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西藏美得雄渾壯闊。藍天一碧如洗,向全白雲舒卷自在,搭桥河流在群山之間流淌,广州姑娘国市一根根飽滿、陈丽藏支藏民草走场緊實的君西教冬蟲夏草破土而出,成為藏民賴以維生的让虫“黃金草”。
然而,向全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搭桥藏民手中有好蟲草卻賣不出好價錢,广州姑娘国市常常被中間商販壓價、陈丽藏支藏民草走场拖款。
2015年初,90後廣州姑娘陳麗君來到西藏,憑借自己的學識和資源,為藏民的蟲草和全國的消費者搭起了一座橋。十年來,她打破傳統批發采購的方式,利用互聯網的便捷性幫助村民銷售蟲草,不僅提高了3000戶家庭收入,更讓萬千消費者吃上了高性價比的優質蟲草。
(藏區蟲草出山入灣搭橋者,時長共1分06秒)
紮根西藏
幫村民把蟲草賣出好價錢
陳麗君是廣州人,與西藏結緣源於支教夢。
大學期間,陳麗君看過一本名叫《酥油》的書,裏麵一名西藏支教老師救助當地孤兒的事跡深深觸動了她。當時,陳麗君作為騎行愛好者,在前往北京的路上認識了同樣熱愛騎行的、在北京理工大學就讀的小龍。兩人誌同道合,畢業後攢夠路費,便雙雙踏上了援藏支教路。
從廣州到西藏的火車穿過一座又一座山,幾天後抵達那曲的陳麗君發現這裏生活條件遠比想象中艱苦。“我們支教的地方海拔有4700多米,氣候寒冷且幹燥。從縣城到村子要經過150公裏的無人區,房子建在山坡上,經常沒有信號,每一兩周才有人送生活用品進來,到了夏天還時常發生泥石流災害。”陳麗君回憶道。
陳麗君給孩子們上語文課。
在這樣的環境裏,藏區孩子們的受教育情況自然不太理想。“他們從小就幫著家裏放牧、采蟲草,有的十五六歲才讀一年級,甚至還要牽著牛馬來上學。”陳麗君知道隻有知識才能改變孩子們的命運,因此她一人不僅要給孩子們講授語文,還給孩子們教英語。
一年多的支教生活裏,藏區浩瀚遼闊的高原風光,和孩子們天真爛漫的笑容,都深深印刻在了陳麗君心中。她在網上募捐舊衣服、舊圖書等物資給孩子們的同時,了解到蟲草是村民最重要的生計來源,“也因此藏區的孩子們沒有暑假,而有蟲草假。”陳麗君說,每年五六月,幾乎每家每戶、男女老少都會一起出動,在雪山上紮下帳篷後,便每日趴在坡地上尋找蟲草。
挖到蟲草的孩子展示自己的收獲。
“挖蟲草要麵臨很多危險。那曲市的蟲草生長在5000米的雪山上,天氣很冷,經常會下雪、下冰雹,還可能遭遇雷擊,甚至遇到狗熊等野獸,一不留神就跌落懸崖。”陳麗君回憶道,“這裏每年都有人因采蟲草喪命。”
讓陳麗君疑惑的是,市場上的蟲草價格這麽高,為什麽村民的收入還是這麽低呢?原來,村民的蟲草要經過幾層商販轉手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因此收購價被壓得很低。“如果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去賣蟲草,會被欺壓得更厲害,甚至沒法及時拿到錢。”陳麗君說。
蟲草生長在西藏雪山上。
2015年,學生嘎布哭著來找陳麗君,說她爸爸在去年騎摩托車去挖蟲草的路上摔下了懸崖,再也沒有回來,家裏今年的蟲草沒人能去縣城賣。她祈求道:“老師,你買不買我的蟲草?”
