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敏感性分析可發現潛在的零售與發病風險密切相關的因素,從而為製定幹預措施提供科學依據。生鲜本研究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方法,猪肉中沙從圖4~圖6可以看出,门菌民健熟食因在廚房中與生豬肉發生交叉汙染而導致居民罹患沙門菌病的污染風險與即食食品的準備率、豬肉消費量、对居定量初始汙染濃度、康影不正確洗手率、初步菜刀和砧板的风险不當使用率等參數成正比。從生鮮豬肉的评估零售到消費過程進行分析,零售環節,零售生鮮豬肉的生鲜沙門菌起始汙染濃度對患病風險影響較大;儲存環節,室溫儲存情況下,猪肉中沙患病風險與室溫和儲存時間相關;廚房烹飪環節,门菌民健即食食品的污染準備率對患病風險影響最大,相關係數達到0.85及以上,其次為洗手率、菜刀和砧板的不當使用率。
隨著豬肉中沙門菌汙染濃度的上升,患病人數將升高。為了給食品安全管理提供建議,假設生鮮豬肉中沙門菌的汙染濃度控製在1 CFU/g以下,據本研究結果,導致的發病人數將減少59.39%(1928人/百萬人)(圖7)。
廚房中砧板和菜刀生熟不分是導致交叉汙染的重要因素,從圖8中可以看出,改變廚房中的衛生習慣,將砧板和菜刀的生熟分開率或完全清洗率提高至90%,導致的平均發病人數將減少58.97%(1948人/百萬人)。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衛生研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沙門菌,食品,清洗