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袁隆平提名的宾阳“古辣香米”,为啥香飘万家

来源:时间:2025-04-22 02:29:37

袁隆平提名的古辣香米賓陽“古辣香米”,為啥香飄萬家_南方+_南方plus

一粒米撬動一個產業,一粒米富裕一方百姓。香飘自古以來,古辣香米古辣鎮就是袁隆廣西稻米的主要產地,有著“廣西糧倉”的平提美譽。近年來,宾阳南寧市賓陽縣聚焦農業資源整合,为啥万從“零敲碎打”到“綜合統籌”,香飘不斷夯實稻米生產基礎,古辣香米優化了稻米產業體係,袁隆打造了稻米產業品牌,平提構建了稻米全產業鏈。“古辣香米”於2017年被列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並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遠銷全國各地。2022年古辣香米入選第六批廣西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項目創建名單,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古辣香米創造產業綜合產值達36.8億元,古辣香米產業已成為賓陽縣的支柱產業之一。

古辣鎮,這座始建於明朝的古鎮,坐落於北回歸線南緣,被大明山脈和鎮龍山脈環繞,屬於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古辣鎮位於桂中平原南部的不丈垌平原,這裏的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泉眼星羅棋布,雨水充足,為農業的繁榮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曆史造就古鎮

天地衍生稻香

古辣香米的名字就來源於其原產地—賓陽縣古辣鎮,而古辣香米的種植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當時以質優、柔軟、味香、口感好遠近聞名。古辣香米顆粒飽滿、色澤光亮、晶瑩剔透,蒸煮出來的米飯更是清香撲鼻,飯粒透亮有光澤,柔軟濃香,讓人食之拍案叫絕。明清時期,古辣香米就作為禦用的“貢米”而揚名天下。

據賓陽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宏輝介紹:“目前,賓陽縣水稻種植麵積已達87.07萬畝,其中優質稻種植麵積達86萬畝,水稻良種覆蓋率達98%以上,年產量31.67萬噸。”

古辣香米色澤光亮、油身,呈半透明狀,米粒大小均勻。煮一鍋古辣香米,米香彌漫四溢,每一粒米都呈現出誘人的光澤。輕輕舀起一勺米飯,米香撲鼻而來,口感細膩軟糯,入口綿滑,軟而不粘,冷不結硬,帶著一絲淡淡的甜味,回味悠長,令人難以忘懷。不同於其他大米,古辣香米在細膩之中蘊藏著豐富的層次感,讓人每一口都能感受到稻米的精華。

好吃又營養。這種米,不僅在口感上出類拔萃,更富含多種營養元素。此外,還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能滿足人體日常所需的營養,這些營養成分不僅有助於增強免疫力,還能改善消化係統,維持身體健康。

糧豐則農穩

農穩則國安

近年來,賓陽縣深入實施農業穩縣戰略,大力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和耕地提質改造,古辣香米產業核心示範區快速而穩步建設,日漸成為發展現代特色農業、促進產業融合的代表,以三產融合發展為抓手,通過“一產”強基、“二產”提質、“三產”增效,做大做強做特優勢產業,讓“古辣香米”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這塊“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據賓陽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宏輝介紹:“2024年賓陽縣爭取資金4.62億元支持鄉村振興建設(中央資金3.32億元、自治區資金0.633億元、市級資金0.5889億元、縣本級資金0.2243億元),其中銜接資金1.875億元,農業發展資金2.745億元。”主要用於支持產業發展、基礎設施、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社會化服務、生產障礙耕地治理等項目建設,以及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稻穀生產補貼、雙季稻補貼、農機購置、糧油生產補貼、產業以獎代補等政策補貼類。

據賓陽縣聯豐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鄭成功介紹:“2024年我合作社及下轄四個聯合基地共種植水稻麵積4682畝,其中單屬我聯豐合作社種植麵積2100畝。與2023年相比整體種植麵積增加量約10%。”在種植過程中,我們主要采用綠色水稻種植規程及應用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實現水稻生產農機農藝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生產,進而確保古辣香米的優秀品質。

鄭成功提到:“2024年整體生產穩定,上半年因雨水過多,對早稻授粉揚花產生一定影響,產量同比有所下降。但晚稻降水量合適且陽光充足,目前氣溫依然保持在日均25℃以上,非常適合香稻的生長,長勢喜人。”現階段即將進入收割階段,後期隻要不出現氣象災害,豐收在望!