陳麗君五味雜陳,把這個事情發在了朋友圈上。“沒想到有很多朋友都想買那曲的蟲草,很快就幫這個孩子解決了難題。”
這個小插曲讓陳麗君意識到,要幫助藏區村民,光靠自己講課、捐物資這點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我能幫藏民把蟲草順利賣出去,可能才是對他們最直接、最可持續的幫助。”於是,陳麗君和小龍完成婚禮後,便回到西藏成立了“三隻蟲草援藏助學”公益組織,開始以高於市場的價格收購當地村民的蟲草,在網上售賣。
陳麗君和挖蟲草的孩子。
那曲村民多吉今年21歲,家中有八個兄弟姐妹。“我們全家一直都是靠賣蟲草和養犛牛為生。近幾年我們認識了麗君老師,她們會上門收購我們的蟲草,還是現場結清款,給我們很大的幫助和便利,收入也穩定多了。”
慢慢地,越來越多村民願意把蟲草交給陳麗君。“目前已經累計有3000多戶合作村民了”。
搭建橋梁
讓藏區蟲草走向全國市場
收購回來的蟲草,怎樣才能賣出去?陳麗君了解到,廣東、江浙、北京、上海等地對蟲草的需求量都不小。“我每年會回廣東做幾次市場調研,這邊的民眾普遍有‘藥食同源’的觀念,加上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的提高,對蟲草的需求一直很旺盛”。
然而,蟲草市場水很深,不少商家會以硫磺熏製來延長保存時間,或用摻雜人工蟲草、以次充好等方式牟利。陳麗君下了決心:一定要用一流的品質真誠待客,讓消費者買到放心、優質的蟲草。
為了保障蟲草的源頭正宗,陳麗君不僅跟村民一起上山挖蟲草,還聘請了十幾個當地人負責收購蟲草。其中一個收草師傅——紮拉表示:“我收蟲草很多年了,很清楚哪個山頭的蟲草最好,哪裏海拔最高,和村民熟悉起來後,他們也更願意把優質的蟲草留給我們。”
當地收草師傅拉紮(右)。
在品控方麵,“我們設置了一個蟲草服務站,定製了蟲草分選機。隻有頭期的優質蟲草才能留下。”為了讓顧客買得安心,陳麗君團隊還會每周開一次直播,給顧客看藏民采蟲草、分選蟲草的過程,欣賞藏區風光。
“把客戶當成朋友就是我的經營信條”。相比許多商家,陳麗君的銷售模式顯得“原始而傳統”。她自己對接客戶,詢問他們的需求。“有的客戶想要高性價比的自用蟲草,有的需要包裝精美的禮盒裝,我都會給到相應的定製化產品。我還會定期回訪客戶,關注他們吃的效果如何。”正是這樣的服務,讓陳麗君逐漸贏得了顧客們的信任和好評。
陳麗君團隊在直播間展示蟲草分選過程。
十年磨一劍,從2015年至今,陳麗君團隊沒有過多的營銷技巧,源頭直播就是最好的宣傳,服務和口碑則是最好的廣告。在藏區村民和全國消費者之間,陳麗君搭的“橋”越來越寬、越走越穩,目前已累積了幾萬名客戶,複購率高達50%。平均算下來,每年能為藏區賣出300多斤蟲草。
廣州客戶敏姐是資深蟲草買家。“我們家吃了20多年的蟲草,但外麵買的質量參差不齊。前幾年有朋友跟我介紹了麗君的故事,我覺得她們的事跡很可愛、很有意義,那產品應該也信得過吧。買回來之後確實發現她們的蟲草‘靚仔’很多,香味更濃鬱,性價比也更高,所以這幾年一直在跟她們回購。”
一個商家的誠信和責任心,在困境中更能得到試煉。2022年,陳麗君團隊遇到了嚴重挑戰——那曲蟲草產量驟減。團隊跑遍山頭也無法滿足客戶訂單需求。“我們覺得寧願虧損也要保證產品質量,所以毅然給603個客戶退了款。”陳麗君道。
在幫助藏民銷售蟲草的同時,陳麗君也一邊資助當地學校和學生。
除了收購蟲草之外,陳麗君每年還會采購幾千斤本土農產品,如羊肚菌、白肉靈芝、藏貝母、鬆茸、蕨麻等,作為贈禮送給熟客,進一步增加當地居民的收入。“我們也會拿出部分利潤,以物資或助學金的方式回饋西藏。去年我們為7所學校各捐了5000冊圖書,‘一對一助學金’計劃也累計覆蓋了1000多名學生。”
談到未來的展望,陳麗君認為還是存在不小的挑戰。“因為蟲草是純野生的,每年的產量都會隨氣候變化,產量跟不上的時候就會麵臨虧損。但未來我們會持續紮根在西藏,希望能把更多的藏區農產品銷售出去,力所能及幫助村民改善生活。”
|延伸閱讀: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 陳詠韶
攝像:南方農村報記者 李卓然
設計:鍾淇淇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