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喬遇
近日,大杀价一家專注於治療感染性疾病的达仅带量的盟醫藥公司——上海盟科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盟科藥業)向科創板遞交了IPO申請,中金公司為此輪IPO的靠款科药保薦機構。據界麵新聞記者了解,产品采购上市前該公司還沒有收入來源。还遭
目前,营收业盟科藥業旗下康替唑胺產品國內已獲批上市,上市尷尬的大杀价是,同類競爭產品對手輝瑞利奈唑胺口服常釋劑型在第三輪國家帶量采購招標中降價85%-90%。达仅带量的盟
另外,靠款科药公司現金流的产品采购持續緊張和後續研發對資金需求的不斷擴大,倘若康替唑胺產品商業化不及預期,还遭即使上市未來亦或可能觸發退市風險。营收业
盟科藥業將自己定位為一家以治療感染性疾病為核心的上市創新藥企,致力於發現、大杀价開發和商業化針對未滿足臨床需求的創新藥物。
但盟科藥業自身卻沒有造血能力,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報告期),盟科藥業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09.34萬元、0.00萬元、0.00萬元及0.00萬元,其中2018年營收來源於提供藥物測試服務所得。
據悉,盟科藥業產品目前主要聚焦於治療耐藥革蘭陽性和革蘭陰性菌感染,目前公司旗下有8款藥物,其中5款仍處於臨床前研究階段,3款核心產品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其中MRX-4已完成美國II期臨床試驗和中國I期臨床試驗,並計劃啟動MRX-4序貫康替唑胺的全球多中心III期臨床試驗;MRX-8正進行美國I期臨床試驗,並已提交中國新藥臨床試驗申請(IND申請)。目前僅康替唑胺2021年6月獲NMPA頒發的藥品注冊證書,同時已完成美國II期臨床試驗,但還未實現商業化。
綜合考慮盟科藥業臨床階段的產品情況,未來3年僅有康替唑胺在中國處於商業化階段,其餘產品均處於臨床前或臨床研究階段,距離產品研發成功並獲批上市尚需一定時間。
而報告期內,盟科藥業歸母淨虧損已經分別達到了1.50億元、1.15億元、8632.72萬元和8680.58萬元,扣非後歸母淨虧損分別為6914.36萬元、5140.64萬元、6701.53萬元和1.08億元。截至報告期末,盟科藥業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5.83億元?。
從現金流看,報告期盟科藥業經營活動現金流入分別為174.08萬元、1870.79萬元、1832.72萬元和1701.54萬元,經營現金流淨額分別為-1.49億元、-1.12億元、-8934.24萬元和-9159.12萬元,可謂十分緊張。另一邊,公司還在進行大量的股份支付,報告期股份支付的確認金額分別為2320.50萬元、1649.06萬元、1084.20萬元和1906.41萬元,累計發生股份支付6960.17萬元。
據了解,盟科藥業目前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還主要依靠收到非盈利組織CARB-X補貼的研發補貼、收到關聯方盟科開曼支持的研發資金和收到政府補助等外部扶持。
此次募集資金12.50億元,盟科藥業計劃使用2億元將補充流動資金。但倘若上市後第四個完整會計年度審計扣非前後的淨利潤(含被追溯重述)為負且營業收入(含被追溯重述)低於1億元,公司將觸發《上市規則》第12.4.2條的退市風險。
上述提到,2021年6月盟科藥業康替唑胺國內獲批上市,用於治療複雜性皮膚和軟組織感染,中國共有三款已上市的噁唑烷酮類原研藥物,包括輝瑞的利奈唑胺、默沙東的特地唑胺和公司的康替唑胺,其中盟科藥業的康替唑胺是唯一已上市的國產原研藥物。
但康替唑胺酮類的噁唑烷酮類抗菌藥物利奈唑胺已有較多仿製藥上市,具體來看,同類產品中輝瑞的利奈唑胺2006年已獲批,適用皮膚和皮膚軟組織感染、社區獲得性肺炎、院內獲得性肺炎、萬古黴素耐藥的屎腸球菌感染等。
默沙東的特地唑胺2019年已獲批,適應成人急性細菌皮膚和皮膚結構感染;而公司的康替唑胺2021年6月獲批,適用於複雜性皮膚和軟組織感染,上述藥物中僅輝瑞的利奈唑胺已入醫保。
