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結果與討論
2.1 水環境因子時空分布特征
圖2(a)—(f)分別為清水河流域各水質因子質量濃度時空分布。由圖2(a)可見,河流合分從年均值看,域水支流井溝、质综沙沿溝、析评折死溝的清水TN值較高,幹流上遊段、河流合分支流中河、域水西河、质综冬至河的析评TN值較低,其餘各樣點TN值差異不大。清水從月份變化來看,河流合分各樣點TN值大體表現為11月>7月>4月。域水清水河水體中TN整體為地表水Ⅲ類—Ⅴ類。质综
由圖2(b)可見,析评從年均值看,各樣點間NH3-N 值差異較大,折死溝NH3-N值最高,為 1.57 mg/L,西河最低,為0.445 mg/L。從月份變化來看,各樣點NH3-N值大體表現為7月>4月>11月。清水河水體中NH3-N整體為地表水Ⅲ類—Ⅴ類。
由圖2(c)可見,從年均值看,各樣點間TP值有明顯的差異,西河TP值最高,為0.093 mg/L,雙井子溝最低,為0.024 mg/L。從月份變化看,各樣點TP值變化較為複雜,4月西河TP值最高,為0.08 mg/L,7月沙沿溝最高,西河次之,11月幹流中遊最高。整體而言,各樣點TP值月份變化大體為11月>7月>4月,其水體中TP整體為地表水 Ⅰ類—Ⅱ 類。
由圖2(d)可見,從年均值看,井溝BOD5值最高,為7.93 mg/L,其次是雙井子溝,為7.84 mg/L。從月份變化來看,各樣點BOD5值大體表現為11月>7月>4月。清水河水體中BOD5整體上為地表水 Ⅲ類—Ⅴ類。
由圖2(e)可見,從年均值看,折死溝COD值為40.70 mg/L,明顯高於其他樣點,其次是雙井子溝、井溝和幹流上遊。從月份變化看,各樣點COD值變化大體為7月>4月>11月。清水河水體中COD整體為地表水Ⅲ類—Ⅴ類。
由圖2(f)可見,從年均值看,雙井子溝F-值最高,為2.85 mg/L,其次是冬至河,為2.60 mg/L,西河和井溝相對較低。從月份變化看,各樣點F-值變化大體為11月>4月>7月。4月雙井子溝和冬至河F-值明顯高於其他樣點;7月F-值最低,可能是由於該月降雨較多,徑流量大,對水體中的F-濃度有一定的稀釋作用;11月冬至河F-值最高,西河最低。
2.2 單因子評價法評價結果
利用單因子評價法對2018年清水河水質作評價, F-不參與、參與的評價結果分別見表1、表2。由表1可知,當F-不參與水質評價時,在清水河12個樣點中,有9個水質類別為Ⅴ類,占75%,隻有上遊水質類別為Ⅳ類。從水質控製因子看,清水河58%樣點水質控製因子為TN和BOD5,25%樣點水質控製因子為BOD5,17%樣點水質控製因子為TN、BOD5、COD。由表2可知,當F-參與水質評價時,在清水河12個采樣點中,有10個水質類別為劣Ⅴ類,占83%。從水質控製因子看,清水河67%樣點水質控製因子為F-,西河水質控製因子為BOD5,井溝為TN、BOD5,沙沿溝為TN、F-,折死溝為TN、COD、F-。可見,當F-參與水質評價時,清水河流域的水質逐漸變差,由Ⅴ類水變為劣Ⅴ類,水質控製因子也發生了變化。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環境,水質,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