列活動,成立“世界技能冠軍工作室”。疏附縣中等職業學校依托工作室平台,對接廣州優質資源,幫助本校師生在創新理念和實踐上實現了新跨越。  

援疆教師陳奕慰在疏附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擔任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廣東援疆)主持人,通過大師工作室平台深入教科研工作,開展了包括技能培訓、中華優秀傳統節日活動、校企合作交流等係列活動,還積極配合學校“傳幫帶”,結對三名年輕教師,為學校打造一支帶不走的師資隊伍。  

“我能獲得自治區職業技能賽(冷拚與雕刻)項目三等獎,多虧了陳奕慰的幫帶指導。相信以後我還能不斷地進步,不僅自己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粵菜,也能教會我的學生。”疏附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師艾力江·艾海提說。  

2023年以來,來自廣州的援疆教師先後成立名師(名校長)工作室3個,“送教下鄉”44人次,“送教到企”12人次,“送教到校”26人次,46名援疆教師與103名本地師生結對,指導徒弟獲獎38個,指導隊伍參加各級各類比賽獲得獎項25個,其中全國優秀獎1個、自治區級3個、地區級3個;全縣中考分數提升58.2分,全地區排名提升2位;高考上線率提高6.07%,全地區排位提升4位。疏附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參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級技能大賽,汽修項目獲得1個一等獎、2個三等獎,教師組獲得了1個一等獎、一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  

翻看廣州教育援疆成績單,一組組亮眼的數據清晰呈現。在發揮援疆教師示範引領作用的同時,廣州教育援疆努力發掘本省教育資源,搭建橋梁,交流互通。先後選派各學科骨幹教師、書記校(園)長及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教研員500餘人赴疆內外各地參加跟崗學習、培訓研學等活動。廣州選派專家組織線上、線下講座培訓等30餘場次,培訓教師4300餘人次。使受援地教師開闊了視野、更新了教育理念,促進疏附教育高質量發展。  

石榴結籽抱團,架起交往交流“連心橋”

“我學舞獅快六年了,從初一就開始學,那時候我隻會打鼓,不會別的。上了高中後,在廣州援疆老師的指導下,我學會了打鑼、舞獅子等,也鍛煉了自己的團結合作能力。我想通過學習,把舞獅文化繼續傳承和發揚下去。”疏附縣第一中學學生伊爾夏提現在對龍獅文化“很上頭”。  

廣州教育援疆持續推進傳統文化進校園,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育教學工作中,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打造唱詩班10餘個,引進剪紙、蛋雕、英歌舞等非遺進校園,接續建設學校文化社團30餘個,組織開展“中華韻·百人誦”中華經典百人誦讀大賽、廣東援疆“一帶一路”獅王爭霸賽、“公益嶺南·詩潤南疆”國學夏令營等大型活動6次,各類中小型活動及比賽20餘次,師生參與活動3.3萬餘人次,以經典浸潤心靈 讓傳統文化“觸手可及”讓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在廣大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對於疏附縣第三中學生麥迪乃·麥麥提來說,能成為“紅色宣講員”讓她很自豪。“在麵向父母、同學等解說黨史、新疆‘四史’的過程中,我不僅收獲了知識,得到了曆練,也讓我在思想受到了熏陶。”在疏附縣,像她這樣的“紅色宣講員”,還有1300名。  

“手拉手”結對,全麵交往交流交融。工作隊組織穗疏青少年開展冬夏令營活動和紅色研學活動,選派足球隊赴廣東參加廣東省第一屆六省區“石榴籽杯”青少年校園足球友誼賽,承辦粵新“石榴籽杯”足球邀請賽,邀請粵新兩省區16支足球隊參賽,多層次開展足球活動。協調100所中小學、幼兒園與廣州101所中小學、幼兒園結對,穗疏兩地開展民族團結交流活動20餘次,結對學校交流互訪40餘次,兩地師生常態化開展“穗疏手拉手”書信交往活動,寄出書信7.8萬餘封,參與學生7萬餘人次。

一個個教育項目落地見效,一批批援疆教師接棒實幹,一項項教育成果生動彰顯……穗疏兩地同心同向、攜手前行,築夢“疆”來,推動疏附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通訊員:廣州援疆

來源:南方農村報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伍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