從競爭力看,與現有同類藥物相比,康替唑胺在已完成的首個針對複雜性皮膚和軟組織感染的III期臨床試驗中與利奈唑胺的臨床療效相當,其中對於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優於利奈唑胺。
此外,和已上市的抗耐藥革蘭陽性菌藥物相比,康替唑胺的優勢在於安全性更好、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的不良反應較少、體內分布廣和可以口服,缺少絕對競爭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6年至2019年,中國抗菌藥市場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但集采降價和2020年疫情影響下,部分抗菌藥產品麵臨降價,綜合因素導致抗菌藥銷售受到影響,中國抗菌藥市場規模從2019年的1662億元下降至去年的1244億元。而在2020年8月第三輪國家帶量采購招標中,輝瑞的利奈唑胺口服常釋劑型降價85%-90%。
據悉,康替唑胺於2019年12月向國家藥監局提交上市申請,2021年6月才獲批,而對於仍處於國內臨床研究I期和IND申請階段的MRX-4和MRX-8兩款產品來說,距離產品研發成功並獲批上市尚需一定時間。隻能依靠單一產品、單一市場的盟科藥業在康替唑胺的商業化實現和市場拓展階段如果堅持高價策略,市場滲透率則受限,另一方麵,未來如果康替唑胺被納入醫保目錄,可能存在較大幅度降價。
據披露,盟科藥業采用中美同步新藥開發的運營模式,在中國和美國建立了研發中心,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盟科藥業已在全球範圍內成功完成了10個I期臨床試驗,3個II期臨床試驗和1個III期臨床試驗,另有1個I期臨床試驗正在開展中。
但盟科藥業的研發費用不斷在走下坡路,報告期各期的金額分別為1.42億元、9544.06萬元、5428.20萬元和5717.58萬元,2020年相比2018年,研發費用下滑比例高達61.85%。據悉,盟科藥業第二大研發支出係股份支付費用,分別占比10.24%、10.93%、13.46%和16.93%,剔除股份支付後盟科藥業2020年相較於2018年下滑比例進一步擴大至63.22%。
按照行業慣例,盟科藥業委托並計劃持續委托第三方合同研究組織(CRO)、科研服務機構及醫院等第三方機構實施公司的臨床前研究和臨床試驗相關活動,委托研發費用是盟科藥業最主要的研發支出,報告期支出分別為8215.21萬元、5911.13萬元、2140.90萬元和3349.35萬元,分別占當期研發費用的57.73%、61.94%、39.44%和58.58%。
與研發費用持續走低相對應的,是報告期盟科藥業的銷售預算不斷擴大。2018年、2019年盟科藥業未發生銷售費用,2020年盟科藥業剔除股份支付後的銷售費用為423.56萬元,2021年上半年剔除股份支付後的銷售費用增長372.41%至2000.95萬元。
從人員結構看,2020年至2021年上半年,盟科藥業的員工人數從72人擴大至141人。2021年6月盟科藥業共擁有研發人員36人,占公司員工比例為25.53%,銷售人員76人,占比53.90%,其中碩士以上學曆員工34人,占比24.11%,學士學曆人員82人,占比58.16%。結合上述銷售費用支出情況,不難看出2021年上半年的人員增長主要為銷售人員。
不論是從資金投入還是人員結構,盟科藥業似乎更著眼於進一步開拓市場,對研發有些忽視。盟科藥業對此解釋,主要係公司核心產品康替唑胺中國III期臨床試驗、MRX-4美國II期臨床試驗於2019年度完成,同時受新冠疫情影響公司後續臨床實驗啟動計劃放緩,於2020年度下半年方才逐步開展所致。
另界麵新聞記者還注意到,盟科藥業的資產負債率如同坐上了過山車,報告期分別為132.88%、173.69%、7.28%和22.20%。2020年由於引入股權投資,盟科藥業整體償債能力得到提升。
此次上市盟科藥業計劃募集12.50萬元,其中9.09萬元用於創新藥研發項目;1.41億元用於營銷渠道升級及學術推廣項目;2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