始於水稻,但遠不止水稻。賓陽縣突出“古辣香米+”發展模式,紮實推進水稻綠色高質量發展。一是成功打造“香米+產業”利益共享模式,建立“香米+訂單生產”、“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公司+農民合作社+種糧戶”“公司+種糧大戶”等模式,公司與種糧大戶簽訂價格超出市場價5%以上,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6家,輻射帶動周邊農戶1.8萬戶6.8萬人,實現戶均年增收2.6萬元。二是成功打造“香米+文旅”產業融合模式,做大做足“稻田”文章,利用香米品牌效應,優化農田生態環境的“綠色稻+油菜”種植模式衍化花海經濟,打造廣西第一幅“稻田藝術”畫,走出了一條“稻花香裏”鄉村振興旅遊“稻”路。《賓陽縣大陸村:以“稻”為媒,以“農”促旅》入選2023年全球減貧優秀案例,賓陽縣古辣鎮大陸村入選《2023世界旅遊聯盟——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案例》,每年吸引遊客80多萬人次,旅遊收益達200萬元,賓陽縣古辣香米產業成為廣西名副其實的綠色產業、幸福產業和富民產業。

“現在我們村已經成了本地人想回來,外地人想進來的好地方。”當地村民開心地說。如今,稻田藝術畫已經成為賓陽農文旅產業的一張亮麗名片,鄉村旅遊發展得紅紅火火。

袁隆平院士三次為賓陽農業親筆題詞,曾為古辣香米題詞“古辣香米,米香知故鄉。”

健全產業鏈

打造鄉村產業新高度

位於古辣鎮大陸村的“古辣香米研究院”,是建立“香米+科技”模式、推動古辣香米高質量發展的種源基地。近年來,基地與華南農業大學、廣西大學農學院等高校合作組建農業專家大院、共建“古辣香米研究院”,共同開展種業科技攻關。開展富硒水稻智能化育秧、病蟲害統防統治等多項水稻種植技能培訓。同時,建立“公司+合作社+科技+良種”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實行“統一供種、統一機械化作業、統一測土施肥、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產品購銷”的標準化綠色栽培管理,促進香米產業健康發展。

由賓陽縣鴻發米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範忠良介紹:“古辣香米通過全自動化無塵車間進行加工,從稻穀到大米包裝成商品,1條生產線一天生產240噸大米,正常情況下1個人即可完成。”對於古辣香米在加工過程中的質量把控方麵,“古辣香米在加工過程中經過原糧清理、除雜、碾米、去石、除碎、色選等層層精密篩選。生產出廠時不定時進行抽檢,重點檢測重金屬含量等。”全力保證古辣香米的品質和安全。此外,公司一項大米加工項目也已正式投產。“項目采用古辣香米生產米餅、米粽、米粉、米酒等大米製品,預計年營業額可達4800萬元。”

“對於古辣香米的品牌推廣,一方麵是穩定現有商圈基礎上,通過地標提升古辣香米的附加值。另一方麵利用企業龍頭作用,帶動米企推廣古辣香米。”範忠良補充道。

立足“古辣香米”品牌優勢,賓陽縣通過建立“支部搭橋,村企互惠”的共建機製,鼓勵支持經濟實力強、品牌叫得響、社會責任感強的8家香米龍頭企業黨組織與賓陽縣地域相鄰、產業相近的6個鎮的73個農村(社區)黨組織組建村企聯盟。通過項目共建、產品共推、品牌共創等,建成1萬畝富硒優質稻種植示範區,在聯盟區域內發展大米深加工、稻田藝術、農耕研學等村級集體經濟項目80餘個。目前已惠及種糧農民1082戶3627人,幫助2000餘名脫貧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賓陽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宏輝表示:“下一步,賓陽縣將充分發揮古辣香米品牌優勢,走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化銷售、農文旅深度融合的發展之路,全麵推動古辣香米全產業鏈優化升級。”不斷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應用,優化香米品種結構,全力打造集農業科技示範、休閑農業觀光、農耕文化傳承等為一體的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通過深化聯農帶農機製,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全力助推鄉村全麵振興。

撰文:薑詩政

來源:南方農村報

編輯 任亞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